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入土为安后的盗墓谜团

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完。炀帝被埋葬的第三天,就发现在他的并不起眼的陵墓一侧,出现了两个坛腰大的孔洞,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穿山甲凿的,入棺吃炀帝的脑子;有的说是盗墓贼所为,传言说炀帝平素左、右臂串戴了一整胳膊的和田玉镯,用于随时奖赏那些让他快意绝美的女人。这些女人,一旦得到炀帝赐给的玉镯,便可以放心大胆地手握玉镯,随便出入杭州皇宫,无人敢挡。因而,盗墓贼纯为想得财而掘盗洞,搜寻炀帝的随身美玉。而之后数百年的明末学者佚名则认为,炀帝带着满臂的玉镯入墓,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他死后,至少有三个人有机会单独待在他身边,这三个人一为萧皇后,一为宇文化及,一为陈棱,均有独吞玉镯的可能。从622年即唐高祖武德五年,降唐而任封为江都总管的陈棱迁葬炀帝于雷塘的举动看,已身死四年的炀帝,玉镯显然未被陈棱所得。那么,究竟价值连城的玉镯是落入宇文化及之手了,还是被萧皇后所占,抑或是被盗墓贼所启获,便成了千年之谜。

改葬于雷塘的炀帝,灵若尚在,断不会料到,他一生蔑视金钱,得过且过,只管及时行乐,不订丧葬规制,死之后,竟留下了一桩关于金钱的疑案。

即便如此,后世人们还是兴趣不减地打探着雷塘的具体位置,试图以此来聊慰好奇之心。其实,雷塘,并不如古刹大庙、高楼殿阁般引人瞩目,它只是汉代吴王刘濞修筑的一处钓台,而且当时并不叫雷塘,而叫“雷陂”。吴王刘濞每钓均有大鱼巨鳌,便兴致所至,扩建园林。到了南朝,这里已成为一处较著名的风景区。唐朝初年,扬州都督李袭随开“雷陂”,修塘引水灌农田,这才改名为“雷塘”。宋以后,洪水肆虐,雷塘原址周围曾一度变成一片汪洋,雷塘原址也淹毁不存,仅隋炀帝孤坟堆土犹可看见。清代,浙江巡抚阮沅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新对炀帝陵加以整修,筑成高六七尺、占地二亩多的土冢,他邀来当时的扬州知府尹秉缓,请这位当时江南有名的书法家题了一通石碑,上纂“隋炀帝陵”几个沉雄劲健的大字。这正如唐朝大诗人罗隐咏《炀帝陵》中的名句:“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如今,文帝与炀帝的皇陵,都已成一派空寂,所有与他们有过关联的人,都远旅而去。人们大都记不住文帝的作为,只传言说炀帝是个“多情的种子”这几个字,很可能还要流传下去,供普通百姓笑谈,凭大权在握者鉴说。 YtZOlyPAyAlIdoF1+Z05l7kw2Qvw2m8/3TqsYqJloyVhLy0eWlnqQ/48u+fLE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