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拖延不会让事情好转

你也许经常说类似这样的话:“我要等等看,情况会好转的。”这种话表明,你已经陷入了一种生活的惰性。

对于有些人来讲,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他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因而也就总是碌碌无为。

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中国古人的那首《明日歌》吧,或许你读后会颇有感触:“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充满惰性的人,他们甚至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

沙东已经50多岁了,结婚将近30年,但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在与咨询专家的交谈中,他表示早已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他说:“我们的婚姻一直不理想,从一开始就是如此。”专家问他怎么不早离婚,而拖延了这么长时间,他坦率地回答说:“我总是希望情况会逐步好起来。”可笑的是,他已经“希望”了近30年,而他的家庭生活依然很糟糕。

在与咨询专家的进一步交谈中,沙东承认自己在10多年前就患了阳痿症,但他却没有看过医生。他开始回避妻子,同时希望这一病症会自然消失。用沙东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当初认为自己的身体肯定会好起来。”

沙东的婚姻生活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惰性思维。他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并为之辩解说:“如果我暂时不采取行动,问题可能会自己消失的。”

但是,沙东发现问题从不会自然消失,它们总是保持原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推动,事物本身(环境、情况、事件以及人)是不会有所好转的。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马上动手去做。拖延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比尔·盖茨先生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生活也一样,要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必须做出积极努力,立刻行动,不拖延。 0UbIxHJ+Vu2V51e4cevpg5Bki0VcyjZrts+YjNBm+N2cyi4Sh1k3cgeAM0mLRi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