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当中,人难免会出现各种迷茫,而迷茫的情绪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工作状态,自然也就无法让人把工作做到最好了。这些处于职场迷茫期的人,是很难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他们往往会在“抱怨”、“忍耐”和“寻求岗位价值最大化”这三条对策中任选一条。
所谓抱怨就是一味地埋怨自己所处的困境,不思进取,不停地在向自己和别人灌输负能量;而忍耐则是不论当下的情况如何糟糕,都选择去忍受这种状况,无动于衷;而寻求岗位价值的最大化则是一种力求把当下工作做得更好,实现更多价值的一种对策。
其实,不同的对策就跟田忌的赛马一样,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策自然是“抱怨”,比“抱怨”稍微好一点的就是中策“忍耐”,而“寻求岗位价值最大化”与前面两条对策相比,必然是解决职场迷茫期的“上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大部分人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迷茫都显得手足无措,压根就搞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通常都会陷入一种充满抱怨的负面情绪之中,整天唉声叹气,抱怨公司待遇不好,抱怨老板不讲人情,抱怨同事勾心斗角,抱怨客户龟毛难搞……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唯独不愿意抱怨自己,追本溯源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这种酷爱抱怨之人,他们的自我责任感一般都比较差,奋斗拼搏的精神也不怎么强,工作也就不怎么出色。公司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岗位,他们却没有好好地珍惜,去充分挖掘这个岗位背后潜藏的巨大价值。面对工作,他们时常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态度,长此以往,他们的工作就不可能变得出色,加薪升职自是与他们无缘。
如果说频繁的抱怨听起来让人觉得心烦,那么压抑心底的忍耐就平添了几分可怜的色彩。毕竟,默默无闻的忍耐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并不会过多地累及旁人。
面对工作中的迷茫,一个选择忍耐的人,其精神总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他们和喜欢抱怨的人一样,都没有弄明白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对于现有岗位提供的机会,他们的认识程度和挖掘深度虽然都比抱怨者高出许多,但还是远远不够。
千万不要认为忍耐一时能换得风平浪静一生,积年累月的忍耐不仅会让人在事业上平庸无为,它最终还会变本加厉,于悄无声息之中,拧断一个人的精神之弦。
因此,我们若想成功地度过职场迷茫期,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选择上策——寻求岗位价值最大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跳槽高就无门、自主创业无路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将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充分挖掘当下岗位潜藏的宝贵机会,建立工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当我们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自己成长得比谁都快,迷茫再也不会盘踞在我们的心头,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自信和自知。
费玉心已经快30了,今年是她在公司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和其他的职场老人一样,她也正面临着工作“七年之痒”,面对着一些迷茫。
可幸运的是,她并没有随波逐流,傻乎乎地选择抱怨和忍耐,而是采取积极的行动,像奥运选手冲刺金牌一样,愈加认真地对待手头上的工作。当其他同事趁老板不注意,偷偷地听歌、看电影以及闲聊时,她却争分夺秒地埋首于案前,从自己花尽心思的工作中不断地寻找茁壮成长的快乐。
人的潜力果然无限,费玉心秉着“做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其业绩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水涨船高,最后遥遥领先于部门的其他同事。就这样,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摇身一变,一下子就成了公司的“大明星”,不仅同事对她爆发出来的惊人能量暗自称奇,就连公司老板也对她这匹黑马竖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公司老板就示意人事部门找费玉心谈话,谈话内容自然是升职加薪的大喜事儿。现在想想,一个人要是能升职加薪,最关键的一点应该还是他已经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成功实现了岗位价值的最大化。若非如此,同事费玉心也不可能顺利度过工作的迷茫期,公司老板更不可能金口玉言,应许她一个美好的前程。
比尔·盖茨曾说:“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力争高效地完成,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由此可见,只有倾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为自己留下一丝疑惑的空间,寻求岗位价值的最大化,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把工作做得更好,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拨开职场的重重迷雾,再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