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国史增添新篇章
——《重庆铁路发展:历史与愿景》

周勇

述林同志的《重庆铁路发展:历史与愿景》即将出版,嘱我作序。这可是我们重庆史研究的新成果、大成果啊!

重庆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70年来重庆更是创造了铁路建设的新业绩,更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著作完整了这段历史,为国史增添了新篇章。

这部书完成于新中国70华诞之日,出版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时,因此便成为重庆学人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交出的新答卷。

铁路,是人类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始于1825年英国修建的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从那以后,铁路便成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中国的铁路始于1876年,是英国人修筑的吴淞铁路。对于近代中国来说,用自己的力量、技术修建铁路,更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人民为之向往的目标。

重庆僻处西南,身处内陆,交通不便。晚清时期,修建铁路既是西方列强的觊觎,更是四川人民的向往,要求自办川汉铁路,以抵制侵略。但是这一愿望在旧中国无法实现。

1903年,清外务部便提出:“川省特产充盈,必达汉口,销路始畅。惟其间山峡崎岖,滩流冲突,水陆转运,皆有节节阻滞之虞,非修铁路以利转输,恐商务难期畅旺。现在重庆业已通商,万县亦将开埠。外人经营商务,每以川江运道不便为言,必将设法开通,舍轮舶以就火车之利”。 拟议中的川汉铁路东起汉口,西经重庆而达成都,全长1 980km。于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在成都便成立了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川汉铁路改为商办,川汉铁路便与全川人民有了直接的经济联系。修路经费主要来自强制性“抽租之股”,而重庆是四川全省征收租股最多的地方。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国有”政策,不仅收去了人民的股款,而且出卖路权,转向西方列强四国银行团借贷,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清军入川镇压,造成武昌空虚,革命党人趁势发动武昌起义,重庆革命党人也于11月22日举行武装起义。在武昌起义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因此,川汉铁路和四川“保路运动”诱发了这场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督办,提出了在全国修20万km铁路的宏大计划,重庆和其他各地一样也热闹过一阵。1914年,政府拟修钦渝铁路,计划从广东经广西、四川,直达重庆。但是,在当时地方军阀统治下,此举很快便销声匿迹。1935年初,国民党中央势力进入四川。为了围剿红军,统一川政,以重庆为中心,建立战略后方,国民党政府加快了交通建设,提出了三年建成成渝、宝成、川湘、成会、川滇、川康为干线的四川铁道网计划,以及湖南到四川的长渝铁路、川黔铁路等计划,也做了一些技术准备。但在旧中国,重庆没有修成一寸铁路。

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和成渝人民动工修建成渝铁路,仅两年时间,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胜利通车。川渝人民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重庆铁路发展:历史与愿景》忠实记录了在旧中国、旧重庆寸路未有、一穷二白基础上,重庆铁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路到网,从大到强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

全书有一半的篇幅还原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铁路建设的历史,既有纵向的梳理,也有横向的描述。从纵向上,该书把重庆铁路建设史划分为3个时期:筚路蓝缕、奠定基础(1950—1979年),调整巩固、稳定发展(1980—1996年),快速发展、提档升级(1997—2019年),按照历史的进程还原了重庆铁路建设的开拓、调整和大发展的轨迹。从横向上,作者概述了70年来成渝铁路、成渝高铁、川黔铁路、渝贵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达万与宜万铁路、渝万城际高铁、渝利铁路、兰渝铁路、三万南与南涪铁路、黔张常铁路等13个建成项目的简要历史,也记录了郑万高铁、渝湘高铁渝黔段、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渝昆高铁、渝合铁路、成渝铁路改造等6个在建项目的基本情况。这19个单元几乎就构成了重庆铁路的全景图,特别是这些重点项目的简要历史。可以说,一册在手,重庆在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一览无余。这是一部新中国重庆铁路建设史、发展史。

铁路史属于经济史的范畴。在既有的此类著作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经济建设的进程,大多由数据构成,较少甚至看不到创造这些成就的人和他们的精神遗产。该书对建设重庆铁路的“人”做了专篇记录。中铁二院就是一个因新中国西南铁路建设、重庆铁路建设而诞生的集体。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兴建成渝铁路。1950年,中共中央、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西南铁路工程局,下辖设计科。正是从这里开始,他们在成渝铁路建设中应运而生并崭露头角,70年来从重庆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者历数了中铁二院,特别是中铁二院重庆公司参与建设的重庆铁路及其他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从而为重庆铁路的巨大发展增添了建设者的独特风采。像这样把经济建设成就与建设者的作业结合起来撰写专题史书的写法,实在少见,值得仿效。

该书的研究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把研究的视野向后延伸到2035年。作者从重庆城市定位与2035年发展目标出发,深入细致地梳理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重庆铁路发展的描述,进而从西北、东南和西南、华北与华东、城际与市郊、铁路枢纽5个方向、方面,对未来重庆的铁路建设作了战略性的研究,从而提出了2035年重庆铁路发展的预期目标。这对于重庆经济,特别是铁路建设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政意义。

对新中国重庆铁路发展历史的精准还原,对铁路规划设计与铁路建设人的结合论述,对历史的梳理和未来的展望并行研究,是该书对铁路发展史书写方式的3个创新之举。我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是因为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当代重庆城市历史中最独一无二的著作。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然,马述林做到了。

述林同志毕业于西南财经学院工经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有宏观经济学的扎实功底。从1980年起,他就进入重庆市计划委员会工作,1985年起任综合处处长,一直处在经济核心部门从事顶层设计和管理工作,1990年以后任分管长远规划和交通、能源建设工作的副主任。他更是相当一个时期重庆铁路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曾担任重庆市支援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开发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参与了渝怀铁路、渝利铁路、南渝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论证、组织和实施。可以说,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庆铁路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使他能以亲身的感受来描述历史,思路宏阔,游刃有余。同时他的资历和见闻,使他有条件大量采用政府部门和铁路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的资料,从而使全书来源可靠、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得以构成这幅重庆铁路发展历史的恢宏图卷。

我是20世纪90年代认识述林同志的。那时他是官员,在经济部门工作,我在意识形态部门工作,常常因为研究重庆经济发展战略而相互交流。他当时重权在握,分管规划和能源、交通。但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学者风范,讷言谨行,不事表现,在他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谋士”之风。

如今他退休了,多年的积淀让他华丽转身,厚积而薄发,连续出版了《重庆改革发展探索》《渝怀壮歌》《只研朱墨作春山》《重庆计划单列》《重庆发展和布局研究》《鸿爪雪泥话当年:重庆发展改革口述史料》,发表了若干论文,还运用新媒体为重庆发展鼓与呼。我以为,这些著述亦官亦学,是不能完全用“官”或“学”的标准来衡量的。这或正体现了述林同志的独特之处。

为城市存史,为国史增添新篇章。这是述林同志的追求。这部著作的出版让我对他有了更高的期待。

是为序。 i+s2ZvuG7QNUV0QSPEZ7TA28g85N6xVw8qH+Z6JhKbYvQgThCft/d9Y2JYbGkX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