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编写出版了《书写廉洁人生》一书,很多党员干部阅读后都认为很受教育。听常州市纪委监委的领导讲,市里将此书作为“两规”和留置对象学习的书目之一,给他们学习之后,对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幡然醒悟有着促进作用。有的留置对象甚至说,假如早点看到这本书,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错误,更不会到想园(常州市监委留置点)来了。有的留置对象在解除留置后,请求把这本书带回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后,溧阳市纪委监委参照了常州市纪委监委的做法,也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听了这些,尽管我知道领导和同志们有拔高之意,留置对象有奉承之心,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这本书真的能起到一点教育作用,我也倍感欣慰。
在2019年1月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明确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不敢腐”是前提,为“不能”“不想”创造条件;“不能腐”是关键,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不想”指的是认知、觉悟、文化,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觉悟,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让党员干部因觉悟而“不想”。
不想腐,重在宣传教育。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以及我前一本书起到的教育作用,激励我做好宣传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于是我有了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再写一本廉政教育读本的想法。写什么呢?我在纪委监委长期分管案件查办和宣传教育工作,出于工作需要和职业习惯,搜集积累了一些资料和素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方略,我写了《一体推进“三不”》;通过办案发现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70%以上和钱有关,于是我写了《说钱》;我本能地以为一个人只要心存善念,一生行善,那他就是一个好人,就不会是一个坏人,便也不会去做坏事,更不会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情,于是我写了《论善》;我写了很多廉政教育课件,发现竟然没有写过一个专门讲廉的课件,于是我写了《道廉》;从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必须为、什么是不可为,于是我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写了《立高线 守底线》;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群体,我认为更需要借鉴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更需要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于是我写了《北宋文人的精神仰望》;期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健康成长,我写了《奋斗的人生最有意义》《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等等。
针对授课对象以县级机关部门和镇(街道)、村(居)党员干部为主的实际,我的写作风格依然坚持接地气这一原则,所写的每个课件都力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本土,站在普通党员干部的立场和角度,最大限度地多讲一些他们喜欢听、听得进的故事和案例,让他们在更多的故事和案例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提升觉悟。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力水平的提高,一个人修养境界的提升,必须经常学习、交流和思考。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必须静下心来、净心学习,必须独立思考、辛苦耕耘,也必须享受孤独、乐在其中,否则这便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出版此书,我最大的愿望是促使党员干部不想腐,最大的动力是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最大的决心是内心的信念和坚守。本人承诺,本书所得将全部用于慈善。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水平有限、悟性不够,书中的一些表达、见解和观点难免有不妥和不到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