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夙沙氏活动范围

夙沙氏(约公元前2700年—约公元前2600年),又称宿沙氏、质沙氏、宿沙瞿子等。一般认为,夙沙氏既指炎帝时期的一个先民部落,又指该先民部落的首领(笔者按:也有学者认为,夙沙氏是黄帝重臣之一)。关于夙沙氏部落活动的区域,有“山西运城说”、“江苏盐城说”、“山东胶州说”、“山东烟台说”、“山东寿光说”等多种观点。其中,以“山东寿光说”影响最大。

“山西运城说”。在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中,存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录。对此,汉末魏国大儒宋衷(生卒年不详)注曰:“夙沙氏,炎帝之诸侯,今安邑东南十里有盐宗庙。” 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公元930年—公元1007年)在其所著的《太平寰宇记》中亦载曰:“(安邑县)盐宗庙,在县东南十里。按吕忱云:‘宿沙氏煮海,谓之盐宗,尊之也。以其滋润生人,可得置祠。’” 安邑县,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有学者据此认为,“夙沙氏地望在今山西南部运城盐池附近,这里应有一个以盐业为生的族群” 。李明璇在其《夙沙氏相关问题考辨》 一文中指出,首先,古人并未将“海”理解为靠近大陆且比“洋”小的水域,而是将“海”理解为“天池”,自然形成的大池即为“海”。而山西运城“解池”之“池”恰正符合此意。其次,今山西运城夏县,即古之“安邑县”,仍存有盐宗庙,表明夙沙氏应该确曾在此煮盐。再次,对地名进行语音分析发现,“盐帝”与“炎帝”、“浊卤”与“涿鹿”,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以上皆可证明:今之山西运城,即上古夙沙氏煮海为盐之地。李明璇此说代表了学界部分学者的观点。

“江苏盐城说”。周玉奇在其《盐城民俗》 中写道,夙沙氏是淮夷部落的首领,发明了海水取盐法,即将石头置入海水之中浸泡,再将浸泡过的石头在火上烤炙,烤出食盐的粉末。因为夙沙氏发明了人工制盐,后人尊其为“盐宗”,并修筑了盐宗庙来祭祀他。周书结合大量盐城民俗,以证此说。

“山东胶州说”。吕世忠在其《先秦时期山东的盐业》 一文中指出,宿沙氏是居住在胶东地区的一个部族或酋长,宿沙瞿子是发现煮盐方法的代表人物。宿沙国在今胶州,即青岛胶州,后为炎帝所灭,其后人以国为氏。今青岛市政府将城阳区红岛街道“盐宗宿沙氏煮海成盐”民间工艺纳入第三批青岛市非遗名录,显示出当地政府对上古传说和文化遗产的重视。遗憾的是,支撑该观点的史料文献和相关遗迹都较为薄弱。

“山东烟台说”。辛岳洲先后撰文《夙沙国煮盐在昌阳——今海文市》 和《再论夙沙国,煮盐在昌阳》 。文章指出,昌阳县(今山东海阳)即古夙沙国地,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十七处,遗址集聚在三个乡镇内,密度罕见。又,清代宣统年间纂修的《山东省通志》记载,昔自论东国利源,厥帷盐铁,汉盐官二十八而山东居其七,其中,烟台又占其五。《山东省盐业志·烟台盐区》亦记载,早在炎帝时代,即有夙沙部落在这一代煮海为盐。辛岳洲的文章结合古城遗址、史料文献、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力证夙沙国在此煮盐。

“山东寿光说”。郭正忠最早撰文指出,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落。 吉成名撰文亦称,春秋以前,夙沙氏就生活在今山东半岛西北部的莱州湾 。2008年以来,随着寿光市羊口镇双王城盐业遗址群的出土和发现,一些考古学家得出了更加有力的结论。如景以恩结合地名读音异化现象指出,寿光盐业遗址“双王城”应读为“沙王城”,是宿沙氏部落首领之王城 。王明德、张春华所撰《盐宗“宿沙氏”考》 指出,山东寿光滨海地区,既有丰富的盐业资源,便于大规模海盐生产;又有方便的水陆交通,便于同周围开展贸易联络;还有历史遗迹和考古资料可证;除此之外,夙沙氏后世子孙繁衍生息,自成一脉,在文献中亦有反映。以上这些,都可以充分证明,山东寿光滨海地区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发生地。文物众多,遗迹犹存,论据充分,论证翔实,此说最为学界认可。 /AuUhKJ4MQ3WUxBFmG0Gy55Asl4nfP1rMVBv5X9IzyeNt7aMJp65Fvti+SwCam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