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蚩尤:叛臣与战神

《孔子三朝记》载曰:“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 上古时代,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败北被杀,身首异处。蚩尤身死尸解,尸解之地即以“解”命名;其血液化为卤水,后成为盐池。这段散见于不少典籍中的文字,讲述了蚩尤与解州盐池之间密切相关的一段传奇。要了解这段传奇,需要先厘清两个问题:“蚩尤”其人和“黄帝战蚩尤”其事。

关于“蚩尤”,《说文解字》释曰,蚩,虫也;尤,又作“由”,意为“农”,部落名。蚩尤,既指上古时期的一个农耕部落,又指该部落首领。《尚书·吕刑》记载:“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笔者按:劓、刵、椓、黥,皆为古代酷刑。劓,割掉鼻子;刵,割掉耳朵;椓,腐刑、宫刑;黥,在脸上刺字或记号,并涂色。)这则材料是目前所见先秦史料中,关于蚩尤其人其事最早的文字记录。对此,西汉孔安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74年)释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同时,他还将蚩尤与三苗联系起来,“三苗之君,习蚩尤之恶”。宋代陈经(生卒年不详)《尚书详解》用明白晓畅的文字解释了上述文献中包含的信息:

蚩尤,九黎之君也,即与黄帝战于阪泉者也。上古之时,风气未开,淳朴未散,民知耕食鑿饮而已,安知所谓乱。惟蚩尤创为不义之事,民皆从而化,以鸱为义,如鸱枭搏击者,为恶于内,为恶于外,而为奸为宄者。夺攘以劫掠人者,矫虔以诈取,而至于虔刘杀戮者。凡此数者,皆是平民始初为恶,出自蚩尤。 (《尚书详解》)

上古时代,民风淳朴,先民只知耕种劳作、炊爨饮食,并不知何谓作乱。蚩尤性格叛逆,狂放不羁、喜好战乱。这样的行径在先民之中产生了恶劣影响。一些人效仿蚩尤胡作非为、烧杀抢掠、强取豪夺、作奸犯科,成了犯上作乱、无恶不作的贼寇。起先,为了让人们遵守法令而制定了一系列刑罚;后来,逐渐演变成滥用酷刑,甚至连无罪之人也都惨遭杀戮。蚩尤过分使用酷刑,不听取受刑人的申诉。因此,有人认为,蚩尤是万恶之源,酷刑因他而定,杀戮也因他而始。

西汉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的《史记·五帝本纪》亦是了解蚩尤较为详细的资料。太史公这样写道: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关于这段文字,裴骃(生卒年不详)《史记集解》引应劭(公元153年—公元196年)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孔子三朝记》曰:“蚩尤,庶人之贪者”。 唐代张守节(生卒年不详)撰《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载曰:“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弭服。” 黄帝执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他们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以沙石为食。蚩尤发明制造了刀、戟、弩等各种兵器,凭借武力,威震天下。蚩尤酷爱杀人,残暴无道。黄帝仁慈,其勇猛武力虽不敌蚩尤,却深得百姓拥护爱戴。于是,天帝派玄女下界,授予黄帝兵权神符,以助其制伏蚩尤,平定天下。后来,天下复又动乱,黄帝命人画了蚩尤画像,称蚩尤不死,从而令八方咸服。蚩尤遂被誉为“战神”、“兵主”。正是借助于这些文献,蚩尤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关于“黄帝战蚩尤”,《尚书》、《礼记》、《墨子》、《列子》、《吕氏春秋》、《世本》、《左传》、《国语》、《战国策》、《淮南子》、《史记》等,诸多典籍皆有记载。大致说法有三种,第一种,蚩尤作兵攻打黄帝,兵败后被杀;第二种,蚩尤与炎帝战,炎帝败后求诸黄帝,炎、黄联手杀蚩尤于中冀;第三种,黄帝与炎帝战,黄帝胜,又与蚩尤战,复又胜。

一般认为,神农氏衰败之后,上古部落之间角逐纷争、互相残杀。黄帝轩辕氏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习兵练武,征讨不享,诸侯归从。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炎帝兵败降服。蚩尤本就凶猛,无人能敌,后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号令。黄帝征调大军,与蚩尤战于涿鹿,擒获蚩尤,并将其杀死。这个故事,在《山海经》中的记载十分奇幻缥缈,风伯、雨师、龙王、天女纷纷加入其中,以兹助力。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曰: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关于黄帝与蚩尤之间的这场大战,有风伯、雨师助阵蚩尤,有应龙、女魃助阵黄帝。蚩尤一方能铸造兵器,黄帝一方有应龙蓄水。蚩尤一方能呼风唤雨、散布迷雾,黄帝一方则旱神烘烤、烈日当空。最后,蚩尤终不敌黄帝,兵败被杀。助阵黄帝作战的应龙,后来去了南方,故而南方多雨。在《山海经》这部富含神话传说的先秦地理学著作当中,蚩尤同风伯、雨师、龙王、天女并列,是作为神话人物出现的。

北魏郦道元(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27年)的《水经注》虽为地理学专著,却收录保存有不少神话故事。关于“黄帝战蚩尤”的战场,《水经注》这样写道:

又东过涿鹿县北,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王莽所谓抪陆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

关于黄帝战蚩尤之“涿鹿”战场的具体位置,古往今来,争论不休。不完全统计,有河北省涿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河南省焦作市武修县、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等诸多说法。同样,关于“阪泉”,也有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太原市曲阳县、北京市延庆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等,诸种说法。一方是华夏之祖,一方是上古战神,这场决定生死成败、兴衰荣辱,乃至中华民族格局走向的著名战事,千古之下,遗响犹存。

宋代学者关于这场战事的研究更为详审。北宋刘恕(公元1032年—公元1078年)《资治通鉴外纪》“黄帝篇”和南宋罗泌(公元1131年—公元1189年)《路史》“蚩尤传”,便为其中杰作。

蚩尤作乱,不用命,轩辕征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禽蚩尤,戮于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兄弟八十一人,蚩尤疏首虎卷,八肱八止,好兵而喜乱,隳党崇仇,昏欲亡厌,惟作五虐之刑,延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致扰矫虔,发葛卢、雍狐之金,启九冶,作兵刑剑揆,剑揆作而岁之诸侯相兼者二十一。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浊鹿,兴封禅,号炎帝,乃驱罔两,兴云雾,祈风雨,以肆志于诸侯。顿戟一怒,并吞亡亲九隅,亡遗文,亡所立,智土寒心。参卢于是与诸侯委命于有熊氏,有熊氏于是暨力牧神皇厉兵称旅,顺杀气,以振兵法文昌而命将,熊熙貔貅以为前行,雕鹖雁鹯以为旗帜,士既成矣,逮蚩尤逆筮之。 (《路史·蚩尤传》)

观上述两篇“黄帝战蚩尤”,语言质朴,叙述平实。在这里,蚩尤褪去了神话人物的奇幻色彩,显得真实可感。虽然其相貌依然奇特,甚至是丑陋,“疏首虎卷,八肱八止”;其性格依然好乱,甚至是残虐,“昏欲亡厌,致扰矫虔”。而上述两段文字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详述黄帝的备战,侧面突出了蚩尤的骁勇威猛。

上古原始先民之间的战争,大多是不同部落集团之间,围绕争夺土地、水源、猎物等物质资源而起,实在难分何谓公平,何谓正义。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往往把失败者塑造成彻头彻尾的恶魔。败给了黄帝的蚩尤便是这样。昔日典籍中的“战神”被逐渐妖魔化,在时间的流逝中,失去了本来的面目。翻检爬梳典籍,依然有蛛丝马迹可证蚩尤并非绝对十恶不赦。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管子·五行》)

这段话意思是说,昔日黄帝得蚩尤为相,而明察天道;得大常为相,而明察地利;得苍龙为相,而明察东方;得祝融为相,而明察南方;得大封为相,而明察西方;得后土为相,而明察北方。此“六相”者,各司其职,而宇内大治。蚩尤通晓天道,黄帝以其“掌时”;大常通晓地利,黄帝以其“掌廪”;苍龙明察东方,黄帝以其为“土师”;祝融明察南方,黄帝以其为“司徒”;大封明察西方,黄帝以其为“司马”;后土明察北方,黄帝以其为“李”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及其具体职务,便是由此而来。

(黄帝)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管子·地数》)

这段意思是说,黄帝执掌天下、教化百姓,许多年后,葛卢山山洪暴发,所出金属矿石被蚩尤管控。蚩尤制造了剑、铠、矛、戟等兵器,兴兵与众多诸侯国作战。雍狐山山洪过后,所出金属矿石,也被蚩尤管控。蚩尤制造了戟、戈等兵器,兴兵又与众多诸侯国作战。

上述两段文字,分别见于《管子》“五行篇”和“地数篇”。前者称赞蚩尤通晓天道,黄帝以其掌时,以其为肱骨良佐。后者写蚩尤勇猛善战,长于炼制兵器,造出剑、铠、矛、戟、戈等兵器,这些兵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蚩尤造制兵器以前,人们主要靠伐林削木来防战和参战。

马王堆帛书《黄帝十六经·正乱》载曰:

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剪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

此段文字大意是说,黄帝擒获了蚩尤,将其杀死。剥其皮,制成靶子,让人们射箭,射中多者,可得赏赐;削其发,制成旗帜,称之为“蚩尤旗”;掏空其五脏,制成蹴鞠,供人玩乐,踢中多者,可得赏赐;剁碎其骨肉,制成肉菜酱,供天下人分食。这段文字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紧接着这段文字之后,还有一段黄帝颁布的“毋乏”、“毋留”、“毋乱”、“毋绝”的禁令,激烈严厉,颠覆了后世印象中那个“垂衣裳而天下治”的黄帝形象。

以上是简摘部分文献中有关“黄帝战蚩尤”的传说,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了解了蚩尤的大致形象。残酷暴虐,抑或是骁勇善战;咎由自取、死得其所,抑或是苍凉悲怆、令人唏嘘。年代的久远,时代的特殊,使得这些故事和人物具有复杂神秘的色彩、深邃丰富的内涵。总而言之,传奇性与话题性,使得蚩尤与解州盐池之间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密切关联。 uentFTz727TJO7p1SPNpzjmP00IZI6ESI72Zh4u5jXFZSd0tXYC406/l9DkGto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