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宋应星(公元1587年—公元1666年)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写道:“凡池盐,宇内有二,一出宁夏,供食边镇;一出山西解池,供晋、豫诸郡县。解池界安邑、猗氏、临晋之间,其池外有城堞,周遭禁御。池水深聚处,其色绿沉。土人种盐者,池傍耕地为畦陇,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浊水,掺入即淤淀盐脉。凡引水种盐,春间即为之,久则水成赤色。待夏秋之交,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即古志所谓大盐也。” 解州盐池是中国最大的池盐产地;池盐,又名颗盐、大盐;春天引水种盐,夏秋之间,南风大起,一夜盐成。如果说,凡提及海盐,必提及夙沙氏;那么,凡提及池盐,则蚩尤必被提及。蚩尤之血化为解州盐池,这一故事传说源远流长,不仅仅在解州当地妇孺皆知,即便置于整个民俗学和文化史当中,也具有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