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每一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都以一定的形式凝结为时代的主要问题,重大时代课题正确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每一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与社会基本矛盾性质和状况相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推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从不相适应到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的科学判断,以此制定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人民成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构建逻辑,就不再是用以往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作为构建逻辑,而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需要状况和对人民需要满足状况的矛盾作为构建逻辑。
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由此,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八大认识的基础上,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新时代的基本依据。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力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满足全体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要。可以看出,每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成为党的重大时代课题,重大时代课题的提出正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