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同志的这两句著名论断本身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准则——只有认清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才能够顺应时代提出革命任务,进而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由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不成熟,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革命的指导思想曾发生过一系列“左”和右的偏差。“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毛泽东在他的论述中首先明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一方面,“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另一方面,“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而民族资本主义虽有了某些发展,却“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赋予革命的任务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创造必要的前提。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因此中国的革命既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曾经发生过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只能由更有组织更有觉悟、革命意志更加坚决和彻底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这种革命,就不能不变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
毛泽东得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结论不仅是从国内的阶级分析出发,同时也是基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与之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应时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则历经挫折与不断的实践探索,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领导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
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与中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势必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