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永无停止、永无中断,决定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永无终结、永无消亡,决定了回应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课题永不停滞、永不结题。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又产生了,随之新的时代课题又形成了。而且原有的主要矛盾、原有的重大问题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以新的形式、新的内涵、新的表现进入新的主要矛盾、新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课题,仍然在探索之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如何付诸实践,则是后来人的使命。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