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个关键词轻松完成多线程任务

你是不是对“多线程”有什么误解

人们总是发现,随着时间流逝,自己手头上重要的事会越来越多,职业女性在这方面的感受尤其突出。

上班、出差、开会见客户,这是工作的部分;接送小孩、照顾家庭、处理家务,这是生活的部分;要学习,要成长,也要有一点社交维持人际关系,这是个人的部分。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于是你每天一睁眼看到日程表上密密麻麻一大串,是不是眼前一黑,恨不得又睡过去?

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非常难,因为它是人生之河顺流而下造成的自然结果,就算要改也得慢慢来,不能用休克疗法,突然中断再全盘重启。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从技术入手,提高处理多线程事务的能力,而不是试图把多线程掐死在襁褓之中。

多线程事务处理并不是同时做好几件事。研究表明,人类的高级认知处理实际上是单线程的,在处理需要认知资源的事务上,哪怕是算一个乘法算式比如29×79,也只能单线程操作,你不可能一边算数一边还能记住别人的电话号码。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惦记着另外十八件事,甚至下定决心人定胜天,同时进行两三件事,那么绝大多数时候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有一个很好的佐证:当一个人在打电话的时候,你塞给他任何东西,他都会接住,哪怕那玩意儿看起来很烫,或者很脏,这个人都不会及时注意到。

有意识地“弹”起来

真正的多线程处理,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完几件事,把这段时间用最高效的方法利用起来。

在这里有四个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在多线程事务前既高效又从容。

首先是弹性。

请想象一条橡皮筋,它拥有很好的弹性,在一定程度的压力之下,能屈能伸,能紧能松,能上能下。

再看看你的事务日程表,是不是也和橡皮筋一样优秀?是不是留出了可以上下进退的空间?

请千万不要按照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假设,总是把所有事情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一点喘气的空间都不留出来。

计划一部分被打乱了,后面就跟着全乱,说明这个计划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推一个就倒一排,这是很危险的。

其实只要把骨牌之间的差距稍微调开一点,就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哪怕倒了一块牌,后面的仍然可以稳稳当当站住,补救措施相应也比较简单:你把这一块扶起来就好了。

增加弹性说起来容易,事实上是有诀窍的。第一个诀窍是需要预判,对不同的情况都有所警觉;第二个是提前准备备用计划(Plan B),就像去度假的时候带上两个季节的衣服,热就穿短袖,冷就穿毛衣,应对有余,而不是“裸奔”,手足无措地被动应对变化。

你可能会说,所谓突发事件,不就是突然发生,谁也没预料到吗?

确实如此,但每个人如果想要尽可能在人生中占据主动,就要过有意识的生活,这是预判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过的是有意识的生活,那么突发事件对他来说,更多是预料不到什么时候会发生,而不是会发生什么。

我看过一本讲埃博拉病毒的书,叫作《血疫》,里面详尽地描述了研究人员进入四级,也就是最高级生物病毒环境的时候,是如何给自己做防护的,书里说:

研究人员有可能遇到的意外是防护服因为各种原因破裂,导致身体接触到病毒,这种意外什么时候会发生他们不知道,因此要随时提防,并且做好预案。

在我们工作里面,无意识行事,就是根本不做规划、控制和管理。

比如说,你是一个行政秘书,你上周提交了一个需要老板批准的会议安排,会议时间是本周三。

一个善于规划、控制和管理的人,会在做日程的时候就标出周三这个日子,并且根据老板批了会议和没批会议这两个可能性,去安排两个不同的工作计划。

如果你提交完会议安排之后,自己把这事给忘了,径直按照没有会议安排这个可能性去计划接下来的工作,那意外很有可能会发生——明明可以不是意外的。

另一种可能性是想当然。比如说会议安排交上去,你认为老板一定会在周三批下来,所以你啥都没干,就等着开会,结果事与愿违,会议改期了,其他事像雪崩一样压过来,你自然也就变得手忙脚乱。

预判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它真正的阻碍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天生是趋利避害的,很容易想象好的结果,而不愿意去思考坏的未来。此外,对未知的预判需要大脑对已知信息做一个精确的分析处理,这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大脑呢,天生又是一个偷懒的“沙发客” ,它对于那些不伴随紧张压力而来的思考需要,通常是能不处理就不处理。

要克服大脑节省资源走捷径的本能,脑内推演是很好的办法。

把你预判到的可能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脑内推演,模拟它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在模拟过程中使用自问自答法,问自己,如果这个事情发生了,你要怎么做,把自己的想法和对策写下来,推敲这种应对方式能否解决问题。

等你做好充分的预判和预案之后,再回头重新梳理自己实际制订的计划,尝试着往计划之中加入弹性。

这样一来,如果预判的事情真的发生,你立刻就能反应过来,计划哪些是必须也可以坚持做下去的,哪些需要立刻调整或者取消。

如此一来,无论事情如何发展,你都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控局势。主动控制非常关键,除了对做事有好处,它还能给你带来自信心,要知道自信心虽然虚无缥缈,却是成就很多事情的基础。

学会委派,你就有了三头六臂

弹性之外,多线程事务处理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委派。

多线程事务处理,不是说一定要事必躬亲。要知道单枪匹马,能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不管面对家庭事务还是工作,都要有委派意识:事情再多,帮手也多,齐头并进把事儿都做好,尤其是当你手头有特别重要的任务需要优先处理,其他东西也不能落下的时候。

不能有效委派的拦路虎之一是意识。你可能很想让别人帮忙,又顾虑别人不愿意帮怎么办,或者自己太能干了,不放心放手给别人做,想着万一搞砸了,你还是要自己去收拾烂摊子,那不是更浪费时间?

这些想法都合情合理,也往往成为让你单打独斗累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元凶。该不该委派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应该了解的是如何有效委派。

有效委派,取决于三个要素:对象、请求和时间。把这三个要素管理好,就能管理结果。

首先是对象,你找谁,去做什么事,这是有讲究的。首先你要确保委派对象有意愿,他乐意帮助你去做这件事;其次,他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你要提前了解对方的时间安排,最好不要临时提出,更不要强迫他人接受委派。

委派对象找到了,接下来就要用适当的方法向对方提出你的请求。

你可能担心自己会遭到拒绝,这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犹豫去尝试。此外要学会明确地使用“我需要你的帮助”这个句式。

“我需要你的帮助”是一个很奇妙的句子,它可以激活他人的利他反应,因而立刻意识到有人在等待他伸出援手,紧接着,你要用“因为”这个句式开头,让潜在的委派对象了解你为什么需要他的帮忙,以及需要帮什么忙。这两个句式交叠使用的效果很好,只要对方具备能帮忙的条件,通常都不会一口拒绝。

最后一个要素,是委派的时间。如果某人刚刚向你抱怨了一通他的工作多么繁重、他多么疲倦,想撂挑子不干,而你听完后马上就找他帮忙,那简直就太没有人性了,结果多半会以失望而告终。抛开这种极端情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情绪状态不一样,有的人上午精力充沛心情好,所以乐于助人,有的人是在晚上比较愉快,精神比较放松,比较容易说“好的”,你要锁定最有可能得偿所愿的时间去提出请求。

利用以上三点小技巧委派成功以后,就不要为对方会不会搞砸事情而操心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既然已经选择了委派,就要相信他人,相信他的能力、意愿和责任感,除非出现明显的问题,否则要把注意力放在结果而不是过程上。

如果你确实想要跟进任务进度,可以提前和委派对象确立沟通反馈的时间点,定时彼此了解一下情况,这也可以让对方能及时向你提出资源或权限的需求,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彼此合作愉快。

活在当下,确定优先级要当机立断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三个关键词,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事务选择说“Yes”和“No”,要在当下。

你对突发事件是否有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如果有,就要考虑处理这件事情的利弊,它是否会影响到你的优先事务,你的能力是否足以胜任。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做这件事的利益何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间对于个体极其重要,千万不要只因为是亲朋好友或关系亲近的同事拜托,就非要答应下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多帮忙多迎合,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方法能够有助于建设人际关系网络,这完全是一种幻觉。有效人际关系建设的根基在于利益互换,如果你没有足够利益和人交换,自我牺牲收效甚微,而你实质的损失则肉眼可见。

在衡量利弊之后,一旦选择拒绝,就要果断说No,到此为止,不再为这件事浪费时间。当然,如果你说的是Yes,那就要把它立刻排入事务列表,不要答应了却拖着,直到变成一个心理上和时间上的定时炸弹。

第二层次是,这件事和那件事,选择要在当下。

第一层次的事务选择前提,是你能自由地说yes or no,如果突发事件不属于这个范畴,你必须要去处理,那么首先仍然要保持积极心态,把干扰当成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心理上不要崩溃了,要主动起来,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变成掌控者。

你的掌控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首先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问自己,跟现在做的优先事务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其次考量如果先处理突发事件,原来的优先事务要在什么时候完成?如何完成?最后快速重新调整自己的安排,寻找能够协助你处理突发事件的人手和资源。

这三个层次都是活在当下,不仅是说要做好当下的事,也要做出更有利于自己、更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无条件承揽责任,结果被繁重的事务拖垮。

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处理多线程事务的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专注。

无论你的计划多么庞大,事务结构多么复杂,一次做一件事,做的时候就要把你的注意力和执行力都完全投注进来。

专注和高效往往是等同的。我们前面说过,多线程处理,就是将时间分为几个部分,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尽力一次性做好。

大家可以使用番茄钟来帮助自己形成专注工作的节奏,这是一个经典的专注力管理法,基础流程很简单,你照着下面的步骤执行就可以:

首先列出你当天要做的事;

设置25分钟闹钟作为一个“番茄”;

计划每一件事需要几个“番茄”;

然后从第一件事开始。

一天结束之后,再配套回顾、每日承诺、控制中断和预估等一系列的行动,详细的方法你可以买书来看或上网搜一下,手机上也有专门的软件帮你控制。

要提醒大家一点,番茄钟的设置,都是为了完成一件事,如果在一个番茄里设置了太多的任务,专注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请记住,弹性、委派、活在当下、专注,这就是多线程事务处理的四个关键。 4Wbmb0Ko3tOMoWjeoxZX8N0GllhvIiTPT8pCUa0kZu21TYBulfi01OHYQbSNip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