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失势未失宠,得益于他远离权力核心以后,没有丝毫的愤懑与牢骚,而是紧跟着蒋介石的步伐,为了力所能及的事兢兢业业而又“得其所哉”,使他与蒋介石、陈诚的关系反倒日趋和谐起来。
而他紧跟蒋介石步伐的另一个手段,便是“捧”。他以追随蒋介石多年的“老兵”的名义,到处鼓吹蒋的“反共”思想,树立蒋介石的“光辉形象”,以此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维系其党国元老的尊荣。
1952年2月,何应钦在“交通部”举办的交通人员讲习班上,发表了一篇《“总统”行谊》的讲话,他说:“我以为‘总统’好比太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亲承太阳的温暖,但我们却不能了解太阳的热力从何而来;‘总统’好比是泰山,我们都知道泰山的巍峨峻峭,但却不知道泰山如何的崇高……”他之所以如此推崇蒋介石,便是以此号召大家“在这样风雨飘摇革命成败的关头,更要秉承领袖的意志,接受他的命令和指挥,以进行艰厄困苦的奋斗。”这篇讲话,奠定了何应钦以后为反共而造神的思想基础。
1952年10月31日蒋介石66岁生日,何应钦发表《“蒋总统”的远见》一文庆贺。文中吹捧蒋介石的远见,远非世界上一般政治家所能及。而蒋介石统治大陆几十年,最后被共产党赶到孤岛上,何来领袖之远见?
1953年10月31日蒋介石67岁生日,何应钦又发表《“总统”的伟大人格——东征、北伐与抗敌》,把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与抗战的胜利,统统归功于蒋介石的领导,以证明“‘蒋总统’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而且具有政治远见”,希望“军民同胞紧密团结,在‘蒋总统’领导下,完成反攻复国任务。”
以后每逢蒋介石生日,何应钦总要发表文章或讲话。1956年蒋介石70大寿,何应钦在台北各报发表《“总统”在广州》一文,称颂蒋介石的“历史功绩”,号召台湾同胞“仰体‘总统’蒋公的意旨,发挥他一贯的反共意志……以成就来做我们祝福的礼品。”并亲率战略顾问委员会全体人员敬呈献词,祝蒋介石“嵩寿无疆”。
一年之中,除蒋介石的生日以外,其他所有值得纪念的日子,诸如元旦、七七九九、双十、3月13日棉湖战役纪念日、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纪念日,以及与蒋介石有关的日子,如蒋介石连任“总统”等,何应钦都要发表文章、演讲、致辞,组织活动大事歌功颂德。在台湾“效忠总统运动”发动前,何应钦便已开风气之先,率先神化蒋介石。而且一如既往,并未随着“效忠总统运动”的阵风低落而有所低落。对蒋介石本人的恭谨之至,更是无以复加,每次去外国访问、治病,或参加“道德重整”,都要行前请示,归来汇报。
蒋介石对何应钦赴台后“从一而终”的绝对忠诚,心领神会,乐于接受,并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政治上给予他高于其他所有失势人员的待遇,让他保留着几项荣誉桂冠,如“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台湾MRA联谊会负责人等,生活上给予优厚待遇,行动上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同时对他表现出最大限度的恩宠,给予极高的荣誉。如1959年何应钦70大寿,蒋介石亲书“同舟共济”寿屏相赠;1969年何应钦80大寿,蒋介石亲赠寿轴,蒋经国一班人联名代表蒋介石书赠祝辞,极尽溢美。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逝世后,严家淦特派何应钦等21位党国大员、耆宿组成治丧委员会,并由何应钦、张群等八大员为蒋介石灵柩覆盖国民党党旗。何应钦发表了《永远不能忘怀的几件事——追思故总统蒋公》,文中,何应钦满怀悲痛与沉痛,深切悼念蒋介石的功德与恩德,述说自己对蒋的忠诚。此时,何、蒋之间的芥蒂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对故人的追思与尊崇。在何应钦的书房里,珍藏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敬之吾兄惠存”字样的照片,以及历年蒋介石所赠的祝词墨迹。睹物思人,何应钦确是心胆俱裂,痛不欲生。
蒋介石离世后,何应钦把对蒋介石的“愚忠”转移到蒋经国身上,像当年以“道德重整”效忠蒋介石一样,何应钦又根据当时政局,发起“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运动”,以此来效忠蒋经国。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贯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后,何应钦主持召开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研讨会”,于1982年10月成立“统一大同盟”,并当选为主任委员。该同盟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统一”,并在此后一年时间内发展了60多个海外组织,对打击“台独”势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做了许多敌视大陆的宣传。
为了感谢何应钦对蒋氏父子的不二之心,1979年何应钦90大寿之时,蒋经国在“总统府”为何应钦颁赠了台湾当局的最高奖赏——国光勋章,并在台北三军军官俱乐部为何应钦举行盛大祝寿茶会,参加者除蒋经国外,有前“总统”严家淦、“副总统”谢东闵、“行政院长”孙运璇、“资政”张群、“中常委”谷正纲等台湾当局政要千余人。蒋经国亲自主持了茶话祝寿典礼,对何应钦谦恭地执晚辈礼,赠送寿轴,亲诵祝词,高度称颂何应钦“追随国父与先总统蒋公献身国民革命,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贡献国家民族,勋绩崇隆,而且致力于促进民主宪政、文化复兴、道德重整、革命外交,事功德业,树立了国人一致仰望的风范”。
听着蒋经国的颂词,何应钦激动不已,在致答词时连忙谦称:“自追随先总统蒋公献身革命,五十年来虽然竭尽忠悃,以图上酬知遇,但以并无过人之资质,未能对党和国家多所建树。今天以九十之年,接受国家最高荣典,缅怀先总统蒋公的至德大业,与三军将士的忠勇风范,内心的情绪,如同万壑松涛,激荡不已。今天已届九十,但时时谨记先总统蒋公的训示,而永久保持奋发的精神与意志,以期无负领袖的期望。”并勉励与会人员在蒋经国“总统”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为突破逆境,“复国建国”而努力。
国民党一帮权贵、耆宿也都纷纷赠送寿文,何应钦的老乡谷正纲邀集“国大代表主席团”80多人,赠送寿文称何之于蒋为“管仲相齐桓,太公佐周武,云龙契合,而成不世之业”。黄埔系中老同事、老部下顾祝同等43人的寿文,亦称何应钦之于国民党“若汤有伊尹,周有吕尚”。
1984年何应钦95岁时,台湾当局成立了“何应钦上将九五寿诞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下册、《何应钦将军讲词选集》、《东路军北伐作战纪实》、《军政十五年》、《世界道德重整运动与龙剧》、《历年来对台湾建设之建议汇集》等丛书11种共12册,作为何应钦95岁寿辰之贺礼。
何应钦自己认为,蒋介石时代所给予他的最大的荣誉是在南京主持受降大典;蒋经国时代所给予他的最大的荣耀则是九十和九十五寿诞祝贺。从身处逆境如履薄冰,到得此荣耀荣宠,而且风光快活地度过后半生,在去台后被剥夺了实权的大陆时期的权贵中,也只有何应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