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土木系的“小委员长”

正当陈诚登上师长的宝座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冷不防挨了当头一棒,意外跌了一个跟头。1927年9月,何应钦、白崇禧指挥北伐军与孙传芳部在龙潭展开激战,战斗中陈诚胃病发作,只得坐在轿子上到前线督战。由于指挥有方,又敢于负责,战斗中多次化险为夷,本应受到嘉奖升迁,没想到龙潭战役后,有人向何应钦报告,说陈诚坐轿上阵不成体统,二十一师副师长孙常钧也拉拢王敬久等黄埔一期同学倒陈。加上当时蒋介石下野,陈诚失去靠山与庇护,10月,陈诚即被何应钦免去师长之职。

对此,陈诚极不服气,认为自己抱病上阵,打了胜仗,无功也就罢了,反倒受过,显然是何应钦排斥异己,并对人发牢骚说:“蒋先生下野,也是被何应钦联络白崇禧的桂军逼走的。他们对浙籍军人是要排挤的。”从此与何应钦结怨甚深。

当时严重尚在南京任军委会军政厅长,随即代为周旋,向何应钦解释误会,并保荐陈诚任军政厅副厅长,旋任代厅长。但陈诚自觉与何应钦合不来,很少去南京,大部分时间在上海、苏州“养病”。

1928年初蒋介石复职不久,即任陈诚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备司令兼炮兵指挥官。下辖警卫第一、二、三团,宪兵第一、二团,炮兵第一、二团,实力比一个军还雄厚。

同年秋,张学良易帜后,实现初步“统一”。蒋介石为削弱白崇禧、李宗仁以及冯玉祥、阎锡山等新军阀的势力,开始“编遣”全国军队。何应钦任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编遣区主任,要求各集团军奉还大政,归命中央,同时要求撤销警备司令部。为响应蒋介石的“编遣”主张,陈诚无话可说,并将万元结余全部上缴。这对当时贪污和侵吞军饷成风的旧军队来说,确属罕见,蒋介石对此极为赞赏。

不久,蒋介石将投诚过来的福建周荫人残部曹万顺部编为4个团,加上原南京警备司令部所辖的3个警卫团,编为第十一师。初拟陈诚任师长,何应钦认为陈诚资历太浅,与顾祝同、蒋鼎文等师长同起同坐不够资格,坚持陈诚任副师长。

陈诚接连受何应钦排挤,一气之下出走上海。为此,蒋介石特地派人到上海请回陈诚,当面与陈诚交底,讲明真实用意,即以陈控制曹万顺,然后取而代之,副师长实为过渡。同时蒋介石已有意栽培陈诚,将其培养为心腹干将,在黄埔系内部以少壮派与何应钦相对抗。此后从抗战中后期开始,陈诚即成为与何应钦争权夺利的军事强人。

由于十一师大部分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其中军官大多为陈诚的熟人,如师参谋长罗卓英、旅长林蔚是陈诚保定军校同学,旅团级军官如肖乾、关麟征与陈诚有师生关系。陈诚一到十一师便开始整顿军纪,严禁嫖赌,以期改变旧军阀风气。师长曹万顺自知非嫡系不会得重用,不过过渡人物,因而对陈诚所为听之任之。

1929年春,蒋介石找借口将曹万顺调入新编第一师任师长,同时任命陈诚为第十一师师长。陈诚的真正登龙发祥,正是从第十一师开始的。一登上十一师师长之位,陈诚即大刀阔斧整肃,将曹万顺旧部官员全部换为黄埔学生。他公开提出的用人标准是“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忠于总裁,服从命令。”在此后的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对唐生智的战争以及由冯、阎及桂系军阀等联合发起的中原大战中,十一师都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为蒋介石屡立战功。被蒋介石誉为“马牧集开战守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郑州结胜利之果”。

陈诚虽身材矮小,但作战之英勇,玩命拼命的精神深得蒋介石赞赏。1930年1月陈部于冰天雪地中开到驻马店,恰逢唐部两个师反扑,前线危急,告急电话打到师部,陈诚立刻说:“不能退,我马上来,要死咱们死在一起!”陈诚身先士卒大大鼓舞了士气,最后于确山一线彻底击败唐部,陈诚因此获三等宝鼎勋章一枚。这是他一生中所得47枚中外勋章奖章中的第一枚。

1930年初,陈诚兼并了一些杂牌部队,将两旅六团制的丙种师扩充为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了陈诚起家的基本部队。

中原大战结束后,陈诚因战功赫赫,晋升为第十八军军长,仍兼第十一师师长。时年34岁,得以与顾祝同、蒋鼎文等战将平起平坐,成为后起的少壮派军人领袖,人以“童子军”相称。当时的十八军只是一个架子,只有十一师一个师,陈诚任军长兼师长,后收编钱大钧的教导第三师,改编为十八军所属第十四师,又以武汉要塞攻城营和工兵营改编为一个攻城旅,所辖两师一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然后又以各种借口和手段收编杂牌部队,扩充实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十八军扩充为六个师。陈诚治军仿效邓演达、严重,标榜“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注重部队军事训练,每战敢打敢拼,唯蒋介石之命是从,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嫡系。

为此,人们称陈诚系为“土木系”“土木军”。“土”者“十一”也,“木”者“十八”也,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为陈诚军事集团日后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1932年1月,由蒋介石和宋美龄主婚,陈诚与谭祥在上海结婚。谭祥是谭延闿的三女儿,蒋介石的干女儿,宋美龄留美时的同学。成为翁婿关系后,蒋介石对陈诚更加宠信,以至于陈诚打了败仗也不予追究,反而更加重用。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陈诚奉命出任中路军总指挥。陈诚鉴于十八军过于庞大,提出组建第五军,以罗卓英为军长,所辖五十二、五十九两师,被蒋介石采纳。而临战易帅,乃兵家之大忌,结果罗卓英的指挥机构尚未建起,两师便已前进在黄陂的险峻山路上,而且相互游离,又是大雾天气,难以分辨方向,被埋伏在此的红军一举歼灭。师长李明自杀、陈时骥被活捉。陈诚得到第五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当他随后得到空军报告的消息——红军正向广昌进发时,于焦急之中做出错误判断,立即指挥十八军进行追击,而十一师最先到达黄坡附近的草台岗,结果被红军包围,其三分之二被歼灭,三分之一突围逃生,师长肖乾负伤。陈诚听到命根子十一师死伤惨重,心痛得几乎晕倒。

第五军和第十一师的被歼,导致第四次“围剿”的惨败。陈诚遭到各方面的攻讦。何应钦大骂陈诚是饭桶,指责其指挥不力,骄兵必败,逼蒋介石严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直接电告蒋介石,建议撤销其本兼各职。顾祝同、杨永泰也趁机向陈诚发难。蒋介石为避免国民党内部离心倾向的进一步发展,便给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处分。

陈诚遭此重创,羞愧至极,不得不打电报给蒋介石请辞,不待回电即躲回南昌寓所不再露面。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采纳了“战略上以守为攻,战术上以攻为守,碉堡推进,经济封锁”的战略计划。但环顾手下大将,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等等,不是优柔寡断,便是暮气沉沉,都不足以担当此次“围剿”重任,唯独陈诚干练泼辣,敢于拼死作战,于是邀请陈诚于私邸相见。一见面蒋介石便说:“几次围剿失利,责任在我,你就不必多虑了。”遂表示要扩充十八军,增强其实力,并以陈诚为总指挥,开始第五次“围剿”。原有怨气的陈诚一听要扩充十八军,立刻欣然从命,开始积极献计献策,谋划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陈诚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兼第五纵队总指挥。由于当时失败主义弥漫全军,陈诚深知此次战役非同一般,成败事关重大。他首先下令全军官兵习读戚继光的《风雨同舟篇》,以鼓舞士气,增强斗志。同时深入基层,穿草鞋,打腰带,与部属一起背着干粮袋,吃大锅饭,借以维系军心。即使连续作战,昼夜无眠,也绝不在部下面前露出疲惫之态。当洵口遭遇战失利,而六师翁国华团拼命守住了阵地时,陈诚当即给翁国华提升一级,该团营以下军官均有升迁,并发奖金5000元,对鼓舞士气起到了一定作用。

陈诚奉行蒋介石的“新战术”,提出一套“封锁围进,配合迫进稳进,乘虚实进”的战法,对中央苏区展开进攻。此时红军处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指挥下,错误地采用了阵地战。陈诚相继占领广昌、建宁、石城、宁都、瑞金等地,为蒋介石立了大功。

1935年春,蒋介石开始分期整顿全国陆军,培训各级军官。由此,陈诚开始在各种不同场合,担任蒋介石的副手。如7月陈诚被任命为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而蒋介石亲任团长。蒋介石对陈诚的着意培养已逐渐明显,以至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中,陈诚与蒋介石同时被囚。陈诚当即表示将与蒋介石共生死,他对张学良说:“如果委员长遇害,就早一点把我枪毙吧。”经过西安事变,蒋介石更感到陈诚对他的一片耿耿忠心。

陈诚以效忠蒋介石为己任,因个子矮小,被外国记者称为“大元帅袖珍本”。又因他在各种场合对蒋介石推崇备至,甚至连一些生活习惯也模仿蒋介石,被人称为“小委员长”。 47qeszTaCzgHqmvGItgrVRQtKLhhEi3LhU7XxRv425FQkasVaciDyntby5Sx17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