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末,却出了两位驰骋疆场的将帅,他们一个是李宗仁,另一个就是白崇禧,而且两人同县同乡,年龄也仅仅相差3岁。
白崇禧能进入军校,成为一名武将,年少时颇费了一番周折。
白崇禧5岁入学,可谓天赋过人,《三字经》、《五言诗》、《千家诗》过目不忘,深得老师赏识。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困难,白崇禧小学毕业后,只得回家务农。
14岁,白崇禧已经有了个人主见,好男儿志在四方,他决定外出求学。在桂林陆军小学堂的考试中,考生1700名,白崇禧以第6名的成绩被录取。
但一场大病改变了白崇禧从陆小,到直接升入陆军预备中学,到保送保定军官学校,到冲任下级军官,这样一条乱世中通往飞黄腾达的人生之路。
病愈后,白崇禧考取了桂林初级师范。在他深深慨叹与军校失之交臂的时候,命运之神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幸运之门。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派重兵围攻武昌和其他宣布起义的城市,各地革命党人纷纷组织人马支援,白崇禧热血沸腾,立刻报名参加了“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
——这是白崇禧一生走上军旅生涯的开始。由于参加学生敢死队,得以进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并升入当时的中国军界最高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原来的桂林陆小殊途同归!在这里,白崇禧与黄绍竑、夏威等人成了同学。而在1917年毕业后回到广西,又与黄绍竑同时成为了广西陆军少尉见习官,并同时加入模范营,同时于第二年晋升为该营上尉连长,以致以后数十年配合作战,相处默契。
广西陆军模范营是桂军的精华,集中了大部分军校毕业的军官。白崇禧初到模范营,便以铁腕、智谋与魄力,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干。
1919年,模范营奉命开赴扶南剿匪。广西西南左、右江地区匪患严重,而扶南县为重中之重。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与广西督军谭浩明皆出身绿林,又是郎舅至亲,其剿匪政策一贯是招抚,而非剿灭。白崇禧认为这正是匪患猖獗的原因。斩草务必除根,在请示不得批准的情况下,他决定独断专行,先斩后奏。他以一连之兵力,深入匪穴,招安强悍惯匪80名,施计将他们一一捆绑起来枪毙。
第二天,白崇禧向模范营营长马晓军报告时,马晓军闻讯色变,深感白崇禧闯了大祸。但白崇禧很坦然,表示愿承担全部责任。马晓军上报后,上峰见已既成事实,便未予追究。于是,模范营对土匪采取严厉手段追剿,太平府各道县匪患为之肃清。模范营剿匪有功,得以扩编为模范团,马晓军升任团长。白崇禧后来回忆说:“从此招抚政策改为进剿政策。这是广西清乡剿匪史上一件大事,由我这样一个小小连长创始。”
1920年,白崇禧随团赴百色禁烟,团长马晓军、团副黄旭初,以及黄绍竑、夏威等连长均被当地商会及烟帮头子收买,白崇禧不为利益所动,坚持严厉禁烟。烟帮头子企图赶走白崇禧,煽动新兵“兵变”,白崇禧及时追缴平叛,受到嘉奖。
1921年第二次粤桂之战后,旧桂系军阀被彻底摧毁,陆荣廷、沈鸿英兵败出逃,广东军政府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马省长鉴于广西混乱局面,采取收编政策,委任刘震寰为桂军师长,马晓军为田南警备司令,所部从此脱离与旧桂系关系。
马晓军在百色对部队进行扩编,任命白崇禧、黄绍竑、夏威分别为第一、二、三营营长。不料旧桂系刘日福一方面表示与粤军合作,一方面伺机报复,乘马晓军部不备,偷袭成功,白崇禧跳城逃走,被迫入黔。后来收拾残部反攻,在雨夜出巡中不慎坠崖,造成左腿骨折,只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白崇禧带兵身先士卒,善于鼓舞斗志,又战术多变,指挥有方,很快打败数倍于己的刘日福部,夺回失去阵地。但因腿伤延误治疗,以致左腿落下终身残疾。在白崇禧赴广州医治腿伤期间,旧桂系复辟,马晓军被俘。白崇禧分析当时形势,对黄绍竑说:“广西之前途不外有三:一为附和北洋军阀;二为支持赵恒惕等人所倡言之联省自治;三是归附广州之孙中山先生之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是我们所厌恶,联省自治非统一全国之良策,因而只有走第三条路,即归附广州革命政府。”
黄绍竑对此深表赞同。1923年5月,白崇禧在石龙谒见孙中山先生,报告了广西参加革命的决心,并申述广西对统一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也以先统一两广再统一全国为上策,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孙先生握着白崇禧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白崇禧立刻表示:“广西统一不需要孙公的物质支持,所需者仅是革命之主义与信仰而已。”从此,黄绍竑、白崇禧等热血青年,带领八桂子弟加入了革命阵营。
回到广西,白崇禧亲赴桂平说服李宗仁参加讨贼军,组成“定桂讨贼军”,白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这是李、白首次相见,两人相谈默契,成为后来长期合作的良好开端。
随后,广西形成了以陆荣廷、沈鸿英、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各为一方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要消灭旧桂系的陆荣廷、沈鸿英等部绝非易事,陆、沈盘踞广西多年,其势力之强大,绝非白崇禧他们可比。但陆荣廷与沈鸿英历来不和,白崇禧提出“连沈打陆”的战略,并借重粤军,于1924年6月攻克柳州,将陆荣廷部消灭殆尽。又经过半年多的恶战,终于将沈鸿英赶出广西。白崇禧率部追至湖南,于1925年6月全歼沈军。在与旧桂系的搏杀中,白崇禧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获“小诸葛”美称。
广西统一后,新桂军正式取代旧桂军在广西的统治。1926年3月,两广统一,新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为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兼第二旅旅长。7月9日,广东革命政府正式誓师北伐,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白崇禧应蒋之邀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随北伐军总司令部经湘、鄂入赣,一路上统筹全局,指挥作战。
此间,曾多次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著名的汀泗桥之战,就是在弹药缺乏、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直冲敌人阵地以白刃肉搏的作战方式大败吴佩孚的。战前将领们请求补充弹药,白崇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他擅长鼓舞士气,他鼓励将领们说:“缺乏子弹只好用刺刀冲锋!革命军补给靠前方,不能靠后方。打败敌人,敌人之装备,便是我们之补给。何况打下武汉,汉阳之兵工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激战4天,吴佩孚的军队全线崩溃。
攻占江西后,白崇禧筹划略取上海、南京。1927年1月,白崇禧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第一、三纵队,与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的第四、五、六纵队配合,入浙迎战孙传芳、张宗昌部。他运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先后占领杭州、宜兴、吴江等地。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高潮中,白崇禧进驻上海龙华,兵不血刃地拿下上海,兼任上海警备司令。在四一二政变中,白崇禧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成为此次反革命政变的指挥者与执行者。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于1927年8月在内讧中下野。南京方面重新组织成立军事委员会,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成为常务委员。
此时,孙传芳乘南京内部不稳定之机,率残部6万余人渡江,在龙潭一带集结。白崇禧赴沪公干返宁,被阻于无锡站。他立即调集军队,就地指挥。电令驻扎沪杭一带的卫立煌部、刘峙部火速回师增援,李宗仁、何应钦也分别率部赶往龙潭。三路大军包围了孙传芳部,激战6个昼夜,将敌军全部歼灭。
事后白崇禧说:“龙潭之役在北伐中是最重要的一仗,”一旦失败。“不但江、浙、闽、赣、皖五省重归孙传芳,其他抱游离态度之友军,更远离革命军……龙潭之役是北伐大业成败之极大关键。”
蒋介石重新上台后,1928年4月5日,“二次北伐”开始,白崇禧仍充当先锋,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与其他三个集团军配合作战。在张作霖逃往关外后,白崇禧率三路大军围剿盘踞冀东的直鲁军张宗昌,并于9月23日歼灭此顽匪。
北伐战争结束后,年仅33岁的白崇禧成为与蒋、冯、阎、李平起平坐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