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乡之愁中驾鹤西去

1965年5月30日,台北何氏宗亲会成立。何应钦作为何氏宗亲中职位最高、最受尊崇的一员,被何氏宗亲视为荣耀。但由于台湾当局规定,现役军人不得加入宗亲会之类的民间社团组织,何应钦因荣获终生军籍,一心向往却不能加入宗亲会,令宗亲会所有成员以及他本人深感遗憾。

当日,何应钦应邀出席成立大会并于会上致辞。致辞中,他除了老生常谈的“反共”宣传,把何氏一门背井离乡归罪于共产党外,还从另一侧面透露了其真实的心声,他说,每每“遥望大陆”,希望“与大陆的亲友互通消息”,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返回大陆“祭扫祖墓”。以后,他常出席宗亲会的各种聚会,也乐于接受宗亲会为他举办的生日庆典,把同在海岛期盼回归的何姓之人当作自家亲人,以排遣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愁。

除了被何氏宗亲视为荣耀外,作为贵州老乡中最显贵的人物,何应钦同时成为了贵州旅台同乡会的一面旗帜。尽管他本人一生谨慎,对同乡少有关照,但到了晚年,台湾同乡会的重大活动都邀请他参加。每当同乡会为他举办生日宴会,拒绝不了的,他总是叮嘱对方不可铺张,宴会中从不摆架子,总是用贵州话叙说家乡掌故与趣事,让同乡们深感亲切。

1985年11月3日贵州同乡会馆举行开馆典礼,96岁高龄的何应钦参加典礼并剪彩,其致辞中,充分反映了他既想祖国统一又死抱住“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幻想不放;既思念故土又坚持阻挠和平统一的矛盾。

愈到晚年,何应钦思乡怀旧之情愈重,那些荣衔虚位终究无法填补内心深处那片空白,更代替不了叶落归根的期盼。每当贵州同乡来访,谈起家乡风土人情,历史故旧,他总是兴致勃勃,滔滔不绝。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只要有人去贵州,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拜托人家打听泥凼故乡的情况、何氏故居、祖坟的情况,以及大陆亲人的近况。每当看到从大陆辗转带来家乡的照片、物品,以及亲属信件,何应钦都会反复翻看端详,久久沉思不语。

一次一位兴义同乡从大陆省亲归来,带来了家乡人民和当地政府赠送何应钦的兴义市及泥凼镇彩色影集,并转达当地政府带给他的传话:“乡亲们欢迎何将军回故乡走一走,看一看。”但遗憾的是,何应钦一生“反共”,他已不能改变自己在公开场合所形成的一贯形象。

尽管如此,何应钦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的山水景物,思念着故乡的亲人。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向著名画家张大千描述泥凼的山山水水,使从未到过泥凼的张大千对泥凼有了极深的认识与感悟,脑子里形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泥凼山水画。何应钦90大寿时,老画家特意绘制了一幅《何上将故里泥凼风景图》,作为寿礼相赠。何应钦视之如珍宝,每每望着挂在墙上的《泥凼风景图》长久出神,喃喃自语。

从1986年开始,何应钦的身体日渐衰弱。5月1日患脑中风住进“荣民总医院”。医院使用最好的药物与一流的医疗设备,尽可能地延长他的生命,女儿何丽珠一家,与何应钦的侄儿侄女们,也都轮流在医院陪伴,希望他能平安度过百岁寿辰。

然而,医院已回天无力。1987年10月20日上午,何应钦的血压突然下降,医生进行了全力抢救,尽力延续他的生命。到21日上午7时30分,终因心肺衰竭而停止了呼吸,结束了他97个春秋的生命旅程。

何应钦逝世的消息传到士林“总统府”,身患糖尿病已不能行走的蒋经国发布了“总统令”,对何应钦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特派“副总统”李登辉等一班台湾政要,“敬谨治丧。饰终之典,务从隆厚,以示崇褒”。

12月1日,何应钦公祭仪式在台北三军大学礼堂举行。病中的蒋经国因行动不便,不能亲往祭吊,特颁赠“轸悼耆勋”的挽额,宋美龄敬献了十字花架,仍由牧师周联华主持追思礼拜。“副总统”李登辉、“总统府资政”谢东闵、“行政院长”俞国华、“国防部长”郑为元、“参谋总长”郝柏村,以及陈立夫、薛岳、谷正纲等台湾政要、“党国”元老到场致祭,并分别为何应钦的灵柩覆盖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

公祭之后,各政要护送灵柩至台北县汐止镇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将其安葬在公墓“特勋区”。而在他的家乡贵州,兴义市有关部门和他大陆亲友也都发出唁电或挽词,呼唤他“魂兮归来”。 GSyXSoZjpYMMIj2iJ5a7Fvbnu+J1OK61n9avBA/OkMl33DGBbRxR7OMFgvFy8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