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好丈夫晚年幸福

何应钦一生宦海沉浮,家庭生活却十分幸福。何应钦的夫人王文湘也是贵州兴义人,其父王起元为兴义“八大户”之一,其母刘显亲为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的胞姐,其长兄王文选为国民政府首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二兄王文华为黔军总司令。何、王二人于1916年结婚后,夫妻感情甚笃。

王文湘小何应钦8岁,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虽出身于富贵之家,但却平实简朴,且能吃苦耐劳,多年来跟随何应钦既享受过“夫贵妻荣”的福禄尊崇,也承受过升降沉浮、生死忧患的重负。为使何应钦能安心于“党国”事业,王文湘挑起全部家庭生活重担,一边照顾何应钦的饮食起居,料理家中琐事,一边抚养教育女儿和照顾教育侄儿们。“亲戚故旧的酬应接济,部属的关切照顾,事无巨细,莫不亲自处理。”

何应钦的四弟何辑五读贵阳旧制中学时,王文湘便开始照顾;五弟何纵炎读大夏大学时,也是王文湘按月汇款资助。侄儿何绍周、何绍修、何绍虞、何绍仪,以及侄女,无论读军校还是读大学,都是由王文湘亲自分送读书费用。

作为国民党上层官员的妻子,王文湘既要为何应钦主持家政,又要协助他从事社会活动。为了便于及时了解上层动态信息,消弭对何应钦的不利,与那些达官显贵的妻妾们应酬周旋必不可少,其中与宋美龄的交往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何、蒋之间多有摩擦,每当何应钦与蒋介石关系紧张时,王文湘便借叙姐妹之情或请教圣经之机从侧面巧妙化解,以求通过宋美龄的“枕边风”改变何的处境。而何、蒋最终总能心领神会,融洽相处,其间得益于王文湘与宋美龄的沟通颇多。

王文湘六十寿辰时,宋美龄亲手绘制了一幅墨兰图,由蒋介石题词:“满座芳馨 文湘夫人周甲荣庆蒋中正敬题”。这在国民党上层中,获此殊荣的绝无仅有。

同时,在何应钦的社交往来中,凡何本人不方便处理的,均由王文湘出面处理。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何应钦长期位居第二,难免有贵州老乡以及沾亲带故者上门求官,其中亦不乏有真才实学者。但蒋介石自己首先重用老乡,因此最害怕何应钦重用老乡,而何应钦又抹不开面子拒绝,只有由王文湘出面,给何应钦省去不少麻烦。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何应钦的各种活动增多、应酬开支增大,王文湘感到难以应付自如,为了不被何应钦发现其间的经济拮据,王暗中托人变卖一些饰物,贴补何的开支。

何应钦对王文湘也是一往情深,多年来在国民党官场中有“第一好丈夫”之称。王文湘终生未育,曾有人劝何应钦纳妾,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被何应钦怒斥回绝。何应钦的弟弟何辑五将自己的女儿丽珠过继给他们,以排解他们膝下无子的孤独。两人视丽珠为掌上明珠,精心抚育培养。丽珠于台大政治系毕业后,被派往台湾驻美国“领事馆”工作,后因何应钦夫妇年事已高,便申请回台,在“外交部”任职。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丽珠和丈夫蒋友光在离牯岭街何府不远处买了一幢私宅,每天早晚必来看望双亲,节假日更是偕子女前往,使何应钦夫妇尽享天伦之乐。

王文湘身体一直不好,去台不久便在日本检查出患有乳癌,已经晚期,无法手术。当时正值国民党改造运动时期,何应钦个人前途未卜,加上妻子身患绝症,一时被搞得焦头烂额。好在何应钦有条件出国,每年都能陪王文湘去日本治疗,并用她自己的血液制成抗体,再注入体内,以增强抵抗力,配合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继续扩散,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王文湘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每个礼拜天上午都要在家里举行聚会,习经讲道,多年来一直带病坚持,即使后来病重也很少缺席。对生老病死她看得很淡,时常对何应钦说她福大命大,抗战时期她在重庆的防空洞里两次被日机的重磅炸弹炸中,都能侥幸逃生,现在已经多活了许多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由于她精神上自我放松,又性格开朗,加上何应钦和女儿的悉心照顾,后来病重时何应钦天天亲自侍奉茶饭,端汤递药,以致她患病后又多活了20多年。1978年4月23日,王文湘病逝,终年82岁。曾为蒋介石等政要主持过追思礼拜的牧师周联华在殡仪馆为其证道。“总统”蒋经国及夫人蒋方良亲临祭奠,并送“淑德长昭”挽额一袭。寓居美国的宋美龄惊悉噩耗,发来唁电,称颂王文湘:“数十余年热心赞助社会工作及军中福利事业,为人笃信和蔼,为众侪所向往与瞻仰,又为龄之益谊良友。”为王文湘的追思礼拜大为增色。台湾“党政军”各界权要及眷属均参加了追思礼拜,可谓“备极哀荣”了。尽管何应钦早有思想准备,但王文湘的逝世仍然给他带来沉痛打击。好在当时有何丽珠夫妇的精心照顾,加上何应钦的四弟何辑五、五弟何纵炎均健在,兄弟间时常往来,给予何应钦极大的精神安慰。

在何氏五兄弟中,何应钦与四弟何辑五走得最近。早年何应钦在黄埔军校得势之时,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的何辑五投靠其门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何应钦曾走蒋介石门路,想为曾任汕头警备司令的何辑五在中央谋一个要职。但蒋拖了很久,才委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何应钦与何辑五渐渐明白了蒋的意思,他是怕何氏兄弟结成死党。于是,何辑五于1934年报考了陆军大学将官班,决定走国民党官场上谓之“绿(陆大)帽子、黄(黄埔)马褂”的仕途正道。但是毕业后,蒋介石仍未让他在军中任职,而是让他远离了何应钦,到贵州政府任职去了。

解放前夕,何辑五举家迁往台湾,住到台北银河新村,从此远离政界,以种橘安度晚年。何应钦五弟何纵炎在大陆时担任储金汇业局局长,去台后主持台湾邮政总局。1984年和1985年,何辑五和何纵炎相继去世,令余年不多的何应钦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愈发孤独与悲怆。此前在王文湘逝世后,为方便何丽珠及秘书、参谋、侍者等照顾何应钦,“国防部”在厦门街修建一桩三层别墅供何应钦使用,何丽珠一家从此搬来与何应钦同住。何丽珠非常孝顺,对何应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何应钦含饴弄孙,精神上得到很大慰藉。加上他本人的豁达坚韧,终于很快调整好心态,从痛失亲人的打击中走出来,恢复了往日乐观的精神面貌。何应钦身体一直很好,他的健康长寿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一次,台湾健康长寿会邀请何应钦讲授养生之道,何应钦介绍了三个方面的长寿秘诀:

其一,修养。何应钦早年与王文湘一起皈依基督,相信“大德必得其寿”,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是长寿之道的唯一基础。而“正思虑”,又是讲求道德修养的关键。只有用温和、善良、宽宏、厚重、简默来克服心中的猛厉、残忍、褊狭、轻薄、浮躁,才能做到心直虑正。久而久之,人的心理就会处于轻松恬静、乐观向上的状态,这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而他本人的能屈能伸,失之不悲,得之不喜,不以喜怒哀愁伤元气,其修养已然达到常人不可企及的地步。

其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何应钦从年轻外出求学时就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锻炼,什么时候休息,一般极少打乱。即使战争年代驰骋沙场,没有特殊情况也不会改变生活规律。他不嗜烟酒,不好女色,不暴饮暴食,不熬夜。除此之外何应钦还注意体育锻炼,年轻时何应钦喜欢球类、田径,在军旅生涯中尤其喜欢打猎,到台湾后热衷“三打一跳”:打桥牌、打高尔夫球、打猎、跳舞。进入70高龄以后,仍坚持天天早晨散步,坚持时常打网球,经常自己动手整理庭院中的花木。

其三,相信医生。何应钦认为,其夫人患癌症后之所以能延长寿命20多年,主要在于现代医学医药的发达。如若不是常赴日本、欧美治疗,很难说王文湘能延续生命那么久。但对于用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保健重于用药;生了病要早看医生,但少吃药为好。不生病无需看医生,更无需吃药。

何应钦的三条长寿秘诀,正是他本人身体力行的经验之谈。 AmJEh3Q//OCw5lkqlZe8odIjgR35No5jtW7Bd+2dVJN/W5OrwZnZGdPRZaVftgg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