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快乐的童年

童年时代的沈霞,和弟弟沈霜一起,在上海大都市里过着充实而又快乐的生活。他们一家和茅盾的胞弟沈泽民及革命志士瞿秋白的家庭、叶圣陶的家庭因共同的革命目标和高尚的品格而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童年时代的沈霞,和弟弟沈霜一起,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由于父亲茅盾工作很忙,据沈霜回忆,当时姐弟俩很少见到父亲,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还没有回家,醒来时,父亲又已经出门了。

当时,茅盾不仅要为商务印书馆编书看稿,还要从事革命工作,如开会、演讲,到平民女学和上海大学讲课等等。

平民女学由李达担任校长。由于乌镇人王会悟与李达结婚,王会悟与茅盾家又是亲戚,王会悟年纪虽然比茅盾小,但论辈分,茅盾称王会悟为姑母,这样李达就成为茅盾的姑夫。

李达担任平民女学校长后,邀请茅盾来女学讲课,每周三个晚上教英文,学英文的学生有六个人,其中有瞿秋白未来的夫人王剑虹 ,还有王一知、丁玲等。

茅盾与瞿秋白相识后即成为挚友,尤其是瞿秋白后来与杨之华结婚后,和茅盾家比邻而居,都住在上海闸北顺泰里,两家来往十分密切。

杨之华和孔德沚经常穿着工人的衣服深入到工人夜校和女工多的工厂里,倾听工厂女工的苦难诉说,启发女工的革命觉悟。孔德沚在深入底层贫苦女工的同时,有时还穿起旗袍出入名门望族的熟人家里,做阔人家的小姐、少奶奶的工作,启发她们觉悟起来,解放自己。

有时茅盾母亲做了什么乌镇菜,也会让在家的瞿秋白一家过来尝一尝,瞿秋白和杨之华也“伯母伯母”地亲热叫着茅盾的母亲。在这一段时间内,茅盾的胞弟沈泽民与张琴秋从谈恋爱到结婚,也都在上海,因而与瞿秋白一家也十分稔熟。因共同的革命目标和高尚的品格,几个家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茅盾、瞿秋白、沈泽民三户革命家庭里,沈泽民、张琴秋刚结婚,还没有孩子,茅盾和瞿秋白家共有三个小孩:沈霞、沈霜和瞿独伊。由于瞿独伊的岁数和沈霞、沈霜他们差不多,父母都去干革命工作了,留在家里的三个孩子几乎都是茅盾母亲带着,除照顾他们的生活外,每天还给他们讲《西游记》,讲童话故事,孩子们整天也都“奶奶,奶奶”地围着茅盾母亲转。

那时候,拍照片还是很稀罕的事,瞿秋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有时也会和茅盾一家去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前的花园里散散步,看看花。三个孩子中沈霞和瞿独伊已三四岁了,而沈霜还要抱着呢。

一天,瞿秋白穿着当时颇为流行的长衫,戴着礼帽,拉着沈霞和独伊,到涵芬楼前的花园里玩,走到一处,连连说:“来来就在这里,我和亚男、独伊一起拍个照!”

沈霞一听瞿秋白叔叔让拍照,忙朝照相机方向看去,而独伊却因太阳强,额头上有点痒痒,听到父亲让拍照,忙用手去抓痒,结果“咔嚓”一声,一代革命家瞿秋白和沈霞、瞿独伊两个小女孩就这样被定格在照片上。

1924年瞿秋白与沈霞(左)及女儿瞿独伊合影。

1924年茅盾和女儿沈霞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前花园。

照片上独伊两条裤腿卷起,露出一双半白色筒袜,显得干净,左手在额头上抓痒,而穿着长衫满脸笑容的瞿秋白一副慈父形象。这是沈霞小时候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照片之一。

差不多同一时期,茅盾也忙中抽闲,常陪女儿沈霞。一次,沈霞和父亲茅盾在涵芬楼花园里玩,茅盾身穿竹布长衫,头戴礼帽,皮鞋锃亮,带着女儿玩,要照相时,搬了一把高背藤椅放在花园里,女儿则坐在椅子旁。从现存照片上看,理着分头的青年茅盾,戴一副眼镜,一脸灿烂的笑容。这张照片摄于1924年1月5日,当时沈霞不到三岁,理一个娃娃头,穿着整洁,一只肉鼓鼓的小手伸向上方,似乎在叫着什么。

由于父母忙于革命工作,沈霞、沈霜在祖母陈爱珠的管教下,童年十分快乐。沈霞懂事早,深得长辈的喜爱。

此外,茅盾家的邻居,除了瞿秋白家外,还有叶圣陶家。叶家也有三个孩子,叶圣陶夫人胡墨林和孔德沚也常一起去做女工工作,教女工们识字,宣传革命理论。

叶家孩子与沈霞、沈霜、独伊年纪相仿,自然就整天在一起玩耍,其中叶家的老三叶至诚年纪最小,也最淘气。

据说,有一次叶至诚的母亲胡墨林实在被叶至诚吵得没有办法,便将小小年纪的叶至诚绑在桌子腿上,叶至诚挣扎不掉就“哇哇”大叫,后来沈霜到叶圣陶家找叶家孩子玩,看见叶至诚在桌子边又哭又叫,就赶快向胡墨林阿姨求情,这才将叶至诚“释放”了下来。

沈霜晚年回忆儿时情景时说:

1921年4月,姐姐诞生于父亲在上海的第一个寓所——鸿兴坊,这个白胖可爱的小姑娘的来临,打破了三个大人世界的寂静,给那个小家庭带来了欢乐。父亲给姐姐取名沈霞,乳名亚男。

姐姐聪明、乖巧、早慧,她的童年,还有小她两岁的弟弟,是在祖母的抚育和管教下度过的。她很少见到父亲,她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还没有回来,等她醒来时,父亲又已经出门了。

有时父亲白天在家,也是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写东西,孩子们闹得凶了,影响他写作了,就会在屋里用鸡毛掸敲桌子,所以姐弟俩都怕父亲。

沈霞童年时,家里就是这样一种气氛。

沈霞四五岁时,正逢“五卅运动”前后,茅盾夫妇几乎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斗争,母亲孔德沚在沈霞四岁时即1925年4月,由杨之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孔德沚入党后,革命积极性更高了,常常利用自己能讲一口地道上海话的优势,深入工厂和女工们打成一片,她经常很晚才回家;而茅盾更是为了革命工作日夜操劳,组织发动民众参加革命。因此,沈霞开始读书的启蒙任务,就落在祖母陈爱珠身上。沈霜晚年回忆:“我和姐姐的幼年是在奶奶的教养下度过的。奶奶知书达理,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奶奶就给我和姐姐讲《西游记》了,她是把书中的故事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浅近的语言讲给我们听的。” vtet0Gnyg964+twlh9gfN9YOcq7PzTDM0rMnOvfFQhRJM4uAB82Y9gA86B/fccd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