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不中断的话题。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它都会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现。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力量,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在这场战争中,伟人的、智者的、愚人的、懦夫的命运搅拌在一起,敌我对阵的战场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整个中国的局势因为他们而翻江倒海……在由血泪涂抹的斑驳画面上,我们透视国家的命运;在穿越时空的厮杀声和呻吟声中,我们倾听民族的脉动。

1948年3月,当东北解放军的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战场的军事形势已经乾坤大挪移,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9月,辽沈风起云涌,一个长征时期的“红小鬼”——林彪,不到40岁便统帅东北百万雄师。一个国民党抗日老将——卫立煌,中国远征军司令,战功彪炳。两者对决充满悬念,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我东北解放军“关门打狗”,52天之内林彪一口鲸吞蒋军47万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11月6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淮海战役这一锅“夹生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66天之间硬生生地“煮熟”了,这锅里急火炖着的是黄百韬、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55万余大军。无论是持续时间、作战地域还是参战兵力和战果,这场战役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

11月29日,平津的战场硝烟滚滚,在燕赵之地——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最后的一场收官之战已将这场对决推向尾声。1949年的1月1日,风雪交加,蒋介石发表《元旦公告》宣称愿与中共商讨和平。而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却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甚至用了一个洋比喻,不做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

面对傅作义的500公里“长蛇阵”,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两个兵团斩首去尾,毛泽东“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多种谋略并举,傅作义审时度势,终于为北平带来了和平的钟声。64天,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卷走了国民党52万部队。

战争不仅是前线官兵之间的血火较量,更是策划者之间胆魄与智慧的较量。本书通过对每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的进行真实介绍,向读者展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带读者回味已经逝去的幕幕精彩和迷茫。在分析战争的同时,对于战争的规模、战术、心理变化等发展过程,也作出自己的评述!

在这一年的洪流中,五万万中国人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大时代的洗礼。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国民党政府经广州、重庆、成都最终迁往台湾,三大战役的硝烟虽然散去,但那些在三大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却开始了自己截然不同的命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许许多多的人所做出的自己的选择,并影响着此后台湾海峡激流的走向。

在三大战役中,除了正面战场的交锋外,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更是扣人心弦。本书用在描写前线厮杀的同时,也用第三只眼观察着叙述着,为读者发掘曾经在档案馆中尘封的真实潜伏和激烈暗战。以此作为探照灯,呈现原本我们在历史中可能错失的风景。 uzym0YEoAmbgscet3hbPl6lo8pC4h/2YpchxBzk39Y5lZfX+SiZ/CHooHt4Pmg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