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喜欢用一帆风顺来祝福别人,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实际上,世界上绝不会有人永远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任何人的一生,无不是坎坷、挫折、险阻、磨难相伴而行。人生中经常遇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成果未得,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即使有时躲过了灾难,但躲不过坎坷;躲过了厄运,但躲不过挫折;躲过了逆境,但躲不过尴尬。即使躲得了一时,但躲不了一世。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能敏锐地感受到挫折。
挫折对于人来说,总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洛威尔曾说:“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则会割破手。”以利而言,挫折能激发人的潜能,增强其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弊而言,挫折会造成一个人心理上的创伤和行为上的偏差,甚至会使意志薄弱者一蹶不振。生活中不如意的小事,积累起来,就会消磨人的锐气。有些挫折,则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人的精神,而爆发“人生危机”。
面对挫折的消极性,有人常慨叹:生活真难啊!实际上,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会告诉自己:战胜挫折,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无数伟人正是在困境和挫折中锻炼自己胆识的,真正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常出自逆境。
这里,大家有必要再来回顾一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那段非常著名的描写:“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百篇,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凡有成就者,莫不是能经受住苦难考验的人。人如果太幸运,离开挫折的“哺育”、悲痛的“滋养”,就会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自己能力究竟有多大,最后变得碌碌无为。
古人早就意识到苦难和挫折是培养人的最好环境,孟子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古诗中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庭院难养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这样的名句。
靠大树庇护而生活的花卉,迟早会被无情的大风吹折。娇生惯养的人经不住大风大雨的考验,也成不了大器。挫折是人生的教科书,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温室中的花草经不起风霜雨雪,旷野里的野草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绝不只是绿叶簇拥红花的荣耀,更多的是在荆棘杂草中远征的苦涩。生命绝不只是对春华秋实的满足,更多的是对酷暑严冬的承受。
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狭小通道对它来讲就像一道鬼门关一样。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但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人的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成功的人生经验昭示人们:此处受到挫折,彼处会得到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生中可供翱翔的天空那么辽阔,可供回旋的余地那么广大,可供交通的途径那么众多。碰上挫折,胸怀广阔一些,给自己留的余地大一点,就可做到“游刃有余”。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经历一次挫折,我们就多了一分积累,少了一分再走弯路的可能。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挫”即“折”。挫折催人成熟,跌倒了并不要紧,关键是要赶紧站起来,继续斗志昂扬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