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万事和为贵

中国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和”的社会,中国古人对“和”十分重视,在他们看来,“和”是处理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标。

明宪宗朱见深曾经画过一幅画,题目是《一团和气图》。画面上的人物由于开怀大笑,浑身缩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大球。但仔细分辨则会看出,这幅人物画虽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是三个人的身体合在一起的。一个封建皇帝画这样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取材于一则著名的典故:

陶渊明、陆修静和惠远法师分别是儒、道、佛三家的门徒,三人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惠远法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送客绝不超过山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竞越过了这个界线,于是相顾开怀大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有一天,明宪宗朱见深借这个典故画了《一团和气图》,并召群臣上殿,明确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即希望大家不要互相钩心斗角,而是要和睦相处、团结友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礼之用,以和为贵。”“和”,意味着自然、完美、平衡和秩序。因而,对“和”的追求,既是一种得之于生活的感性经验,也是一种同信仰纠结在一起的对大千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升华。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周就设有“调人”一职,专门负责“排患释难解纷争”,协调人际关系,以至历代朝廷都延续了这种制度。

如今,我国也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人民调解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乘车坐船等习以为常,难免你占了我的座,我挡了你的道。若遇上修养欠缺、火星乱爆的年轻人,矛盾就会一触即发。这时,如果你能及时好言相劝,甚至主动出让自己的方便,仇怨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有效地避免一场纠纷的发生。

另外,做人信奉以和为贵之道,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哲学。这种哲学教导人们凡事知足常乐,知常守恒,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也不越出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外去多管纷争。比如,汉语中的“福”字,其理与“幅”相通,相当于车轮的条幅,几十根车条围绕一个轴心,构成一个有秩序的协调整体,这就叫幸福在于“人心之通”。大家都恪守本分,互不干涉而又互相依赖,这样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就是幸福。即使上下级、同事、邻居之间发生矛盾或分歧,人们也总要尽量地保持和谐一致。

处事以和为贵的人,必有广阔的胸怀。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有宽阔的胸襟、恢弘的度量,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也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解人之难,使人乐于亲近。而胸襟狭窄者则会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讽人之缺,讥人之误,因而在他周围便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排斥力,使人对其避而远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处事以和为贵?怎样才能造就博大的胸怀呢?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我们应该做到“有容”、“无欲”,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刚正不阿。当然,度量的锻炼,并非一日之功,还要靠长期的修养。需要说明的是,以和为贵并不是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遇事视若无睹,麻木不仁,不讲原则。我们坚持以和为贵,对民族国家,利于和平;对社会,利于和谐;对个人、家庭、朋友,利于和气。

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乐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打开人们的心门时,一颗宽阔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以和为贵,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安宁;以和为贵,给别人留个面子,给别人留个台阶,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要做到和气,其实就是赢得好人缘,好人缘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石之一。“人和为宝”、“和气生财”,讲的都是人缘的重要。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和气,就很容易被人认可和称誉,从而捷足先登,踏上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康庄大道。

以和为贵,给别人留个面子,给别人留个台阶,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以和为贵,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安宁; 3GZKum9OyQQOXFMqdYkuIAOhBHJFelAVcWzxH7dRpmPXeRsi9xMchEgv0Tylv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