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原文】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释义】

人在谈论得与失时,最好用置身于事外的超然心态来看,这样才可以清楚事情的始末,并且通晓利害;相反,如果是置身于整个事情之中的当事人,那么,就应该暂时放下个人的得失,这样,才可以专心策划所担负的任务,推动事情的发展。

【解读】

一次,孟子会见齐国的一位地方长官孔距心。

孟子问孔距心:“在你的军队中,如果有战士,在一天中三次失职,你会开除他吗?”

孔距心毫不犹豫地答道:“不用等到第三次,我就要开除他了。”

孟子又问道:“但是,你就没有失职的地方吗?如今,连年灾荒,据我所知,你所管辖的地方中,有一千多灾民,有许多体弱多病的老人死后被抛尸于山沟荒野之中,而年轻力壮的年轻人都逃亡在外。”

孔距心为自己申辩说:“我的能力有限,实在无法妥善安置那些灾民啊。”

孟子摇头道:“我打个比方吧: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接受别人的牛羊,替别人放牧,那么,他就必须要找到牧场和草料喂养这些牛羊。如果没有能力找到牧场和草料,那么,他就只能把牛羊退还给原主,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牛羊一个个饿死吧?”

这个比喻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位置上,就得做这个位置必须要做的事,如果做不好,或者不能做,那就不要占着这个位置,腾出来让给更有能力的人来做,这样既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名誉,又不会伤害别人的利益。

这就是旁观者看事物的准确性。孔距心身居其位而不谋其政,他自己还浑然不觉,以至于别人再说给他听的时候,他还要为自己辩解。像这样的事情在平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所以,人们应该以此为鉴,通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多注意自己德性的修养。

范蠡帮助越王复国后,离开了越国,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陶地,自称陶朱公。他认真分析了陶地的经济、道路等情况,认为此地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在这里做了商人,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富。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拘捕了,并判了死刑。在当时,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陶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带重金去探望二儿子,并设法营救。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家中长子,现在二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去,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陶朱公的夫人见状就对丈夫说说:“派三子去与派大儿子去不都是一样吗?”无奈,陶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按他的吩咐去做,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做主。”

老大到了楚国,按照父亲的交代向庄生进献了黄金。庄生读过陶朱公的信后说:“你现在赶快离开楚国,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嘴上答应着,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是一位廉洁而正直的官吏,深受楚王及楚国臣民的爱戴。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大赦。于是,楚王准备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老大暗喜,心想: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见到老大后,惊奇地问:“我不是让你赶快离开楚国吗?”老大说:“没有,当初我为二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二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既然如此,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岂不知,老大此举恰恰害了二弟。庄生因为遭到陶朱公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纷纷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陶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听罢大怒,于是他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

老大救人不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陶朱公笑着说:“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并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过过苦日子,知道生活的艰辛,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而老三一生下来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道钱财来得不易,所以也就不吝惜钱财,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悲痛了。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见要想对某人某事做出公平的论断,必须置身事外才能够拓展思路,据理晓谕。 8DUnnk5zgBh0HnNTlNJ654a9vOxBRjR+KUSE7mSpoLSiQniRNdCLuEiiLDCSkD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