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释义】
不蒙蔽良心,不做不用尽人情的事情,不过分浪费财力和物力。一般能够做到这三条的人,就可以在人世间树立善良的形象,为世间万民创造出生机,因此就可以为子子孙孙创造永久的幸福。
【解读】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从自我修养上做起。做官更是如此。因为,为官从政,造福于民,是至高无上的做官原则。哪怕是因此而触犯权贵,也不能蒙蔽良心。修炼品德、心怀正道,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为人民所称道,才能得到万民的敬爱。
李允祯,山东德州人。顺治元年任直隶故城县知县。
故城县里有个土豪,他想霸占同乡王良的妻子,于是,便花重金买通死囚犯,让他供出王良是他的同伙,王良因此被捕入狱,并被施以重刑盘问。就在王良奄奄一息之际,李允祯查案卷时,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便在晚上微服进牢房。在与犯人聊天中李允祯得知,王良根本就不是他的同伙,那是狱吏与土豪勾结陷害所致。李允祯听了气愤不已,第二天就调查出事情的整个经过,马上将王良释放,将土豪和狱吏一同绳之以法。
砀山县与故城县相邻,在那里发生动乱时,朝廷下令让李允祯代理砀山县事。济宁驻防军奉令调来平定动乱,驻防军官扬言要屠城,绝不放过任何乱党。李允祯知道驻防军一旦进城,城内的百姓肯定遭殃,于是,他在城外大摆宴席,犒赏大军,声称“城内乱臣贼子已经全部扫除了,剩下的都是普通百姓”。驻防军官怎能轻易相信,于是坚持全城人“过过筛子”,李允祯知道这一过筛子,肯定会死掉很多无辜的百姓。自己身为这里的父母官,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厉声道:“总兵大人,请放心,这里是我所管辖的县,一旦以后有什么不测,我自会负责,不劳您费心了……”驻防军官见李允祯态度坚决,只好带着军队离开了砀山县。
故城县,原 16 岁以上男丁有一万多人,后来经过连年战火的摧残,剩下的就只有七千多一点了,但是仍然依照原来的人数征兵纳税。李允祯觉得不合理,便要照实际人数去计征。这时,他忽然接到调令去江南丰县任知县。亲戚朋友都劝他这刚好是一个机会,趁此正好不用管故城县的事情了,但是他慨然说道:“我必须把最后一项工作做好,身为百姓官,就得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些事情。”说罢,立即召集全县百姓,当众烧毁了原来的人口普查册,当天便赶造出新册,申请省府审批。故城县因此免交浮粮,人民非常高兴并且非常感谢他。在他走的时候,一定要送他礼品,但是都被李允祯拒绝了。
李允祯到了丰县后,刚一上任,就有管县库的官吏张某送上金币和器具,谄媚地说:“这些请大人收下,千万不用推辞,这是司库的规矩。”李允祯当即大怒,命令张某将东西送回库中,并且杖责张某 50 大板,免其职务。
从此以后,他在任三年,从来没有在库中开支一分钱为己所用。
当时丰县有一股很坏的风气,一些地痞恶棍经常勾结奸吏,在造事后还诬告他人,弄得对方家破人亡。李允祯决心一定要扫除这种不良风气。于是,他把这些都上报知府,并且请求知府将这些人交回丰县。这些人在铁证面前,无法抵赖,只有俯首认罪,最终将被诬告的人释放,而将诬告者乱棍打死。此后,再没有地痞流氓横行霸道了。
从以上事迹中我们看出,李允祯为官是清廉而且正直的,他做人做事可谓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更不违背为官的原则。正因为他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利,树立了自己清正廉明的形象,从而使得他流芳百世,受到后人的敬仰。
东汉时候有个人叫杨震,是个有名的人物。他最初是一个教书的先生,很有学问,道德修养很好,教出来的学生很多都做了官,可是他自己还是一个穷教书匠。
有一年,又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他家的锅有几天揭不开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好出去走走。来到大路上,周围的景色一点引不起他的兴趣,肚子里只有一个字“饿”。他看到农田的玉米已经快熟了,一股清香仿佛窜进了他的鼻孔里。他本能地走过去,伸手摸着那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玉米。不知怎的,他只说了一句“饿死不为盗”,又回到了大路上。如此的动作重复了三次,最后他还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他就是怀着“饿死不为盗”的勇气,表现出了他的骨气。
幸好他没有去“偷”别人的玉米,因为那玉米地的深处正好有人。这件事流传开了,他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对此十分感叹,于是就来拜访杨震。可是他知道杨震正直,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哪怕是自己的学生。于是就把杨震请到一座小楼上,令人搬走楼梯。然后拿出一尊小小的金佛送给杨震,说:“我这座小金佛是我这些年为官的俸禄所得,是清白的。现在我送给先生,完全是出于对先生人格的尊重,这事没有人知道,还望先生不要推辞……”还没等他的学生说完,杨震便义正言辞地反问道:“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件事情现在就有四个人知道!”他的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忙说:“这里不是只有两个人吗?不是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吗?”“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么只有我们两人呢?”学生无言以对。杨震也因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名言而被人尊称为“四知先生”。
由于品质高尚、有气节,后来杨震在朝廷当了大官,成为东汉一代名臣。他的故事和高风亮节也被世人不断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