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计较少些,烦恼也就少些

人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带任何的东西;人去世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任何东西。所以,一个人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最好别斤斤计较,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过上一天呢?

做人难,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心墙。这样一来,在人生长河中,总会时不时地卷起误会的漩涡,稍有不慎便会陷于其中。生活中,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能以一颗不计较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人世间必将减少许许多多误会的漩涡,必将绽放许许多多美丽的花朵。

人之所以有敌对关系,究其根本只是为了竞争而不断对抗。在商界和运动竞技场上,“对手”可以被看做是正面的积极的事物,找到合适的对手往往能使自己获得更快速的成长。然而,当其中渗入了人类自私的态度和行为时,“对手”就会被看做是敌对的一种事物,从而对“对手”怀有敌意,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当然了,对这种对“对手”抱有敌意的观念更不应该出现在婚姻或朋友中。

就好像夫妻之间想在事业上超过对方,或是为了小事让对方让步,这段婚姻一定会亮起红灯。人们结了婚,难免会为生活中琐碎的事争个不休。如果某一方赢了,就会在感情上产生距离,不去争谁输谁赢,这才是夫妻相敬如宾的真理。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得不累”。尘世中,人与人之间为了争谁是赢家,互相撕破脸皮,结果是两败俱伤。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计较的太多,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放弃争斗。

有一句话说的好:这个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所谓:“心田种德胜栽花”,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也会得到别人同样的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去迎接生活。和平相处的关系才会更加持久。

已经76岁的苏珊,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独活40年后,还能尽享天伦之乐。苏珊在不到30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好在他们有个名叫约翰的儿子,以至于让苏珊的日子不会感到太过孤单。

但是,不幸并没有终止,由于意外,约翰在17岁那年被一群游荡社会的坏孩子砍伤,最终抢救无效而亡。这种丧子之痛令苏珊无法承受,她几乎连眼泪都哭干了。每当她在街头看到那些不学无术的小混混时,她就想把他们统统杀掉。

就这样,苏珊痛苦地生活了几年,后来,在一次“拯救灵魂”的公益活动中,她碰到了一位已经十分年迈的牧师。当他听说了苏珊的遭遇之后,便颤颤巍巍地对她说道:“你的痛苦我可以理解,然而你知道吗?怨恨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其实,这些混社会的孩子也非常的不容易,因为没有父母的关爱,才让这些孩子误入歧途。而社会也总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所以他们多数人都不懂得到底什么是爱,从而更没有办法去爱别人。或许,我们都应该试着去爱他们。”

仍被丧子之痛包围着的苏珊,愤愤地向牧师反问道:“爱他们?可能吗?他们夺走了我的约翰!”

“那已经是一个过去很久的意外了,放下这些怨恨吧!你应该试着走出来。假如你愿意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他们,他们都会成为你的约翰!”牧师开导道。

后来,经过老牧师的一再劝解,苏珊尝试着加入了“拯救灵魂”的这个组织。她会从每个月抽出两天时间去一家少年犯罪中心,试着接近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

开始,苏珊还是摆脱不了丧子的阴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改变了看法。她发现,这些所谓的“混混”并没有那么坏,他们也渴望关爱,也渴望别人能关心自己。

苏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像组织里的其他成员一样,认领了其中的两个孩子,她经常带着食物看望他们,并且和他们交流。等到两个孩子刑满出狱之后,她又认领了新的孩子……直到现在,她已经先后认领了30个孩子。在苏珊精心的照顾和呵护下,他们似乎真的把苏珊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即使刑满出狱后,他们也没停止和苏珊联系。他们就像苏珊的亲生子女一样,经常去看望苏珊,陪她聊天、看电视,帮他做家务,给她送这样那样的礼物……现在,苏珊早就走出了悲伤的阴影,她总是欣慰地说:“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

许多人认为富人应该做施舍的事情,一个普通人很难对社会做出施舍的觉东,其实不然,无论贫富,人人都可以进行施舍。施舍并不限于钱财,哪怕一点点善举都可以让自己对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有一句话说得好——施比受更有福。只要我为人人,人人就会为我,一个人多一份奉献,世界就多一份美丽。

村里有一位小木匠,活儿做得很出色,十来岁就跟着他爹拉锯,那时已能独立门户了。

有一天木匠接到了一个活儿,给人做一扇大门。在农村,做大门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成本很大——不仅用料多,而且要用好料,松木为上乘,一般的杨木不行,容易烂。小木匠干活肯出力,这天照样忙了半个上午没歇,却来了一个朋友探望他。他这位朋友也是远道而来,加上两人好久没有见面了,自然非常高兴,和朋友边聊边干,更加卖力。一方面,小木匠不想耽误工作,另一方面,他想讨主人欢心,因为快到吃饭时间了,想借着这家主顾的饭而款待自己这位朋友。

这家是个女主人,为人刻薄小气,早看透了小木匠的心思,就是迟迟不开饭,眼看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了,朋友沉不住气了,便和小木匠提出告别,他便竭力挽留,还有意让女主人听见,希望女主人也出来挽留,可是女主人就是装作没有听见,最终木匠的朋友悻悻离去。

小木匠送朋友回来,觉得非常生气,干活也觉得没劲了。他忽然来了灵感,想到了报复的好办法,他拿起锯来,在新做好的一扇大门上,把这扇大门的一个重要机关“门枢”给锯掉了。这个门枢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枢,是大门的重要机关,也是用料最贵的地方。当女主人端上饭来的时候,傻眼了。小木匠向女主人解释:“对不起,我算错账了,把门枢锯掉了。”女主人也哑口无言。

事后,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觉得小木匠没有信誉,就在也没有人找他做活了。小木匠终于明白了:报复别人其实是报复了自己啊!

一个人可能不清楚自己生命的状态如何,然而,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生活中,“为富不仁”、“见利忘义”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最终大都走进了死胡同;相反,不为蝇头小利所惑,能为大家着想的人,他们的人生道路往往越走越宽阔。

很多时候导致人不快乐的因素是:我们过分的去计较得失。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出于看待问题的观念和态度。气人有,笑人无的现象比比皆是。

基督徒曾经说过:可以在磨难中得到喜乐。人生没有事事完美,凡事只要看到美好的那一面,敢于在失败挫折中不断努力进取,便很容易体会到快乐的意义。 MNAsiwTirOqH7TU3kK08hNVRxI3vuUokmRKG1vfSXr5aHV618Xa/PhZsH3GLz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