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意思是进入夏季,外界环境湿气加重,人体容易生湿,甘味对脾进行滋养,脾胃功能正常则肌肉发达健壮。所以夏季养脾正当时。
脾喜燥恶润,而夏季雨水多、湿气重,如果湿气超出了脾的调节能力,可造成湿气聚集,损伤脾的功能,也就是脾虚湿困,脾阳受损。因此,夏季养脾胃,要谨防湿邪。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湿,脾虚后,水湿运化无力,就容易在体内停滞,造成“湿困”。“湿困”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使人出现饮食减少、胃脘胀满、大便溏泄、恶心呕吐、口黏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或者浮肿等症状。
夏季饮食,以清热祛湿为宜。平时可多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扁豆、薏仁、鲤鱼、鸭肉、苦瓜、绿豆、莲藕、苹果、香蕉、番茄等。不宜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因为辛辣食物虽有利于祛湿,但会刺激脾胃,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而影响消化功能,严重的还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另外,夏季切忌贪凉而大量吃生冷食物、喝冰镇饮料。生冷食物、冰镇饮料会损伤脾阳,使水湿运化出现障碍,造成湿气聚结,郁久化热,成为湿热而留于脏腑。
古人对于起居、房事都尤为注重,强调夏天的时候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这样可以减少接受暑热、湿邪,并远离湿气。房事最耗阴精,过度则会导致肾火衰微,使脾土得不到温煦,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所以夏季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
夏季炎热,但也应少吹空调,因为夏季身体为了散热,汗孔打开,皮肤腠理处于疏松状态,吹空调则易导致寒气入内。
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在腹部盖上薄被,以免受寒。
夏季可以经常按摩脾经、胃经,以健脾和胃,通调脾胃之气,通经活络,除去体内湿热,促进气血运化和肠胃蠕动。
在上午9点左右按摩脾经、胃经最为有效,因为按照子午流注理论,脾胃二经的气血在辰、巳两个时辰最为旺盛,也就是上午7~11点之间。可采取敲打的方法,手握空拳,顺着经络从上向下敲打。腹部的一段则可采用揉摩的方式。
夏季虽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刻,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但天气闷热潮湿,很多人一味贪凉而狂吃冷饮、猛吹空调,从而使寒湿侵犯脾胃,出现各种不适。
那么,夏季如何消暑热、养脾胃呢?
◎多喝粥: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水分,夏季常喝粥能为胃补充津液,清除胃火,还有温暖脾胃、促进消化、防暑等功效。夏季可多喝绿豆粥、鲜藕粥、荷叶粥、生芦根粥等,以养阴生津、清热消暑。
◎多吃青菜:青菜味道清淡鲜香而不油腻,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夏季常吃有助于清胃火、润肠道、防便秘。
◎适当饮茶:可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泡茶喝,即可解渴解暑,还有更多的保健功效,例如金银花茶清热解毒,菊花茶清火明目,薄荷茶醒脾开胃、行气化湿,罗汉果茶润肺润脾等。
◎多喝汤:夏季出汗多,津液流失严重,宜多喝绿豆海带汤、酸梅汤、冬瓜荷叶汤等,以养阴生津、防暑热、袪胃火。
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炎炎夏日脾胃更是离不开水:多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润肠排毒,还能补充津液,滋润肠胃,给胃降火,预防便秘等等。那么,如何喝水以调养脾胃呢?
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以补充身体对水分的要求,可促进气血循环、润肠排毒、预防和缓解便秘。尤其是胃火过旺的人,早上醒来经常觉得胃里有火、很干燥,千万不要错过清晨的这杯水。另外,还可以在温开水里加点儿蜂蜜,可滋肝阴、润肠道、降肝火。
上午即将开始工作之前,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喝一杯加有红糖的温开水。红糖对脾胃很“友好”,能为脾胃补充营养物质,提供能量支持,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还有养血活血的作用。
紧张忙碌的工作会让人觉得身体疲乏、心里紧张,夏季天热时更容易心烦气躁。这时不妨慢下来,喝一杯温开水或泡一杯热茶,适当地给身体补充水分,放松身心。
午休之后就要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而精神高度集中1~2个小时后,人会感觉到非常疲惫。这时可以喝一杯温开水,缓解一下身体疲劳。或者用菊花、枸杞子泡水喝,以清肝火、降胃火,缓解视力疲劳。也可以泡一杯绿茶,闻着茶香,放松身心,还能清火排毒。
人们常说“晚饭要吃得少”,但很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大快朵颐。建议晚餐前前喝一杯温开水,一是能增加饱腹感,预防晚上进食过多,这样晚上脾胃就不用连轴转地消化食物了;二是饭前喝水,有润肠道、助消化的作用,可避免食物堆积体内而造成营养过剩,引发肥胖。
喝水也有讲究——晚上睡觉前1个小时内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以预防频繁起夜而影响睡眠,还有可能导致第二天起床时眼睛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