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核心原则:单件流

当丰田英二和他的管理层于1950年到美国工厂进行为期12周的考察时,他们原本预期会对美国工厂制造流程与方法的进步感到惊叹,但事实不然,他们惊讶地发现,批量生产方法自30年代到当时,根本没有太大改变,而且事实上这种方式本身存在许多缺点。

他们看到许多生产设备制造了大量产品堆放储存,要稍后才会被送到另一个部门,以更大的设备处理此产品,然后又堆放储存一阵子,再送到下一个环节。他们看到这些间断的流程步骤都以批量生产为基础,各工序之间的脱节导致大量材料变成等待输送的存货,他们看到高成本的设备,以及所谓降低每单位平均成本的“效率”,就是使设备不停地生产、员工不停地生产。他们也看到传统的考核制度奖励那些生产更多原料与零部件,并使设备与员工不停忙碌生产的经理人,这导致了生产过剩和流程的不均衡,大批量产出来的东西中可能隐藏着问题,堆放在那儿数周而未被发现。

这种工作场所缺乏组织与控制,到处可见大型的起货机卡车搬运大批原料,工厂看起来更像是仓库。这一切看在他们眼中,并未使他们感到丝毫的钦佩惊叹;相反,他们看到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对大野耐一而言,幸运的是,丰田英二指派他“迎头赶上福特公司生产力”的工作并不是要他设法使丰田和福特硬碰硬地竞争,他只需要在受到保护的日本市场中改善丰田的制造方法与流程,不过,这也已经是够困难的工作了。于是,大野耐一做了任何优秀经理人处于他的境况下都会做的事:他再度走访美国,向竞争对手学习,他也研读亨利·福特的著作《今天与明天》,毕竟,他相信,丰田必须要掌握的东西之一是连续的流程,在当时,最好的模范是福特的移动式组装线。亨利·福特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法,设计出新的批量生产方式以应对20世纪早期的需要。批量生产方式的成功,其重要能力之一是创造出精确的机器工具与可以交替的组件。福特也应用泰勒首创的科学管理原则,高度倚重对时间的研究、非常专业化的员工工作设计,把工程师负责的规划和员工的执行工作区分开来。

在《今天与明天》一书中,福特也提到了维持整条生产线无间断地制造输送原料、流程标准化,以及杜绝浪费的重要性,不过,他虽提倡这些要素,但福特公司却并未确实做到。福特公司生产数百万辆T型车,随后,A型车使用相当浪费的批量生产方法,在整条价值链上囤积了大量在制品存货,把这些在制品(即零部件与物料)硬推向下一道工序。丰田看出这一点是福特批量生产的固有缺点,丰田没有资本可以负担这样的浪费,它没有仓库、工厂空间与资金,它不能只大量地生产一种车款,不过,它可以汲取并应用福特原始的原材料连续输送流程概念(如同组装线所展示的作业流程),发展出可以根据顾客需要而弹性变化,且同时又能提高效率的单件流作业。欲达到灵活弹性,必须使员工谙熟持续改善的流程。 0zwDnDaiOc5dGUiB/gjm74RcvURSMHgHOrBXajbHa7JJIM//0krDqHQWXwboGN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