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无所谓精还是粗,饿了都好吃。所以,耐得住贫穷的人,常常有“晚食以当肉”的感觉。
我经常出席我们家族的各种宴席,家家都按时节置办,菜品有选择有调和,总结起来,有“烂、热、少”三字食经。烂,容易咀嚼;热,不失香味;少,吃不厌,吃了还想吃。
我去边疆,渡过淮河后,看见市面上卖的羊极大,小的也有五六十斤,大的超过百斤。官家的招待所里,早晚都供应羊肉,又苦又硬,还配上芜荑酱,臭不可近。王安石解释“美”字,说从羊从大,羊之大才美,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九,《说食经》)
张鹗有一天拿着纸来请苏东坡写一幅字,苏大笔一挥,写下了《战国策》中的四味药送张: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我在《字字锦》一书中关于“晚食以当肉”的理解,看来有点欠妥,我纠结于晚点吃还是晚餐必须有肉,其实,这里是表达一种心情,安于贫困的人,吃一顿晚餐,即便粗茶淡饭,也等于吃肉一样。
“烂、热、少”三字经,对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极其合适。每一个字都做到,其实并不难,关键是适度,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嘴巴,其实就能很好地达到养生的目的。
根据作者的经验,食材无所谓好坏,只要是时令菜,再遵循三字经原则,想来不会坏到哪里去。他用北方羊来佐证,更加说明加工方法的重要,同一种食材,做法不同,味道大相径庭。我就喜欢吃清水煮手抓羊肉,不用太复杂,鲜嫩腿肉里脊肉腱子肉,热锅捞出,姜蒜泥醋辣椒等调料一蘸,口水不禁流出。
吃的学问有许多,三字经只是其中之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