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夜宿曹溪,读《传灯录》,灯花掉书卷上,烧掉一个“僧”字。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立即在窗子的空棂上写了几句诗:山堂夜岑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梵志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十,《读传灯录》)
苏轼的才气,灵光随时乍现。
荼毗,是梵语,就是焚烧,但这里的焚烧,指的是僧人死后的火葬。
如果是读别的书,灯花烧掉一个僧字,也算好诗,但不够奇,奇的是,苏轼读的正是佛教的《传灯录》。唉,僧字烧掉,就如同僧人去世,火葬了。
说到死,还有很多的说法。
城外那些土馒头,就是土坟,你可知道,馒头的馅在哪里呢?就在城里,人人都是馒头馅,人人都要死的。不要嫌这个馒头没滋味噢,馅在城里呢!
由此死,到彼死,实在让人思想连连。
另外,从阅读角度看,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方法,有感而记,随感随记,他的《东坡志林》,就是随手记下的传世作品。
这几年,我也随手记。
2016年6月7日夜10 : 40,我正读《元代衣食住行》,恰好看到元朝皇帝贪杯为历代帝王望尘莫及。看到这里,抬头望夜空,突然听到对面一幢楼里,有间厨房,高压锅嗤嗤响,一直响,半夜三更,不知炖什么,后来猜:今日高考,极可能的是,这家有考生,在炖补脑汤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