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柳宗元的接受及其他与柳宗元相关论题研究

张丽(运城学院)《柳宗元和司马光天人关系的阐释及意义研究》认为柳宗元和司马光的天人观生成于唐宋诸多变革语境中,两人的主要论点“天人不相预”和“天人相济”,看似矛盾,实则在意蕴上有诸多相似,他们都据此阐释和发展儒学的内在价值,为现实的政治秩序寻求形而上的依据;并突破汉儒天命神学的思想观,高扬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在新的高度探索人道天道问题,启发了相关问题的探索,实际上促进了儒学的转型。但两人对天的理解不相同,分别以势和礼建立起天人观的内在理路。柳宗元破除天命,回归大中之道。司马光以维护封建统治、强化人伦为出发点,其天人相济思想体现出宋学从思想经典形态走向社会行为规范,走向生活世界的新儒学发展趋势。

孙雅洁(武汉大学)《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指出,金代元好问“论诗诗”在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纵观宋金之际柳诗接受的方向,“第一读者”苏轼首先构建起“陶渊明—柳宗元”的接受路径。后又融入了自唐以来“陶谢”并称的传统,形成了“陶、谢、柳”以诗风相类并论的情况。但此时谢与柳的联系仍依赖陶渊明为纽带,他们的直接关联仅局限于比较山水诗作文本的优劣。元好问挑战已形成的期待视野,将谢柳二人与陶区别开,并把柳宗元分置于谢灵运一脉。改变“陶柳”同流的接受路径,走向“谢柳”同流。

张彦(广西师范大学)《从<三管英灵集>中咏柳宗元诗看广西诗人对柳宗元的接受》认为清代广西地方诗总集《三管英灵集》选明清广西籍诗人六首咏柳宗元的诗歌,包括戴钦《谒柳子厚祠》、王嗣曾《柳侯书院》、朱桓《愚溪》、叶时皙《柳侯祠》、刘棻《柳侯碑》、陈玉《谒柳侯祠》。其中四位诗人为柳州籍诗人,其中五首诗歌咏地为柳州,可见柳宗元对柳州诗人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力。广西士子以敬佩感激之情,赞赏柳宗元开发柳州乃至广西文化之功,他们或是继承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或是学习柳宗元的人生境界,或是传承柳宗元的文化革新,形成了广西文脉上重要的一环。

侯永慧(湖南科技学院)在《廷桂惠政与柳子祠藏版<柳文惠公全集>》中提出,清代廷桂在任永州知府期间,颇有惠政,如同治六年重校道光《永州府志》并作《永州府志跋》、同治七年补刻《柳文惠公全集》并作序跋、同治七年重刻《荔子碑》并作跋,记叙了搜访柳氏后裔、刊刻柳集及获得《荔子碑》拓本的事迹。廷桂实施的与学术、教化相关的惠政为永州的政治、人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坡(安徽大学)《<古文辞类纂>选录柳宗元文发微》提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全书七十五卷,选文七百余篇,选录柳宗元文七类、三十六篇,选量适中,颇有特色,并对《经史百家杂钞》等选本产生一定影响。姚鼐将“永州八记”等游记散文悉数选入《古文辞类纂》,并对其评论模仿,这有助于推动柳氏游记散文的经典化进程,对我们解读柳氏论辩文亦有助益。

李燕青(运城学院)《<柳氏叙训>综论》认为晚唐柳玭撰写的《柳氏叙训》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柳氏家族的家风与家训,流露出一定的忧患意识。文章对《柳氏叙训》中的柳氏先人及其家风和《柳氏叙训》中的忧患意识及产生来源作了梳理,肯定了《柳氏叙训》在中国家训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并指出《柳氏叙训》中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依然具有时代价值。

潘雁飞、黄鹂(湖南科技学院)《柳子街故事与田野调查》以柳子街的民间故事为考察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对柳子街民间故事进行本真记录并梳理,弥补了柳子街民间故事载籍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柳子街民间故事有着独特的思想意蕴,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值得重视,应提上地方文化部门保护传承议事日程上来。

陈俊(柳州市军事博物馆)的《柳州柳侯祠传统祭礼之恢复》则分析了柳侯祠2019年的清明传统祭柳仪程,选择了参与感较强的部分“恢复”古礼,而不是原汁原味的古礼“复原”。以较为完备的明代释菜礼为基础,去了“瘗”的环节,改了“拜”的细节,增了“献”的次数,突出了“迎送神”的地方特色。

这次研讨会成果丰富,对柳宗元研究有所推进,体现了新时代对唐代文学作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0JEe9Om/VO2tBTsT+gULZdkA+IRZ65ZttCg6+JxiSrYWTcZ2nwzK5xL5ZS2Y2M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