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刘禹锡思想个性、生平行迹研究

刘青海《刘禹锡考论》考论了刘禹锡生平相关问题。余琳《刘禹锡刺吴、赐紫、立祠:多重视角下的文官行迹与价值碰撞》,从三重视角考察了刘禹锡晚年行迹和政治地位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官方朝廷与地方士绅的价值碰撞:其一,该文指出,刘禹锡对自身才华有极高的自信,对自我价值有充足的认同,对自身接连受贬的遭遇,刘禹锡更多地归因于自己才华出众而受人嫉妒、诋毁;其二,该文认为从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并因治水有功受朝廷赐紫,之后却未受朝廷重用的史实来看,中唐统治者对文官的价值判定并不以才华为转向,而以“器识”为度量;其三,该文指出宋以来苏州为刘禹锡等著名文士立祠的事实,展示出地方上区别于中央的以广大士绅为基础、以“贤”为核心的价值衡量体系。

彭梅芳《刘禹锡“素无党援”自辩及其诗文交际》指出刘禹锡遭贬之后,其“素无党援”的自辩一方面体现出刘禹锡清高自守的个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未善解恩义的性格缺陷,这从他与杜佑、权德舆二人的交际中可见端倪。此外,该文指出,在“素无党援”的自我体认之下,刘禹锡在遭贬之后以文自振,书写个人怀抱,泄导孤愤,并追仿古人观风、采诗传统,与白居易、裴度等官僚文人诗文交际,这在客观上改变了刘禹锡自己孤立无援的境遇。应国斌《刘禹锡谪居常德十年交友情况考述》、翦甜《刘禹锡与二窦(窦常、窦群)交游考》二文聚焦刘禹锡生平交际情况。王健《“诗豪”刘禹锡的逆境生存——以刘禹锡谪迁和州期间创作的诗文为例》、丁兴宇《刘禹锡独特个性及主要成因》、肖德华《试析刘禹锡学医及意义》、杨万龙《刘禹锡:一位由朴素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挺进的哲人》、陈特夫《政擢贤良文坛创客——浅议刘禹锡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傅利民《刘禹锡的人品与诗品》、史应勇《刘禹锡的时代》、陈焕宁《刘禹锡与屈原》等文章则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刘禹锡的生平经历与思想个性。此外,刘禹锡在朗州的经历与创作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较为集中的探讨,刘梦初《刘禹锡朗州作品系年举证》、唐明哲《略论刘禹锡流寓常德期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邢祁《刘禹锡朗州山水缘》、李世进《刘禹锡朗州交游诗文研究》等文章关注到了刘禹锡与朗州的相关问题。

整体来看,诸位学者为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角度多样,材料翔实,立论深刻,进一步推进了刘禹锡研究。戴伟华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要保证刘禹锡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刘禹锡研究会成立时间较晚,刘禹锡研究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挖掘,要将刘禹锡研究当作矿藏一样,进行有组织的开采,旧矿有可能资源枯竭,新矿还拥有大量资源,应尝试将学术研究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就是借助地方资源成立的,连州曹春生先生对研究会成立做出了很大贡献。二是要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戴教授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辛勤耕耘,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值得借鉴。现在学术研究条件好过前数据化时代,获取资料极大便利化,但研究难度显然加大,刘禹锡研究要利用好新技术手段,收获更多学术成果。

肖瑞峰致闭幕辞时认为,本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高效推进,学术交流也是充分、全方位而卓有成效的。肖教授指出,朗州十年是刘禹锡成为一个文学家与思想家的最重要转型期,贬居朗州为刘禹锡的诗文创作与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本次会议在常德举行自有其特别意义,刘禹锡追求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将指引和鼓励我们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之中。 rvOOs1szRC+lWCNcM7RpUgvhTkXzO8HnmRVpegibNPunGCM+NksHDlFnWJbT6m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