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刘禹锡作品渊源、接受、影响与传播研究

本次会议论文还涉及刘禹锡作品的渊源研究以及接受与传播、影响研究。

(一)渊源研究

郑真先《追忆与反思:论刘禹锡的六朝情结及其成因》从渊源研究的角度,讨论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历史、人文、地域等对刘禹锡诗文创作的综合性影响。他指出刘禹锡诗文中体现了他的六朝情结,具体体现为刘氏对六朝文史的评价、刘诗中六朝典故的使用、对六朝风格的继承、对六朝人物的推崇等相关内容。此外,该文分析了刘氏六朝情结形成的原因,将其归纳为“追忆六朝反思时局的现实需要”“贬谪经历引起的价值认同”“童年追忆兴发的地域联想”三方面。刘春霞《“桃花迷隐迹,楝叶慰忠魂”——楚文化接受与刘禹锡谪朗心态及文学创作探析》探讨朗州(今常德市)的地域文化传统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提出朗州以“桃源”之“隐”与屈原之“忠”为代表的两种地域文化传统使刘禹锡的朗州作品呈现出怨刺与清峻的双重风格。与此文研究视角相一致的还有孟小佳《论荆湘文化对刘禹锡朗州诗歌的影响》一文。夏应运《同是沦落沅澧人一样秋天两样情——浅谈刘禹锡对宋玉“悲秋”主题的传承和创新》探讨刘禹锡诗歌对宋玉以来的传统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创新。

(二)接受与传播、影响研究

元和十年发生了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的重大政治事件,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与柳宗元《古东门行》皆为感叹此事而作。杨碧海《论宋人对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苛责——兼论宋人对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评价》从宋人对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否定态度入手,梳理了宋人对刘、柳二人的不同评价,对其中原因做了考证推理,指出宋人对刘禹锡品行的负面评价受到了《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官方史书的影响,并与柳、刘二人与韩愈亲疏有关系。

唐亚飞《论王夫之盛赞刘禹锡七绝的原因及其影响》在对王夫之的诗学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王夫之对刘禹锡七绝盛赞有加的原因。该文指出,刘禹锡诗作中熔铸的情、景、事、理、技切合了王夫之的诗论,刘氏七绝的创作风格贴合了王夫之对七绝小诗的诗学审美主张。此外,该文还论述了王夫之盛赞七绝造成的影响。王继杰《怎样看待<四库全书>总纂们对刘禹锡诗歌的评价》与张东哲《清代诗话及选本中的刘禹锡诗歌批评谫论》二文均涉及清代学人对刘禹锡的诗歌批评。王文从刘诗与杜诗的比较切入,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刘诗“可与杜甫相颉颃”的评语是恰当的。张文将清代诗话及选本中的刘禹锡诗歌批评归纳为文体批评、诗歌史批评、具体作品批评三个方面,并就各方面做了细致分析。

郑墡谟《刘禹锡文学东传考》对刘禹锡诗文传入新罗(朝鲜半岛)的文本、时间等情况做了考证,提出高丽初期编纂的《十抄诗》中的9首刘禹锡诗出自白居易首次编辑的《刘白唱和集》上、下卷,这9首诗最初来自白居易收集的大和三年(829)3月之前与刘禹锡互相唱和的诗歌“一百三十八首”。 IjJZwoTdPNG8UUBnNxKfWo4IjuzmdSM1G/8asw5f6aFL46gfI6hCNa2jEE+BRb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