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少女期和真正恋爱感觉的萌发

“我从上中学起一直当学生干部,和男同学打交道很频繁,那时一点也没有男女有别的意识。到中学三年级时,我开始对我座位前边的男孩有了感觉,跟他说话时有点害羞。我爸爸送给我几件贝壳做的工艺品,我特别想送给他一件,可是没头没脑送别人礼物又不合适。记得我为了能够又大方又不露痕迹地送他这件礼物费了好几天的脑子。这件事我记在了日记里。总之,那种感觉就是愿意看到他,愿意多和他交往,有什么稀奇的东西,能让他看看就很高兴,他要是愿意要,我就愿意送给他。那时他是红卫兵干部,我是红卫兵团的头头,课后就老借口跟他谈工作把他留下来,跟他谈话。他比较害羞,内向,长得精瘦,蛮精神的。不过我们的交往没有往深处发展,毕业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

“我是从十四五岁开始喜欢男孩的。同班有个男生成绩很好,长得也特别英俊。我对他有爱慕心理,特别想跟他亲近,想跟他说话。那时班里同学都爱传谁和谁好,我听到别人说他和班上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好,心里还挺难过的,但是没到忌妒的程度。我小时有点自卑,因为我上的是艺校,我觉得自己在那个圈子里是最丑的,别的女孩都是天生丽质。多年之后,那个男生还托人来问我有没有对象,可我对他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我是从初中时开始对男生有好感的。记得那时男生教我学国际象棋。班上有一个个子高高的很文静的男生。记得当时有那么一种感觉:同学聚会只要有他在场我就特别高兴。后来‘文革’了,他出身不好,和我是两派,接着又下乡去,这事就过去了。他一直不知道我喜欢过他。”

“我上中学那阵时兴跳集体舞,一跳就心情迷乱。我看过米开朗基罗刀下的人体,知道什么是男体美。相比之下,我觉得中国男孩一个个就像褪了毛的鸡一样,一脱衣服就像晾排骨。那时我管举重队叫排骨队。不过当时确实已经感觉到异性的吸引力了。”

“我初一时感到有性意识的萌动。那时我对一个男生有一点点好感。”

“我们上中学时,女生都暗恋那个教数学的男老师。我还迷恋好几个男演员,有时候看电影时会觉得害羞,都不敢一直盯着他看。可是这种感觉不能让人说破,有罪恶感。我看了一个电影,叫《海鹰》,就想象将来的丈夫穿一身白色的海军服,自己穿个连衣裙,有时一想能想一两个小时。这种想象里没有什么性的内容,想象中的人物都是衣冠楚楚的,站在海边的岩石上,海鸥在脚下翻飞。琼瑶的小说之所以在中学生里畅销,就是因为它符合少女的做梦时节的需求。”

“我15岁去插队,到了农村,我们有意挑了一个偏僻的没通电的村子。我对那里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孩有些好感。我们到了那里一年多以后就能听懂他们的话了。那年我15,他比我大一点,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他老爱和我玩闹,还记得一次他把灰往我头上撒。有个大点的人说,这姑娘挺好的,娶她吧。他就没说话。我当时想,我太小了,等大几岁再说。比我大的人还都没谈恋爱呢。另外也觉得不能在那个地方找对象。我们一直没谈开过,但我对这事也不反感。”

“最早对异性有感觉是在14岁左右。那时我们院有个小男孩,不是很漂亮,但那股劲挺好的,我老想看见他。”

“在兵团时,有一个所有的女孩都崇拜的男孩。他长得特别帅,一脸正气,充满阳刚之气,不苟言笑。女孩们只要听说这个男孩去打篮球,就大家都争着去看。我从他的眼神看出他喜欢我,我就一直躲着他,可是躲也躲不过。后来长大了,我想我心里是喜欢他的。他在男孩里有号召力,像个帮头一样。有一次,我们宣传队演出,那次由我领唱,掌声特别响。我看到他在台下的样子,就知道是他带的头。有个朗诵的女孩以为是给她鼓的,我心里明白,又不好解释。我那次卸妆没卸好,出门看到他就感到特别遗憾,说明我下意识中不愿让他看到我狼狈的样子。”

“我从很小就爱和男孩在一起,觉得和男孩在一起有劲,说的做的都有意思。和女孩在一起,女孩总要妒忌,和男孩在一起从来没有这类问题。回想起来,是非常美好的,但并不是恋爱,也没有性的感觉。我想这和我的家庭教育有关。我妈穿衣服很得体,可从来不戴胸罩。初中有女同学用胸罩,我记得我还对她们说,我妈都不用你们还用。”

有的女孩的对异性的感觉已带有单恋的性质:“上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少先队大队长,样子很正经,有绅士气派,已经有了男子汉的样子,老爱穿一件风衣。我有几次在汽车上碰到他。他指挥鼓乐队。我记得特清楚,那时候鼓乐队一打鼓我就脸红。那次是我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对一个男孩有了好感。虽然我们俩一句话都没说过,互相也不知道名字。我一直希望在汽车上碰到他。后来我们就这么很遗憾地毕业了,各奔东西。”

“我对异性的感觉出现得挺晚的,小时候递纸条不算的话,真正意义上的感觉是上高中时出现的。那时我17岁,记得是快到高考的时候。我是高二三班,那男孩是高二二班的。他会拉琴,学习特别好。我有个好朋友认识他,老说起他。我对他有了好感,但是没有说过话,好像暗恋似的。就那么远远地恋着他。他长得浓眉大眼,又不粗鲁,很文静,还有几分腼腆。我一直没有跟他单独接触的机会,连走到离他一米远的距离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远远地看着他就觉得舒服。我那个女友和他是一班的,他们班同学一起去爬香山,照的相片里有他,我就把这张照片要过来,老拿出来看,一看就心旷神怡。”

金赛调查数据表明,女性中曾对肉体刺激产生过可辨认的性反应的比例,在3岁时约1%;到5岁时约4%;累计结果为约有27%的女性回忆起自己在青春期之前曾产生过性唤起。关于童年的性游戏,全体女性中有15%只有过同异性的性游戏;18%只有过同性性游戏;两者兼而有之的占15%;三种人相加共占女性的48%。双变量分析表明,童年性游戏的发生率与教育程度有关:在高中程度的女性中占约24%;在大学程度的女性中占30%;在研究生女性中占36%。(金赛,19—23)由此可见,即使在学龄前儿童中,性的感觉也确实存在,而且并非个别现象。做过性游戏的更达到将近一半。从性游戏发生率与教育程度的关系可以推论出,性活动方面的活跃程度与智商成正比——越聪明的孩子在性活动方面越活跃。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女孩真正意义上的对异性的感觉多发生在十四五岁。它发生得很自然,很纯洁,很健康;由于社会规范的学习尚未完成,它具有较少犯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包含性取向的含义,只是指一个人开始对另一个人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爱慕之情。如果因此以为只有对异性产生好感才是“自然”的,对同性的好感就不是“自然”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参见“同性恋”一节关于情窦初开时对同性的感觉,你绝不会得出一个少女对同性产生好感是“不自然”的感觉。只有用以生育为性的唯一目的的标准来衡量,才会得出对同性的好感“不自然”这一结论。西方人由于宗教教义的束缚,中国人则由于对生育和传宗接代的看重,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方好几位思想家都表达过这样一个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更看重爱与性的激情本身,只是到了后来,激情的对象的性质才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如此看来,情窦初开时的青少年带有古希腊罗马人的特征,对他们来说,激情的对象并不重要——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没有成为世俗的伴侣——激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UlP/XheRtMZQtXDxPy6xOOfKp3K3PCS0hkGS4UX0yWq9s2Ekzjp/8wz07YIlo+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