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分类评价

一、分类指标权重

从文化竞争力指数评价的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看,文化吸引力指数权重最高(36.72%),其后依次是文化接待力(26.57%)、文化支持力(17.91%)、文化利用力(13.05%),文化消费力的权重最低(5.75%)。显然,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指数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影响力最大,也反映出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园景区建设对文化的发展发挥出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文化消费力指标对文化竞争力的作用相对较小,实际上反映出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推进的促进消费的举措非常及时,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意识与文化生活品质。见图2-2。

图2-2 长三角27个城市文化竞争力五大指标权重

二、分类指标分析

(一)文化支持力

文化支持力是促进文化竞争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从文化支持力分类指数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和苏州排名前5位,表明上述城市在经济、教育、住房等方面优势明显,为文化竞争力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滁州、铜陵、安庆、池州和宣城则位列后5位,表明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述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安徽省的文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见图2-3。

图2-3 文化支持力水平排名

(二)文化吸引力

城市的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是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文化吸引力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在文化吸引力分类指数排名中,上海、杭州、宁波、南京和苏州排在前5位,表明这5个城市的休闲娱乐和文旅融合发展结构相对成熟,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优势比较明显。需要指出的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的指数值与第2位的杭州差距明显,折射出该类指数发展的失衡性。而滁州、马鞍山、池州、舟山和铜陵位居后5位,排名后5位的城市有4个属于安徽省,虽然安徽本身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等,但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较差,导致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指标排名。见图2-4。

图2-4 文化吸引力水平排名

(三)文化接待力

文化接待力水平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成效的重要表征。从文化接待力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杭州、温州、苏州和台州排名前5位。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排名第1位的上海远高于排名第2位的杭州,反映出上海这一国际城市的优势地位。温州和台州之所以排名较高主要是这两个城市的艺术团体表演演出场次较多。而安庆、泰州、镇江、宣城和滁州处于排名的后5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5座城市的接待能力总体不尽如人意,是城市整体文化竞争力发展的短板。见图2-5。

图2-5 文化接待力水平排名

(四)文化利用力

文化产业规模、产业增加值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从文化利用力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排名在前5位,上述城市由于本身具有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产业规模得以良性发展。而滁州、安庆、芜湖、铜陵和马鞍山位居后5位,上述城市文化利用力评价指数相对较弱,与当地经济本身发展薄弱有密切关系。

图2-6 文化利用力水平排名

(五)文化消费力

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恩格尔系数、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是反映文化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指标。从文化消费力分类指数排名看,苏州、上海、宁波、常州和无锡排名前5位,反映出上述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繁荣,居民用于文化相关的综合性消费能力较强,表明上述城市居民的生活满足感较强,整体消费能力较强。而宣城、池州、盐城、滁州和安庆位于排名后5位,表明以上城市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较少,间接反映出安徽省整体的消费能力较落后,是文化竞争力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瓶颈因素。见图2-7。

图2-7 文化消费力水平排名

三、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独领风骚——上海优势显著,杭州、南京、苏州和宁波紧随其后。对长三角27个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上述五大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居长三角地区前列,这是经济、人口、地理、历史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城市发展的形态开始从生产向生活转变,当前以上海为首的大城市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改变。城市的文化娱乐服务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愿更加强烈,最终表现为居民文化生活休闲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按照大城市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的城市将会有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娱乐设施、更加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更加场景化的文化格调,这些元素都会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第二,省际差异——安徽省8个城市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位于东部沿海的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大部分城市地理优势显著。安徽省的城市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安徽大部分城市产业转型速度较慢,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得其第三产业发展迟缓且不均衡;另一方面,安徽省内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建设和文化环境营造相对滞后,无法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使得城市文化娱乐服务供给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第三,内部差异——城市内部仍然存在“结构的不均衡性”。从每座城市的5个一级指标和37个指标水平看,城市内部的指标水平差距明显。首先,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城市内部的人均类指标水平普遍较低,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内部的人均类指标水平较高,规模类指标则相反。其次,每座城市内部的优劣性指标都不同,比如上海,尽管文化竞争力水平综合排名第一,但其内部的人均住房面积排名为27个城市的最后1位;再比如南京的入境游客人数排名在第10位,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对外吸引力却不是很强。可见,城市内部的不均衡性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这会影响文化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文化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发展过程,指标内部的协调性会促使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处于良性状态。因此,促进城市内部的经济、交通、服务、设施、消费等指标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城市从生产形态走向生活形态的必要手段,也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保证。

第四,增速提质、服务生活——文化竞争力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增长。城市文化的发展最终要服务于居民的生活,因此建立在居民需求基础上的城市发展更能影响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如今,一些城市建设刻意追求现代化的文化设施,规模性的指标是上去了,但这样的城市发展理念却忽视了人的生活便利性、生活兴趣点。城市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更关注城市的文化建设是否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需求。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在获得工作机会的同时,也更希望自己、子女等能够享受到文化学习与体验的机会。但事实上,很多群体可能只是看到城市中“高大上”的文化设施,却无法享用它们,“小而美”的文化设施却很少,或者不便利。因此,规划布局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享受、获取,才是文化竞争力发展的真正要义。

第五,形态转变、美化运动——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将成为体现城市文化吸引力的关键。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文化竞争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满足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文化发展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已成为各城市的共同追求。可以预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竞争力水平将会在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方面增速提质,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高品质生活。从发展实践看,城市文化娱乐功能的全面优化与完善,将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城市重点推进的民生任务。目前多个城市已开展了文化空间的更新与改造、社区文化的营造等提升居民美好生活的举措。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地区文化发展路径将会从“商旅文融合”模式转向“商娱文体居一体化”模式,这是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9pLU6SheXG3RqjCt5MRYdgCkMxRcb1TL6BZasQyZwcP9iiCRW+dBOI1GPQMkkP5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