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话 DIALOGUE
新思哲 韩广斌

照顾好投资者,

向着“卓越”蒙眼狂奔,

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访谈时间:2020年9月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为重要

好买: 能谈一谈您的个人成长经历吗?请问您是如何进入投资市场的?

韩广斌: 1993年我来深圳后,一开始先做地产代理,赚了一些钱,在深圳落了脚,然后开始做投资。

1993年春节后我开设了股票账户,当时市场是1100点,一下子跌到325点,一入行就碰到熊市。随后1995—1997年是一波大牛市,赚了不少钱,基本确定要进入这个行业。刚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高抛低吸,高位的时候不要进去,低位的时候进去,靠这个办法,每年基本都能盈利。

对市场有一些理解很重要,从业20多年,在每一次市场极端泡沫高点我都离开了,离场的标准就是看大家是不是都“疯”了。比如,6124的高点,我是在4000点提前离场的,那年的上半年一直被别人笑话,但我当时心态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我知道市场大概率会出问题,做了这么多年对风险多少是有感觉的。

做全职投资人首先是为了谋生,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原因,最后发现能做好才坚持下来的, “做得好”是坚持下来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买: 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从个人投资者转变为机构投资者,成立私募来做资管呢?

韩广斌: 如果不转为机构投资者,就会被市场淘汰。早期做个人投资者其实赚钱并不难,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价值投资。但现在做调研,一个上市公司一开会就是几百人,已经是过度研究的状态。还有一点,现在A股的上市公司有三四千家,加上港股和美股,有七八千家。这么大的量,一个人肯定无法完成。

因此,个人投资者现在并没有优势,可能在交易层面还有一些优势,但在企业的基本面研究方面已经没有优势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机构投资者的原因。新思哲的每个研究员都很优秀,但是大家都需要平台。

好买: 您经常说只投资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作为一个私募基金,您成立新思哲时,对标的最好的基金公司或者说最好的企业是哪一家?

韩广斌: 我们不对标基金公司。在中国,我们是头一批私募基金。我们只对标最好的企业,从杰克·韦尔奇时代的GE,到之后的万科,以及现在的华为。

新思哲是一个透明化、扁平化管理的公司,公司账上每一分钱的进出,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看到。我们一直要求企业要从优秀到卓越,那我们自己也要追求卓越。我们在公司管理上也要向卓越企业学习。

管理学理论难以创新,中国的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都是从杰克·韦尔奇那里学来的。任正非曾说华为有一个每年强制性的10%末位淘汰,不就是GE的“271理论”吗?

企业的管理文化是相通的,不管是什么行业,卖包子的也好,做芯片的也好,企业管理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做私募的,也可以按照GE的模式管理。

行业虽不同,但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不能理解商业的本质,就做不好价值投资。

好买: 您如何区分优秀和卓越,尤其是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这两者的分界线在哪里?

韩广斌: 全国人口里面,985、211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的人不足1%,这1%的人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但要说卓越,那肯定是不够的,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具体到私募基金,我觉得其实有这么几点评判标准。不仅要看历史记录,也要进行归因分析,投资理念和具体投资策略要可理解。

我觉得私募基金要长期领先市场是很困难的,很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这几年这几个好,过几年另外一批好,再过几年又是一批。

所谓的长期,至少是十年。往往五年的第一名会害死你,因为五年刚好是一个周期。十年就是两个周期,可以看到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好的私募应该是所有周期都能适应。

长期的业绩都有投资理念和框架进行支撑。能够成为卓越的投资者,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投资理念和方法上没有大的BUG,不存在一次性清零的风险。

说实话,新思哲十年走下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我从未敢有的预期。事实上,和我越熟悉的朋友,越觉得我的水平一般。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没有什么神秘感,没有谁是非常高深的,投资人也是人,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大家都有诸多不足之处。

从单年度来看,新思哲没有哪一年业绩特别靠前,但十年积累下来,在Wind数据的同类排名中能够位列第一。我自己也总结过这个问题,觉得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持了一些东西。

好买: 坚持了什么?

韩广斌: 我觉得,做基金也好,做企业也好,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新思哲不做销售、不做渠道、不做费前、不做题材股、不做消息股、不做不透明的事、不做不规范的事。

投资行业总会面对很多诱惑,我自己的想法是,第一,我们不要被别人带节奏;第二,我们也不要带别人节奏。这两条适用于投资的方方面面。

比如,2014—2015年期间,中小创被“爆炒”,市场上年轻的基金经理动辄8倍、10倍,主流的声音说这是一个科技的浪潮,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说“老的基金经理不行了”。

当时摆在新思哲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追随这种潮流。但研究后发现很多好的科技股在其他市场,比如腾讯、特斯拉、脸书等,创业板很多标的真是让人下不了决心。并且我们审视了自己组合中的茅台、格力、招行,发现还是很有价值。当时我们仓位最重的是茅台,茅台因为反腐叠加塑化剂的影响,股价从200多元跌到110元,10倍市盈率都没有人要。

坚持商业常识和理解市场

好买: 对您来说,投资判断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

韩广斌: 我觉得还是商业本质。2014年和2015年里很多被“爆炒”的公司,我们之所以不碰就是因为其商业模式本身是不成立的。

我们会去判断一个公司是怎么挣钱的,能不能长期持续,它现在处在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老板是什么性格,团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等这些不就是商业的本质吗?

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是个管理学问题,因此要把管理层或者公司老板弄清楚。

好买: 如何判断公司管理层的好与坏?

韩广斌: 说得玄一点就是“自觉”,就是不断沟通,聊得足够多了,就会有感觉。比如以前调研的某上市公司,其老板超级精明,可能是我见过的最精明的人,也非常勤奋,但思维稍微有点封闭,非常自以为是。如果不是这个管理者的原因,我可能会投资这家公司。当一个老板太过强势,团队就不可能很强,因为不能兼收并蓄。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去体会管理层是在演自己还是演别人。同样的,你们也可以观察我,是在演自己还是在演别人,是在演巴菲特还是索罗斯,很多董事长是在演别人。其中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是真实,注意是真实而不是诚实,真实加上诚实才是最有力量的。很多公司都不真实,喜欢制造一些幻象。

比如王石,他本身充满了争议。大家认为的王石的某些缺点,在我看来却是优点。王石不怎么管企业,但其实他做了很多深层次的布局,说明管理是领先的。一个企业不怎么管,能做到行业第一,这本身就非常能说明问题,有些老板天天管,最后企业还是不行,你觉得该选哪一个?

我非常佩服任正非,并不是因为他做大了,而是他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非常认可。在事业上或者投资上,你永远是在找和你相同的人。

组织不强的企业也不要碰,很多老板把公司带上市,这凭个人魅力是能够做到的,但再进一步发展就不行了。此外,团队配合和传承如果有问题,也要谨慎一些。

按照这几个标准筛选公司的话,好企业并不多。

好买: 可以认为这么多年来,主要的收益来源就是您对商业本质的认识吗?

韩广斌: 这是最主要的方面,还有就是对市场的认识。市场层面更多的是心理学和哲学的认知。

从市场的维度去理解,以2015年为例,市场明显在走泡沫行情,是否有必要追随?当时也没想到市场可以走得这么极端。自己要不断去观察市场什么时候是对的,是以什么模式在运行,普通大众如何思考,基金经理们如何想,然后要结合企业基本面和估值,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

这其中没什么科学可言,就是出于对市场、对人性的理解。即使找到某个走势的原因,归因也不一定对,这么多年下来,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不对的,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把原因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审视,是我们错了,还是市场错了。首先会想是不是我错了,盲目坚持也是不对的。

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总会犯错,适时纠错。

好买: 市场和商业环境变幻莫测,如何使自己能够长期穿越周期?

韩广斌: 保持开放性,这就是我们21条投资哲学框架中前六条所强调的,但要做到很难,都是思维方式,知易行难。这六点分别是“不确定的未来”“开放思维,适时纠错”“重点解决似是而非的问题”“沉没成本”“幸存者偏差”“战略定力”。

“不完美的年代”和“不确定的未来”是我们的世界观。任何事情都是不完美的,没有完美的企业,不要总认为我们投资的就是“最好”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要承认自己的思维存在BUG。新思哲不会斩钉截铁地说什么事情,如果会说,就是“不一定”,比如明年业绩会如何,答案是“不一定”。

任正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开放思维。评价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就应该看格局,格局高的人,大概率会赢,这就是企业家层面的战斗。

归因错误会开错药方。重点解决似是而非的问题,主要是自身不要犯错,如果能抓到市场本身的错误也是好的。

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企业被“卖飞”了,否则收益会更高,但我从来不会因为“卖飞”而懊恼,再用更高的价格买回来不就行了?这里是沉没成本的问题,纠结成本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从来不纠结“卖飞”的问题,花更高的价格去把它买回来不就可以了,一切都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最优解,我们已经做出了在那个时刻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沉没成本,本质上是不纠结,我自己天生就是这样。这个其实是会计学的概念,但很多注册会计师都不理解这个概念,这就是很多人尽管学了一堆东西,但做投资就是不行的原因。

很多成功都是幸存者偏差,不要去定义成功,应该去关注失败。现在很多针对茅台上涨的评论其实都是错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其实事前看未必如此。如果现在把茅台总结清楚,下次再去预测一个牛股还是错,从幸存者身上找原因,往往是错的。 比如有人到澳门赌钱,赚了不少钱,回来给你介绍经验,你按他的做法去做,不一定能赚到钱,往往输得很惨。

事情的真相是,你往往无法预测或者无法找到成功的原因,因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幸存者偏差,那就不要随意归因。反过来,应该想想不做什么,可能更加重要,比如研究企业是怎么失败的,研究清楚,然后避开,剩下的就是好企业了。

新思哲很多个股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选出来的。现在很多评论都是“马后炮”,很多书中传达的信息和理念都是错的,都是事后诸葛亮。

好买: 除了前六条,投资框架中还有不少要点,您能否做进一步解释?

韩广斌: 其余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就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很难具体去定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开放思维就是不要把自己框住,框架能够让自己思考得很快,但慢思考其实更重要。

不追求规模,追求长期收益率

好买: 您如何看待私募的商业本质?

韩广斌: 评价一个私募,很多人都拿规模说事,但根本上私募提供的是长期收益率。

因此不做什么很重要。比如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有些机构说要开电话会议,但我们基本不开,做这个活动其实是忘记了私募行业商业的本质,越是特殊的时刻,越应该集中精力做好投研。

新思哲从来都不追求规模,规模让其自然增长即可。

总之,新思哲比较注重投资和研究。

好买: 新思哲从之前一个人的公司,到现在一群人的公司,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韩广斌: 私募的经营就是向卓越企业学习的过程。首先需要选对人,其次大家在一起很开心,相互尊重。

向卓越的企业学习,并深入研究它们,但如果自己做不到,如何研究得好?团队强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透明化和扁平化,大家清楚公司财务的每一分钱。如果你对管理学有研究,就会发现,最好的团队其实是不用管的。

有人说新思哲的管理模式很像奈飞和谷歌,高级人才的管理模式就是不管,这些人都是有创新思维的人,都是自我驱动,每个人都很强,都比你还勤奋,你怎么管?

我自己是没有专属办公室的,会议室就是我的办公室。

人生其实是一个过程,开心很重要。

好买: “不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否会失控?

韩广斌: 事实上不会,扁平化、透明化之后,谁优秀谁平庸一目了然。

新思哲内部人员都是合作伙伴,不需要搞内部斗争,聪明才智应该用到广阔的市场,而不是公司内部。

好买: 选人是新思哲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您的人才观是?

韩广斌: 新思哲核心投研团队不超过10个人。

这个行业的人才很难培养,多数都是天生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天分,千里马,本身就是千里马,你无非是给他加了点养分,然后他就“跑”出来了。

优秀的研究员都有几个特质:第一,热爱;第二,不从众;第三,工作方法正确。这个行业中做得好的人都很勤奋,都喜欢调研、喜欢研究管理层、喜欢研究商业模式、喜欢抠数据。

好买: 和您一起调研过很多次,每次您都是元气满满,您如何保持这种积极的状态?

韩广斌: 新思哲有一个目标,想看一看我们能走多远。比如过去1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10年、20年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我现在每周打两场球,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也就是找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锻炼身体。我本来就是业余运动员出身,也喜欢运动。同时,运动还可以让人暂时放空,换一种思维,这个也很重要。

做投资是一个很好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我在微博中的身份是时事评论员,但不太聊股票,比较关注国际风云。在微博中可以了解舆情,很多人被骂了两句,就不再上微博了,其实是放弃了了解社会的窗口。 8icI579Nm3+3e62ddCstn7kU/gi88i/7/Vs9bXqELRRpi9DE1rga80vezWmnfz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