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一起为每个目标定好截止期限之前,首先要对孩子的自律能力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最适合孩子的目标截止期限。
以下几个小测试,可以帮助广大父母测试孩子的自律能力。
在陪孩子穿珠子之前与孩子约定,必须完成将50颗珠子穿完的任务。如果孩子不同意,则取消他参加游戏的机会。
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完成任务,说明孩子自律能力很好,家长应继续努力,让孩子更加优秀;如果孩子半途而废,不愿继续完成任务,则说明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很多时候,孩子对新事物感兴趣,然而很多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家长需要提醒孩子,一定要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鼓励孩子要有耐心,不应半途而废,让孩子学会坚持。
当孩子提出要看电视的要求时,家长不要立即答应,而是很清楚地告诉孩子:“现在不是你看电视的时间,再过20分钟才可以看电视。”让孩子等待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注意观察孩子。
如果孩子哭闹不已,说明孩子缺乏自律能力。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先讲几个故事、唱几首歌等,或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做些事情。如果孩子还是不愿等待,那么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
如果孩子答应等待20分钟,不再纠缠家长,则说明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好。家长需要在孩子等待的时间里,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表扬、鼓励孩子。
和孩子约定好周末去海边玩耍,并承诺买一只海螺送给他。结果到周末却下起了雨,无法按原计划去海边玩耍。面对失望,有的孩子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很快走出负面情绪,这样的孩子自律能力很强。也有一些孩子则会因此不开心,并无礼地纠缠家长,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很失望,很想去海边,我们也很想去,也很失望。”让孩子认识到失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无论人们将计划做得多么完美,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而让孩子适应失望,就能提高孩子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哪怕是对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更多时候,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的不是一味地满足,而是一点小小的克制。
在了解了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后,拿出纸笔以及之前已经制定好的每天可实现目标任务,然后和孩子一起来给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截止期限。
截止期限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紧迫感,从而主动行动起来,奋力完成目标。人人都有惰性,倘若目标没有任何时间上的限制,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向现实妥协。比如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再说;外边下雨了,雨好大,出门学琴的事还是算了,向老师请个假……
倘若没有截止期限,孩子往往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反正还有时间,不着急,慢慢来”,结果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却什么都没干。因此,为目标设定截止期限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设定截止期限时,父母要和孩子协商好,达成一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截止期限。
有些孩子行动迅速、专注力好、做事效率高,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于这样自律性强的孩子,父母在设立截止期限时,应该本着稍微宽松的原则,并告诉孩子,只要能在截止期限完成,其他空余时间可以用来玩耍,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行动积极性。
有些孩子不管干什么都是拖拖拉拉的,即便是吃饭也是如此,没什么积极性。对于这样的孩子,很显然短时间内让他们从一个重度拖延症变成一个超级自律的人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在设定截止期限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孩子按照平常拖拉的做事习惯需要花1小时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先给1小时,一段时间后,只要孩子都能够按时完成,可以把时间适当缩短5分钟、10分钟,直到孩子可以战胜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