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马拉松运动员叫山田本一。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高手云集,当时的山田本一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但他出人意料地夺得了此次马拉松比赛的冠军。
对于山田本一这位突然冲出来的“黑马”,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偶然现象,毕竟马拉松是一项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爆发力和速度都没那么重要,只要是体力好、耐力好的参赛运动员,谁都有可能成为冠军。
1987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再次获得了冠军。
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偶然获得两次世界冠军呢?山田本一在自传中揭开了自己获得冠军的秘密: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实际上,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跑马拉松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那么孩子直接会被大目标吓倒,失去自律和行动的动力。目标是需要分解的,当我们协助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时,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当孩子实现了一个目标时,就能得到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呢?
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把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每天的行动上。其核心流程为:目标→指标→步骤→行为。
第一步是把目标转化为指标,比如孩子想考过钢琴×级,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目标转化为需要学会哪些曲目的具体指标;第二步是把指标拆解成步骤,即先学哪个曲目,再学哪个曲目,什么时候复习学过的曲目等;第三步是把步骤落实到行动上,即学会一个曲目,大概需要多少课时,需要多长时间的练习等,并据此做出行动计划,什么时间学琴、什么时间练琴,然后真正按照计划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父母根据孩子设立的不同目标,按照目标→指标→步骤→行为的流程,帮助孩子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又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当我们帮助孩子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之后,要和孩子一起把小目标整理成可视化的材料,比如表格等,并贴在孩子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当孩子每天醒来、睡前、吃饭时,都能看到自己设立的目标,并想象自己实现目标的样子,那么必然会激发孩子的行动热情,加速孩子目标的达成。
每天衡量进度、检查成果,是避免孩子拖延、鼓励孩子继续行动的好办法。父母可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些贴纸,每天完成预定的小目标后,就让孩子把贴纸贴到目标可视化的表格当中,当孩子看着自己的贴纸一天天多起来,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行动起来也会更加积极。倘若孩子没能及时完成一天的目标,那么父母也能及时发现,并督促孩子改正、补救,不致出现整个大目标被荒废的糟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