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共有二十九个韵部(战国时代三十个韵部),如下表
:
宋郑庠分古韵为六部
:
(一)东冬鍾江阳唐庚耕清青蒸登;
(二)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
(三)鱼虞模歌戈麻;
(四)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
(五)萧宵肴豪尤侯幽;
(六)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郑庠由宋代语音系统推测先秦语音系统,只知合并,不知分析,所以分韵虽宽,按之《诗》韵,仍有出韵。
清初顾炎武开始离析唐韵。他以《诗经》实际用韵为依据,把某些韵拆为两半,然后合并,这样就得到古韵十部。单就平声来说,顾氏的古韵十部如下表:
(一)东冬鍾江;
(二)脂之微齐佳皆灰咍,支
半
,尤
半
;
(三)鱼虞模侯,麻 半 ;
(四)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
(五)萧宵肴豪幽,尤 半 ;
(六)歌戈,麻 半 ,支 半 ;
(七)阳唐,庚 半 ;
(八)耕清青,庚 半 ;
(九)蒸登;
(十)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顾氏的功绩在于他把支麻庚尤四韵拆开,各分属两部,即:
支韵分属脂歌两部
:“支枝觿吹岐疷卑斯雌知篪”等字属脂部,“为陂罴锜牺宜仪皮离罹施椅猗池驰”等字属歌部;
麻韵分属鱼歌两部:“华家奢邪牙豝瑕葭罝阇”等字属鱼部,“麻嘉差沙”等字属歌部;
庚韵分属阳耕两部:“庚蝱喤祊觥彭京羹横兵亨英明盟兄衡珩卿迎”等字属阳部,“平苹惊鸣荆莹甥牲笙生”等字属耕部;
尤韵分属脂幽两部:“尤邮牛丘裘谋”等字属脂部,“鸠忧留流秋洲”等字属幽部。
江永把古韵分为十三部,比顾炎武多三部,即:
(1)顾氏的鱼宵两部,江氏分为鱼宵幽三部;
(2)顾氏的真部,江氏分为真元两部;
(3)顾氏的侵部,江氏分为侵谈两部。
江氏是经过详细分析,才得出这个结论的。他也是离析唐韵:
虞韵分属鱼幽两部:“娱訏芋夫肤”等字属鱼部,“愚隅株殳刍濡渝驱趋蒌蹰驹”等字属幽部(当属侯部,见下文);
萧韵分属幽宵两部:“萧潇条聊”等字属幽部,“恌苕僚哓”等字属宵部;
宵韵分属幽宵两部:“陶儦”二字属幽部
,“夭骄苗消飘昭”等字属宵部;
肴韵分属幽宵两部:“胶呶怓茅包苞匏炮”等字属幽部,“殽郊巢”等字属宵部;
豪韵分属幽宵两部:“牢鼛囊滔慆骚袍陶綯翿敖曹漕”等字属幽部,“号劳高膏蒿毛旄刀忉桃”等字属宵部;
先韵分属真元两部:“天坚贤阗年颠巅渊玄”等字属真部,“肩”等字属元部;
覃韵分属侵谈两部:“骖南男湛潭”等字属侵部,“涵”等字属谈部;谈韵分属侵谈两部:“三”等字属侵部,“谈惔餤甘蓝”等字属谈部;盐韵分属侵谈两部:“綅潜”等字属侵部,“詹瞻襜”等字属谈部。
江氏另分入声为八部:
(一)屋部(屋烛,沃 半 ,觉 半 )
(二)质部(质術栉物迄没,屑
半
,薛
半
)
(三)月部(月曷末黠
,薛
半
,屑
半
)
(四)铎部(药铎,沃 半 ,觉 半 ,陌 半 ,麦 三分之一 ,昔 半 ,锡 半 )
(五)锡部(麦 三分之一 ,昔 半 ,锡 半 )
(六)职部(职德,麦 三分之一 )
(七)缉部(缉,合 半 ,葉 半 ,洽 半 )
(八)盍部(盍葉怗业狎乏,合 半 ,葉 半 ,洽 半 )
江氏看见了入声的独立性,入声另立韵部,那是很合理的。但是他分析还不够细:屋部应分为屋觉两部,质部应分为质物两部,铎部应分为铎沃两部。
段玉裁分古韵为十七部,比江永多四部,即:
(1)江永的脂部,段玉裁分为支脂之三部;
(2)江永的真部,段玉裁分为真文两部;
(3)江永的幽部,段玉裁分为幽侯两部。
段氏的最大功绩是把支脂之分为三部。他说:“自《三百篇》外,凡群经有韵之文及楚骚诸子、秦汉六朝词章所用,皆分别谨严。”事实上确是如此。至于真文分立、幽侯分立,段氏也是正确的。
段氏也能离析唐韵。他把真韵分属两部:“姻骃新薪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粼麟陈尘频蘋民”等字属真部,“振麇缗贫巾囷闵晨辰禋畛”等字属文部。
孔广森分古韵为十八部
,比段玉裁多了一部。他的古韵分部和段氏不同之点是:
(1)他把段氏的东部分为东冬两部
;
(2)他把段氏的侵谈两部分为侵谈缉三部;
(3)他把段氏的真文两部并为一部。
孔氏的功绩在于发现了一个独立的冬部。
孔氏也能离析唐韵。他把东韵分属两部:“中宫虫螽忡穷冲躬戎融终潨崇”等字属冬部,“僮公东同蓬童功空”等字属东部。
孔氏首创“阴阳对转”的学说。所谓“阴”,指元音收尾的韵部;所谓“阳”,指鼻音收尾的韵部。只要元音相同,阴阳可以对转(如a,aŋ对转)。孔氏所定的对转系统是:
(1)歌部——元部
(2)支部——耕部
(3)脂部——真部
(4)鱼部——阳部
(5)侯部——东部
(6)幽部——冬部
(7)宵部——侵部
(8)之部——蒸部
(9)缉部——谈部
歌元对转(ai——an)、脂真对转(ei——en)、鱼阳对转(a——aŋ)、侯东对转(ɔ—ɔŋ)、幽冬对转(u——uŋ)、之蒸对转(ə——əŋ)都是正确的,只有宵侵对转是靠不住的。缉谈对转不是阴阳对转,而是阳入对转。孔氏认为古无入声,却又认为古有一个入声韵部——缉部,这是自相矛盾。而且他的缉部应该分为缉盍两部,缉侵对转,盍谈对转。而他没有这样做,这是他不够精密的地方。
戴震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
,如下:
(一) 1.歌部 2.鱼部 3.铎部
(二) 4.蒸部 5.之部 6.职部
(三) 7.东部 8.侯部 9.屋部
(四) 10.阳部 11.宵部 12.沃部
(五) 13.耕部 14.支部 15.锡部
(六) 16.真部 17.脂部 18.质部
(七) 19.元部 20.祭部 21.月部
(八) 22.侵部 —— 23.缉部
(九) 24.谈部 —— 25.盍部
戴震自己说:如果入声不算,古韵是十六部。他和段玉裁的十七部相比,不同之点是:
(1)段氏侯幽分立,戴氏合并;
(2)段氏真文分立,戴氏合并;
(3)段氏没有祭部,戴氏有祭部。
他的功绩是发现一个祭部。至于侯幽合并、真文合并,则是错误的。
戴氏以阴阳入三声相配,这个原则是很好的。但是,他对具体韵部的阴阳入相配,则有很多错误。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有两点:(1)歌部应属阴声(如孔广森所定),而误作阳声;(2)祭部原是古入声字,应与月部合为一部(祭与月只有长入短入的分别),戴氏把祭部认为阴声,是错误的。
王念孙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比段玉裁多四部,即:
(1)段氏把真质合为一部(质作为真的入声),王氏分为两部(把质部叫作“至部”);
(2)段氏把月部认为脂部入声,王氏把月部独立出来(叫作“祭部”,包括戴震的祭月两部);
(3)段氏把缉部认为侵部入声,王氏把缉部独立起来;
(4)段氏把盍部认为谈部入声,王氏把盍部独立出来。
王氏的功绩在于他发现了质部(至部)。
江有诰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基本上和王念孙相同,只是他采用了孔广森的冬部,不接受王念孙的质部(至部)。
章炳麟分古韵为二十三部,他接受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分部,另从脂部分出一个队部。
章炳麟的功绩在于发现一个队部。但是他的概念不明确。在《文始》中,章氏说:“队脂相近,同居互转,若‘聿出内木戾骨兀鬱勿弗卒’诸声,谐韵则《诗》皆独用,而‘
隹靁’或与脂同用。”在《国故论衡·二十三部音准》中,章氏却以“追惟靁”等字属脂部,而以队部为去入韵。后来黄侃采用他的后一说,叫作“没部”,也就是我们所谓物部。
黄侃分古韵为二十八部,比章炳麟多五部,即:章氏的之支鱼侯宵幽六部,黄氏分为支锡、鱼铎、侯屋、宵沃幽、之职十一部
。
黄氏的功绩是阴阳入三分,入声完全独立。他继承了戴震的传统,比戴震分得更细些。戴氏真文不分,侯幽不分,质物不分,黄氏分了,所以他的二十八部比戴氏的二十五部多了三部。可惜的是,他拘泥于“古本韵”学说,没有把沃觉两部分立。
王力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九部,战国时代三十部。这三十部比黄侃多了两部,即:
(1)黄侃合沃觉为一部,王力分开了;
(2)黄侃合脂微为一部,王力分开了。
脂微分立是王力的发现。他从章炳麟早年在《文始》中把“隹靁”等谐声偏旁归入队部这一件事得到启发,并在他所写的《南北朝诗人用韵考》中得到证明,脂微两部直到南北朝时代还是分立的。
王力也离析了唐韵:
脂韵分属两部:“私饥祈夷迟姨脂眉湄师蓍骙氐毗茨葵尸资郿祗”等字属脂部,“追蕤衰惟帷维遗累绥虽锥骓谁椎推蓷锤槌岿”等字属微部;
皆韵分属两部:“皆偕稭阶湝喈谐侪斋”等字属脂部,“怀槐淮排”等字属微部。
王力的入声韵部收字比黄侃入声韵部收字多,详见下文先秦古韵例字表。
由上文可见,从顾炎武算起,积累三百多年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先秦的韵部系统,才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
先秦韵部系统问题解决了,先秦韵部的音值问题还没有解决,音韵学家们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我在《汉语音韵学》中说:“古韵学家只知道分析韵部,不知道研究各韵的音值。”这话说得不对。古代音韵学家所谓“古本韵”,就是先秦古韵的音值。段玉裁说
:
之者,音之正也;咍者,之之变也。萧宵者,音之正也;肴豪者,萧宵之变也。尤侯者,音之正也;屋者,音之变也。鱼者,音之正也;虞模者,鱼之变也。蒸者,音之正也;登者,蒸之变也。侵者,音之正也;盐添者,侵之变也。严凡者,音之正也;覃谈咸衔者,严凡之变也。冬鍾者,音之正也;东者,冬鍾之变也。阳者,音之正也;唐者,阳之变也。耕清者,音之正也;庚青者,耕清之变也。真者,音之正也;先者,音之变也。谆文欣者,音之正也;魂痕者,谆文欣之变也。元者,音之正也;寒桓删山仙者,元之变也。脂微者,音之正也;齐皆灰者,脂微之变也。支者,音之正也;佳者,支之变也。歌戈者,音之正也;麻者,歌戈之变也。大略古音多敛,今音多侈。
这是以今音说古音。段氏的意思是,古本韵还保存在今天的口语中。所谓古敛今侈,是说古多细音(齐齿、撮口),今多洪音(开口、合口)。若用音标表示,段氏古韵十七部的音值是:
(1)之部[i]
(2)宵部[iau]
(3)幽部[iu]
(4)侯部[əu]
(5)鱼部[y]
(6)蒸部[iəŋ]
(7)侵部[im]
(8)谈部[iam][yam]
(9)东部[iuŋ]
(10)阳部[iaŋ][yaŋ]
(11)耕部[ieŋ][yeŋ]
(12)真部[in][yn]
(13)文部[iən][yən]
(14)元部[ian][yan]
(15)脂部[i][ui]
(16)支部[i][ui]
(17)歌部[o][uo]
这样,上古支脂之三部的读音就没有分别了。所以他晚年写信给江有诰,问江氏是否确知支脂之分为三之本源:“仆老耄,倘得闻而死,岂非大幸也!”
黄侃对先秦古韵音值的拟测,与段氏大不相同。他以只有古本纽(即古声母)的韵为古本韵,按照今音定为古音。若用音标表示,黄氏所拟测先秦古韵二十八部的音值如下表:
(1)之部(咍)[ai]
(2)职部(德)[ək]
(3)宵部(豪)[au]
(4)沃部(沃)[
]
(5)幽部(萧)[iau]
(6)冬部(冬)[
]
(7)侯部(侯)[ou]
(8)屋部(屋)[
]
(9)东部(东)[
]
(10)鱼部(模)[u]
(11)铎部(铎)[ok][uok]
(12)阳部(唐)[aŋ][uaŋ]
(13)蒸部(登)[eŋ][ueŋ]
(14)侵部(覃)[am]
(15)缉部(合)[ap]
(16)谈部(添)[iam]
(17)盍部(怗)[iap]
(18)耕部(青)[iŋ][yŋ]
(19)真部(先)[ian][yan]
(20)文部(痕魂)[en][uen]
(21)元部(寒桓)[an][uan]
(22)脂部(灰)[uei]
(23)没部(没)[uet]
(24)支部(齐)[i][yi]
(25)锡部(锡)[ik][yk]
(26)歌部(歌戈)[o][uo]
(27)月部(曷末)[at][uat]
(28)质部(屑)[iat][yat]
前人所谓古本韵,或只有洪音,没有细音;或只有细音,没有洪音。因此,即使是同部的字,如果与古本韵洪细不同,也必须改读,例如《诗经·魏风·伐檀》首章叶“檀干涟廛貆餐”,本来已经很谐和了,而江有诰还要读“檀”为徒连反,读“干”为“飦”(居言反),读“餐”为“迁”
,因为他认为元韵(包括仙韵)是古本韵。黄侃读来,正好相反,他对于“檀干餐”并不改读,反而读“涟”为“兰”,读“廛”为“檀”,读“貆”为“桓”,因为他认为寒桓韵是古本韵。其实江有诰、黄侃的古韵音值拟测都是错误的。如果上古“檀廛”同音、“干飦”同音、“涟兰”同音、“餐迁”同音,后来就没有分化的条件了
。
古本韵说是不科学的。语言是发展的。先秦古韵,经过两千多年的多次演变,决不能直到今天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古读。应该承认,绝大多数的先秦古韵音值到今天已经起了很大变化,乃至面目全非。这样拟测,才是合乎比较语言学原则的。
古本韵说又是和阴阳对转冲突的,例如段玉裁把鱼部拟测为[y],阳部拟测为[iang],黄侃把鱼部拟测为[u],阳部拟测为[ang],[uang],鱼阳元音不同,怎么能对转呢?黄侃的歌寒对转(o:an),之蒸对转(ai:eng)等,也有同样的毛病。古本韵说在阴阳对转问题上是到处碰壁的。
高本汉的上古韵部音值,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的古韵分部,基本上是采用王念孙、江有诰的;至于古韵音值的拟测,则是别开生面的。他的拟测如下表
:
② 高氏未立部名,部名是我加的。
③ 高氏元部细分为
n,an,ǎn等,这里只举其大概。下仿此。
④ 这些字很杂,“果妥尔”属我们的歌部,“绥火衰毁”属我们的微部,“此弭”属我们的支部。
⑤ 高氏文物真质四部收字相当乱,和我们不一致。
这里有许多问题要讨论。
(1)关于之支鱼侯宵幽六部
中国传统音韵学分为两派:考古派和审音派。考古派以顾炎武、段玉裁为代表,他们不承认入声独立;审音派以江永、戴震、黄侃为代表,他们承认入声独立。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也算考古派,孔广森认为除缉部外,古无入声,王念孙只承认月质缉盍四部独立,江有诰只承认月缉盍三部独立,不承认之支鱼侯宵幽六部的入声独立。章炳麟干脆否认这六部有入声
。
为什么考古派不承认之支鱼侯宵幽六部的入声独立,甚至不承认它们有入声呢?这是因为,这六部的字,平上去声和入声之间有密切关系,不但在谐声偏旁(如叔声有“椒”、寺声有“特”),而且在押韵方面(如《诗经·周南·关雎》“芼、乐”押韵,《小雅·大东》“来、服”押韵),都有不可分离的现象。我早年是考古派,没有把职锡铎屋沃觉从之支鱼侯宵幽六部中分离出来。后来我在 1954 年讲授汉语史,在拟测先秦韵部音值时遭遇困难。如果说,这六部在上古根本没有入声,这是讲不通的,因为如果是那样,后代这六部的入声从何而来?如果说,这六部虽有入声,但是这些入声字的韵母与平上声字的韵母相同,只是念得短促一点(段玉裁大概就是这样看的),那应该就像现代吴语一样,入声一律收喉塞音[ʔ]。那也不行。如果这六部入声收喉塞音,其余各部入声也应该都收喉塞音,那么,后来怎能分化为-k、-t、-p三种入声呢?事实逼着我们承认上古从一开始就有-k、-t、-p三种入声,而我只好承认之支鱼侯宵幽六部都有收-k的入声。于是我由考古派变成了审音派。
高本汉另有一种巧妙的拟测,他把之支宵幽四部的字都拟成入声字,平上去声拟测为-g,入声拟测为-k。我们知道,汉语音韵所谓入声字,是收塞音韵尾的,无论是-k、-g、-t、-d、-p、-b,都该认为是入声字。这样,高本汉不但不同于审音派,而且不同于考古派。考古派不承认这四部入声独立成部,甚至不承认这四部有入声,而高本汉正相反,他把这四部全都归到入声韵部里去,这与传统音韵学是格格不入的,而且是不合理的。
高本汉鱼侯两部各分为三类:鱼侯甲类是平上声字以及与入声不发生关系的去声,拟测为o,u;乙类是入声字,拟测为ok,uk;丙类是与入声发生关系的去声字,拟测为og,ug。这就做得很不彻底。“莫”声有“模”,“尃”声有“博”,鱼部入声不也与平声发生关系吗?“娄”声有“数”(“数”字有所矩、所句、所角三切),“具”声有“俱、
”(居玉切),“朱”声有“咮”(“咮”同“噣”,有都豆、陟救、竹角三切),“取”声有“趣”,“趣”又通“促”,侯部平上声不也与入声发生关系吗?陆志韦、董同龢都批评了高本汉的不彻底,他们把高本汉的鱼部甲乙两类并为一部,一律拟测为ag,侯部甲乙两类并为一部,一律拟测为ug。彻底是彻底了,但是更加不合理了。据我所知,世界各种语言一般都有开音节(元音收尾)和闭音节(辅音收尾)。个别语言(如哈尼语)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但是,我们没有看见过只有闭音节、没有开音节的语言。如果把先秦古韵一律拟测成为闭音节,那将是一种虚构的语言。高本汉之所以不彻底,也许是为了保留少数开音节。但是他的闭音节已经是够多的了,仍旧可以认为是虚构的语言。
把之支鱼侯宵幽六部拟测为-g、-k两种韵尾,也是站不住脚的。大家知道,汉语入声字的塞音韵尾都是一种唯闭音(只有成阻,没有除阻),叫作“不爆破”,唯闭音要听出清浊两种塞音来是困难的,它不像英语的塞音收尾一般是爆破音,清浊可以分辨出来,因此,高氏的-g、-k分立也是一种虚构。
高氏把平上去声拟测成为浊尾,入声拟为清尾(不但之支鱼侯宵幽六部是这样,其他各部也是这样),这样造成入声与平上去三声的对立,也是不对的。段玉裁说:“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段氏的话完全正确。黄侃赞成段氏古无去声之说,把与入声有关的去声字(即高氏收-g)都归到入声韵部里去,也是对的。高氏把关系密切的去入声拆成两类,把关系疏远的上去声合成一类,则是完全错误的。
(2)关于微脂歌物质月六部
高本汉对于微脂歌物质月六部的拟测,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脂微应分为两部,质为脂之入,物为微之入。高氏不知道脂微分立,这是他的缺点。
高氏于脂部字和歌部一小部分字都拟测一个-r尾,这是从谐声偏旁看问题。“斤”声有“旂”,“军”声有“辉”等,文微对转,高氏以为文部既收音于-n,微部(高氏并入脂部)应该收音于-r(-n与-r发音部位相同)。高氏的歌部甲,“果”声有“祼”,“尔”声有“狝”等,高氏以为可见-n、-r相通;“妥”声有“绥”,“衰”声有“蓑”(“衰”即“蓑”的本字)等,高氏以为脂微既收尾于-r,歌部甲也应收尾于-r。这些论据都是很脆弱的。现在我们把脂微歌三部拟测为-i尾,-i是舌面元音,不是也可以和舌面-n尾对转吗?
高氏把物质月各分两类,去声收-d,入声收-t,陆志韦、董同龢更进一步,把脂微两部也一律收-d。这个错误和高氏把之支鱼侯宵幽六部拟测为-g、-k的错误是一样的。唯闭音韵尾不可能有清浊音。上古去入为一类,不宜分为两类。陆志韦把歌部拟测为收-g,那更奇怪了。
(3)关于阴阳对转
孔广森阴阳对转之说,是很大的发明。阴阳对转,可以解释谐声偏旁,可以解释通假,可以解释合韵(不完全韵,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以“赠”dzəŋ叶“来”lə)。我们可以由此判断古韵拟测是否合理。高本汉把歌月元拟测为a:at(ad):an,侯屋东拟测为u:uk(ug):uŋ等,是合乎原则的
。至于他把鱼部拟测为o,却又把铎阳拟测为ak(ag):aŋ,那就不合乎阴阳对转的原则了,对于上古“莽”读如“姥”、“亡”读为“无”,就不好解释了。
(4)关于等呼
依照前人“古本韵”的理论,对于上古韵部音值的拟测,没有等呼的问题。因为如果古本韵是洪音,就没有细音;如果古本韵是细音,就没有洪音。古本韵只有一个等,没有几个等,所以没有等呼问题。但是,上文说过,古本韵的理论是不符合比较语言学原则的。一个上古韵部,到了中古分化为几个韵,那么,中古这几个韵的字的韵母在上古必然不完全相同,或者是韵头不同,或者是主要元音不同。高本汉采用的是后一种方式,即主要元音不同。试举先秦古韵元部为例:
开一
干安单叹看檀旦难残侃散
合一
官冠桓团潘钻算澣
开二
姦菅颜潸晏谏雁慢赧讪汕
合二
关还班蛮患惯串篡宦睆板
开二
间闲山简栈僝产办蕳涧
合二
顽
开三
轩言建楗键宪献
合三
元袁原源冤烦樊番喧怨反
开三
乾搴仙延绵邅免面贱羡变
合三
权拳圆宣缘喘卷眷绢
开四
边豜研肩前显见宴遍片
合四
涓駽县悬夐
这样,先秦古韵元部共有三个主要元音:
n,an,ǎn。这恐怕是不符合事实的。《诗经》用韵是谐和的(段玉裁有《古音韵至谐说》),绝不会是不同的几个元音通韵。我们不应该用拟测韵摄的方法拟测先秦韵部。现在我们采用的拟测是:同韵部开合四等的分别只是韵头的不同,不是主要元音不同。我们认为:开口一等无韵头,二等韵头e(或全韵为e),三等韵头
,四等韵头i;合口一等韵头u,二等韵头o,三等韵头
u,四等韵头iu。这样,先秦古韵元部的音值是:
开一寒 an
合一桓 uan
开二删山 ean
合二删山 oan
开三元仙
an
合三元仙
uan
开四先 ian
合四先 iuan
删山本是一韵,元仙本是一韵
,所以不必加以区别。其余各部照此类推。
此外还有一个唇音开合口的问题。在《广韵》反切中,唇音开合口的系统相当乱,主要是三等字。例如“变”字读方眷切,“眷”属合口,所以《韵镜》把“变”归入合口三等。其实“变”字应该属开口,高本汉把它归入开口三等是对的,《七音略》仙韵合三不收“变”字也是对的。高本汉解释这种唇音开合混乱的现象,认为合口呼是韵头圆唇,所以唇音开口字容易被误会为合口。高氏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所分的唇音开合口尚未十分恰当,例如他把“慢”字归开口,而“蛮”字归合口,“蛮、慢”同音异调,怎能有开合口的不同?应该认为,“蛮”字也属开口。《广韵》中一部分唇音合口三等字,应该改为开口三等。列表如下:
支韵
陂彼
脂韵 悲丕邳鄙嚭濞泌
真韵 愍
仙韵 绵免变褊缅面灭
庚韵 兵平明丙皿柄病命
昔韵 碧
以上关于先秦韵部音值的讨论,是为了说明本书的拟测系统的。
开一[ə] 哉来偲台莱才采载殆宰在怠改海能灾待财骀态辞旗字寺;备;霾薶埋
。
合一[uə] 佩鋂梅腜悔晦痗每媒倍;亩母;怪
。
开三[
ə] 丝治思淇姬蚩期埘贻其骐狸基时矣箕诗僛饴鼒苡趾子事沚汜以李里已耳齿止俟涘里杞士喜屺鲤耜祉芑试仕史使似恃梓耻起敏薿祀;鄙
秠丕。
合三[
uə] 訧谋尤丘裘邮牛紑友否有久右妇玖负旧疚祐肬侑;龟洧鲔。
开一[ək] 克得特北德忒则螣贼黑匐匿塞
默;革麦;戒
。
合一[uək] 国或惑;馘
。
开三[
ək] 识食翼式侧弋极饰力直息襋棘亿稷饬敕穑色亟嶷织;异意。
合三[
uək]
域蜮;囿彧牧伏福服,富葍。
开一[əŋ] 增憎恒崩朋腾登縢。
合一[uəŋ] 薨肱。
开三[
əŋ] 绳掤升兴承惩兢胜冰陾冯膺陵渑凌仍孕。
合三[
uəŋ] 弓梦雄。
开二[e]佳蟹解懈邂街厓崖睚。
合二[oe]卦挂
刲蛙鼃。
开三[
e]支知斯枝岐伎技雌此祇篪卑兒疧粺埤企跂翅只咫是氏。
合三[
ue]危规窥闚跬恚。
开四[ie]提隄鞮题倪鸡奚谿徯。
合四[iue]觿圭攜桂奎闺畦。
开二[ek]箦责册隔厄轭覈;隘派。
合二[oek]画。
开三[
ek]易辟刺揥適益讁蜴;赐譬臂避。
合三[
uek]役。
开四[iek]皙翟锡鬄甓鹝惕绩脊蹐蹢幦狄觅阋逖歷荻鼏;帝。
合四[iuek]。
开二[eŋ]嘤耕争。
合二[oeŋ]轰。
开三[
eŋ]成城盈征旌莹声清名正甥菁姓笙惊楹酲政程桢牲赢敬聘骋;驚。
合三[
ueŋ]萦营睘倾琼顷颖颍敬荆生甥笙牲平命领苹鸣令
。
开四[ieŋ]丁星青庭宁听冥定经屏灵泾馨刑霆零苓。
合四[iueŋ]颎坰扃炯迥。
开一[a]瘏乎乌都苏阇荼芦素壶租胡帑图涂徒辜怃屠徂罟祜土顾苦怒虎组五浒户杜盬怙鼓股酤午祖堵扈羖吐稌虏瞽鲁故岵固呼。
合一[ua]痡铺浦孤呱觚狐刳瓠污袴蒲匐补圃捕溥布怖。
开二[ea]家牙葭豝瑕騢马下夏稼暇斝假嘏祃雅迓。
合二[oa]华瓜寡夸譁誇跨。
开三[
a]车居诸虚旟琚著渠苴砠鱼
舆樗据去豫除虡洳书庐菹胥誉舒与沮袪莒处渚阻暑纾予许举所鱮鼠黍湑禦紵语藇羜旅御圉助茹绪秬且楚。
合三[
ua]吁夫虞娱肤盱羽雨舞甫父武踽栩麌黼赋冔脯噳瞿釜芋訏。
开四[ia]
罝邪且舍野。
开一[ak]莫恶度作落萚薄酢错阁橐咢壑雒柞诺恪;度暮恶露愬路鹭妒蠹。
合一[uak]濩穫鞹廓藿霍。
开二[eak]伯泽宅客格白柏赫貊。
合二[oak]獲虢。
开三[
ak]若脚郤著略掠斫;庶著。
合三[
uak]矍攫缚。
开四[iak]
夕石席蓆綌斁戟奕舄绎怿踖炙籍逆尺昔;夜射柘写。
开一[aŋ]冈颃镗臧雱唐堂桑汤杭旁狼荡苍稂刚藏傍仓抗伉丧康囊卬纲螗鸧芒行牂。
合一[uaŋ]黄荒肓簧光皇遑洸广。
开二[eaŋ]行虻盲彭衡珩亨祊羹庚梗。
合二[oaŋ]觥喤。
开三[
aŋ]伤将裳良凉央襄详长乡姜上疆爽梁粱阳墙扬翔昌瀼跄霜尝杨场飨羊斨享祥床痒浆章箱庆仰张让商璋相粮尚肠粻
鍚穰香庄养掌两向。
合三[
uaŋ]筐方亡忘防狂望房鲂王往贶。
开四[iaŋ]
兵英明盟炳景竞。
合四[iuaŋ]
兄永泳。
开一[ɔ]娄侯逅笱後耈口厚糇(饫)句鍭斗漏觏媾豆后。
开三[
ɔ]驹姝隅蹰驱殳濡渝枢榆刍株诹趣趋揄愚枸楰瘉侮树数主醹乳具孺咮句取附馵。
开一[ɔk]禄木谷族屋
鹿读毂仆穀卜霂沐;奏。
开二[eɔk]角椓
浊渥握岳。
开三[
ɔk]属欲狱足束玉辱曲藚续粟绿局;裕。
开一[ɔŋ]僮公东同蓬罿聪童功濛攻讧空恫菶幪唪动总控送洪。
开二[eɔŋ]双庞邦江尨巷降绛洚。
开三[
ɔŋ]墉讼从缝纵雝豵封庸容凶松龙充颙饔傭讻诵用邛共重衝枞镛鐘鍾廱豐巩勇尰竦丰。
开一[o]劳旄敖桃忉号膏蒿嗷刀藻盗耄到滔韬潦高咷逃骜蹈。
开二[eo]殽巢傚教。
开三[
o骄遥要飘]夭镳朝瑶苗摇挢消麃乔漂儦谣嘌鸮谯翘昭旐悄嚣鷮瀌笑小少摽沼炤照庙荛憍姚挠。
开四[io]苕膋哓窕寮恌潦。
开一[ok]凿襮沃翯熇乐;暴。
开二[eok]驳濯邈乐;罩貌。
开三[
ok]龠爵药躍削;曜燿。
开四[iok]翟栎的溺;弔。
合一[u]漕陶翿好袍矛綯裒櫜叟曹牢骚老牡道鸨茂栲考保皓慅枣稻草戊祷擣昊宝冒报。
合二[eu]
昴胶茅炮匏苞饱卯茆。
合三[
u]鸠洲逑流求逵休仇雠售悠滺遊裯犹舟忧游救脩抽瘳周收觩幽孚臭辀絿遒荍柔酬浮丑酒妯槱蹂酋刘优囚搜球旒诱手轨埽狩首阜魗杻簋缶懰受寿韭舅咎罶莠柳朽。
合四[iu]啸潇聊条蜩调鸟。
合一[uk]笃毒督裻;奥;告。
合二[euk]觉学礐嶨;觉。
合三[
uk]蓼淑轴宿匊燠薁菽畜复蹙俶肃穆祝六鞠覆育陆蓫腹竹肉熟目。
合四[iuk]戚迪籴;粜。
开一[əi]凯恺哀。
合一[uəi]嵬隤罍累枚靁雷崔推火罪穨。
开二[eəi]排俳。
合二[oəi]怀坏淮。
开三[
əi]衣依悲幾畿饑机希晞岂祈沂颀。
合三[
uəi]飞归绥薇违霏非妃畏
腓维推追围威尾燬毁鷕菲炜
遗衰帏。
开一[ət]龁纥;概溉慨忾爱僾。
合一[uət]忽兀軏没殁;寐妹内退悖。
开三[
ət]仡乞讫迄;塈既气。
合三[iuət]出卒述律聿遹弗茀拂;谓溃匮遂穟醉檖隧萃瘁蔚渭位费沸。
^
开一[ən]根痕艮恳垦很恨恩。
合一[uən]孙门奔啍昆存论鹑飧亹遯豚壺。
开二[eən]詵艰盼。
合二[oən]鳏。
开三[
ən]振缗殷贫巾勤旂闵晨
芹欣辰墐忍。
合三[
uən]麇春君陨漘闻谆雲员轮沦囷群
煇
物云雰熏芬川焚濆纯训顺问允愠。
开四[iən]先轸。
开二[ei]开
阶皆喈偕。
开三[
ei]私饥祁夷迟姨眉湄坻师耆毗麋伊资郿鸱祗死姊指几旨矢兕比佽履视匕穉妣秭美尸次咨洟纰。
合三[
uei]夔葵骙睽揆癸。
开四[
ei犀穧鳢泥。]妻萋荑蛴凄跻隮氐体荠济弟泲礼稊黎藜细
开二[et]戛黠八瑟栉;届。
开三[
et]疾实室七吉日栗慄襅一窒逸珌抑毕密秩匹;肄弃利淠四驷肆畀。
合三[
uet]恤;季悸。
开四[iet]噎袺襭节即耋结垤瓞;棣替戾翳逮。
合四[iuet]阕穴血;惠穗。
开二[en]蓁棒溱臻莘。
开三[
en人]蘋滨身信薪姻申仁粼邻骃亲陈臣宾矜民泯烬频神尽引。
合三[
uen]洵均询钧旬。
开四[ien]天田千颠年阗翩贤甸坚填电。
合四[iuen]渊玄。
开一[ai]紽歌何河他佗磋阿罗多荷莪瘥左俄傞那傩可瑳我拖贺左。
合一[uai]过磨薖吪和娑破讹祸。
开二[eai]珈麻加嘉鲨驾沙。
合二[oai]瓦。
开三[
ai]皮离施仪宜猗靡罹池陂缡锜椅驰罴议牺掎侈地哆尔祢迩瀰弥。
合三[
uai]为吹。
开四[iai]
嗟蛇。
开一[at]渴达葛闼褐曷;害大艾旆芾带盖丐。
合一[uat]秣茇拔阔活濊撮軷拨夺脱;外祋兑駾哕。
开二[eat]舝辖;败迈瘵虿拜。
合二[oat]刮;夬快哙狯话。
开三[
at]揭列烈栵桀孽朅偈灭烕舌杰哲蘖;憩厉逝泄晢晰勩愒世势艺。
合三[
uat]伐茷蕨惙月说悦阙發髮阅雪越;岁帨税吠卫蹶肺芮。
开四[iat]蔑絜洁截偰;契。
合四[iuat]缺决玦抉;嘒。
开一[an]干叹乾檀餐安单残啴瘅亶旦岸粲罕烂衎翰汉难。
合一[uan]宽
管冠栾摶莞丸漙痯泮馆涣贯乱锻段。
开二[ean]颜姦菅谏板雁晏慢蛮班;间蕳涧闲僴简山讪。
合二[oan]关还儇丱。
开三[
an]言展涟迁廛旃然焉轩宪僊献连
虔梴洒浼鲜践愆彦羡衍幝偃。
合三[
uan]袢媛垣园鬈卷悁原幡怨樊反远燔嫄繁宣藩番转选喧貆谖阪愿婉援。
开四[ian]肩典禋霰宴燕。
合四[iuan]县涓悬犬畎。
开一[əp]合荅蛤沓遝杂飒。
合一[uəp]纳軜。
开二[eəp]洽。
开三[
əp]揖蛰及湿邑隰翕濈集缉入辑急立泣笠苙粒。
开一[əm]三南耽骖湛男。
合一[uəm]冬潨宗宋。
开二[eəm]咸鹹缄減黯掺。
合二[oəm]降绛洚。
开三[
əm]林心音葚衿钦阴芩琴駸谂壬煁饮谌谮簪临深琛綅黮寝锦甚枕。
合三[
uəm] 风中宫虫螽忡禯穷冲躬戎浓融终崇仲隆豐;凡。
开四[iəm]忝簟念僭。
合口呼一、二、三等到战国时代分化为冬部。“凡”字除外。
开一[ap]盍阖嗑蹋榻臘。
开二[eap]甲狎匝压。
开三[
ap]葉涉韘业捷猎馌烨厌劫怯胁;聂慴讋妾。
合三[
uap]法乏。
开四[iap]叠牒蝶燮协荚侠挟。
开一[am]谈惔涵甘餤蓝菼敢萏滥。
开二[eam]岩斩监谗槛。
开三[
am]瞻詹襜俨贬淹炎箝掩险俭检盐沾阎廉谄占冉髯染歼佥渐严剑欠。
合三[
uam] 犯范範氾泛。
开四[iam]玷恬铦点兼谦蒹嫌歉。
《王风·君子于役》(节录)
君子于役,不知其
[g
ə]。
曷至
[tsə]?
鸡栖于
[ʑ
ə]。
日之夕矣,牛羊下
[lə]。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
[s
ə]?
《魏风·伐檀》(节录)
坎坎伐
[p
uək]兮,
寘之河之
[
ək]兮。
河水清且
[d
ək]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
[
ək]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dək]兮?
彼君子兮,不素
[ȡ
ək]兮。
《小雅·无羊》(节录)
尔牧来思,以薪以
[ȶəŋ],
以雌以
[ɣ
uəŋ]。
尔羊来思,矜矜兢
[k
əŋ],
不骞不
[pəŋ]。
麾之以
[kuəŋ],
毕来既
[ɕ
əŋ]。
《小雅·小弁》(节录)
鹿斯之奔,维足伎
[g
e]。
雉之朝雊,尚求其
[ts‘ie]。
譬彼坏木,疾用无
[ȶie]。
心之忧矣,宁莫之
[t
e]。
《鄘风·君子偕老》(节录)
玼兮玼兮,其之
[diek]也
a
。
鬒发如云,不屑
[diek]也
b
。
玉之瑱也,象之
[t‘
ek]也。
扬且之
[siek]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
[t
ek]也。
《小雅·节南山》(节录)
不弔昊天,乱靡有
[dieŋ]。
式月斯
[ʃeŋ]。
俾民不
[nieŋ]。
忧心如
[d
eŋ]。
谁秉国
[ʑ
eŋ]?
不自为
[ȶ
eŋ],
卒劳百
[s
eŋ]。
《大雅·韩奕》(节录)
韩侯出
[ts
],
出宿于
[da]。
显父饯之,清酒百
[ɣa]。
其殽维何?炰鳖鲜
[ŋ
a]。
其
维何?维笋及
[
ua]。
其赠维何?乘马路
[k
a]。
笾豆有
[ts
a]。
侯氏燕
[s
a]。
《小雅·楚茨》(节录)
执爨踖
[tsiak],
为俎孔
[ʑiak],
或燔或
[ȶiak]。
君妇莫
[mak],
为豆孔
[ɕiak]。
为宾为
[k‘eak]。
献酬交
[ts‘ak]。
礼仪卒
[dak],
笑语卒
[ɣoak]。
神保是
[keak]。
报以介福,万寿攸
[dzak]。
《大雅·公刘》(节录)
笃公刘,匪居匪
[k‘aŋ]。
乃埸乃
[k
aŋ],
乃积乃
[ts‘aŋ],
乃裹餱
[l
aŋ],
于橐于
[naŋ]。
思辑用
[kuaŋ]。
弓矢斯
[t
aŋ],
干戈戚
[ʎ
aŋ]。
爰方启
[ɣeaŋ]。
《唐风·山有枢》(节录)
山有
[ɕ
ɔ],
隰有
[ʎ
ɔ]。
子有衣裳,弗曳弗
[l
ɔ];
子有车马,弗驰弗
[k‘
ɔ]。
宛其死矣,他人是
[ʎ
ɔ]!
《召南·行露》(节录)
谁谓雀无
[keɔk]?
何以穿我
[ɔk]?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
[ŋ
ɔk]?
虽速我
[ŋ
ɔk],
室家不
[ts
ɔk]!
《小雅·车攻》(节录)
我车既
[kɔŋ],
我马既
[dɔŋ]。
四牡庞
[beɔŋ],
驾言徂
[tɔŋ]。
《卫风·硕人》(节录)
硕人敖
[ŋo],
说于农
[keo]。
四牡有
[k
o],
朱
镳
[p
o],
翟茀以
[d
o],
大夫夙退,无使君
[lo]。
《大雅·桑柔》(节录)
为谋为毖,乱况斯
[s
ok]。
告尔忧恤,诲尔序
[ts
ok]。
谁能执热,逝不以
[deok]?
其何能淑?载胥及
[niok]!
《鲁颂·泮水》(节录)
思乐泮水,薄采其
[meu]。
鲁侯戾止,在泮饮
[ts
u]。
既饮旨
[ts
u],
永锡难
[lu]。
顺彼长
[du],
屈此群
[ȶ‘
u]。
《小雅·小明》(节录)
昔我往矣,日月方
[
uk]。
曷云其还,政事愈
[ts
uk]!
岁聿云莫,采萧穫
[ɕ
uk]。
心之忧矣,自诒伊
[ts‘iuk]!
念彼共人,兴言出
[s
uk]。
岂不怀归?畏此反
[p‘
uk]!
《周南·卷耳》(节录)
陟彼崔
[ŋuəi],
我马虺7[duəi]。
我姑酌彼金
[luəi],
维以不永
[ɣoəi]。
《邶风·日月》(节录)
日居月诸,东方自
[ȶ‘
uət]。
父兮母兮,畜我不
[ts
uət]。
胡能有定?报我不
[ȡ
uət]!
《魏风·伐檀》(节录)
坎坎伐
[l
uən]兮,
寘之河之
[ȡiuən]兮。
河水清且
[l
uən]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
[k‘
uən]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ʑ
uən]兮?
彼君子兮,不素
[suən]兮!
《大雅·板》(节录)
天之方
[dziei],
无为夸
[b
ei]。
威仪卒
[miei]。
善人载
[ɕ
ei]。
民之方殿
[x
ei],
则莫我敢
[g
uei]。
丧乱蔑
[ts
ei],
曾莫惠我
[
ei]。
《唐风·山有枢》(节录)
山有
[ts‘
et],
隰有
[l
et]。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
[ʃet]?
且以喜乐,且以永
[ȵ
et]。
宛其死矣,他人入
[ɕiet]!
《小雅·雨无正》(节录)
如何昊
[t‘ien],
辟言不
[s
en]!
如彼行迈,则靡所
[
n]。
凡百君子,各敬尔
[ɕ
en]。
胡不相畏,不畏于
[t‘ien]!
《大雅·凫鹥》(节录)
凫鹥在
[ʃeai],
公尸来燕来
[ŋ
ai]。
尔酒既
[tai],
尔殽既
[keai]。
公尸燕饮,福禄来
[ɣ
uai]。
《商颂·长发》(节录)
武王载
[bat],
有虔秉
[ɣ
uat]。
如火烈
[l
at],
则莫我敢
[at]
a
。
苞有三
[ŋ
at],
莫遂莫
[dat],
九有有
[dziat]。
韦顾既
[b
uat],
昆吾夏
[g
at]。
《魏风·伐檀》(节录)
坎坎伐
[dan]兮,
寘之河之
[kan]兮。
河水清且
[l
an]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
[d
an]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x
uan]兮
彼君子兮,不素
[ts‘
n]兮
《王风·中谷有蓷》(节录)
中谷有蓷,暵其
[ɕ
əp]矣。
有女仳离,啜其
[k‘
əp]矣。
啜其
[k‘
əp]矣,
何嗟
[g
əp]矣!
《大雅·云汉》(节录)
旱既大甚,蕴隆虫
[d
uəm]。
不殄禋祀,自郊徂
[k
uəm]。
上下奠瘗,靡神不
[tsuəm]。
后稷不克,上帝不
[l
əm]。
耗斁下土,宁丁我
[k
uəm]。
《诗经》时代,冬侵应该合韵。严可均古韵十六部,冬侵合韵。章炳麟晚年也主张冬侵合韵
。他们是对的。这样,《七月》协“冲、阴”,《公刘》协“饮、宗”,《荡》协“谌、终”,都得到了解释。至于《文王有声》二章,段玉裁认为协“功、崇、豐”,其实“功”字不入韵,“豐”则是侵部字
。到了战国时代,侵部分化为侵冬两部,开口呼属侵,合口呼(韵头u、iu)属冬。
《卫风·芄兰》(节录)
芄兰之
[ʎ
ap],
童子佩
[ɕ
ap]。
虽则佩
[ɕ
ap],
能不我
[keap]?
《小雅·节南山》(节录)
节彼南山,维石岩
[ŋeam]。
赫赫师尹,民具尔
[ȶiam]。
忧心如
[dam],
不敢戏
[dam]。
国既卒
[t eam],
何用不
[k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