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棋牌

QI PAI

有道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用朴素的描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您只有衣食无忧,才会有精神追求。物质生活没问题了,人们就总会想玩儿点什么,古今中外皆是一理。

现在咱们玩儿的东西多,光游戏就有很多种。我呢,不擅长玩儿,但是干我们这行的有时候得研究,“说相声的肚是杂货铺”嘛。您看我们有个传统相声叫《打牌论》,我从来不打牌,但是我得知道打牌是怎么回事儿。打麻将呢,我也能坐那儿跟人玩一玩,也知道哪个对哪个,但是多精明,谈不上,就落了个知道怎么回事儿,但自身没兴趣。

咱今天聊一聊能玩儿的游戏。我归纳了一下,大约有那么五种。

第一种属于运动型的。踢球,跳舞,掰个手腕,活动活动身体,出点汗回家一洗澡,挺开心,又舒服。

第二种是电子游戏。《超级玛丽》《坦克大战》,反正您让我说,我就知道这几种,最熟悉《超级玛丽》,玩得还不好。反正就是这一类。

第三种是比较综合的,简单的像“你画我猜”“传声筒”,靠的是脑力和肢体的协调。还有一些复杂的需要规定情境,什么悬疑啊,角色扮演啊,动手的动脑的元素都包含在里面,像“密室逃脱”就算这种。

第四,就是酒桌上玩儿的,什么“成语接龙”“动物园有什么”“海盗船长”,一说您就知道。

第五种可以说是时下最流行的,叫桌游。什么《三国杀》《狼人杀》《剧本杀》,这个“杀”那个“杀”,还有《大富翁》,不说家喻户晓,起码玩过的人不在少数。当然还有一个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桌游——麻将,玩这个的就更多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除了麻将以外,还有好多桌游的影响也很大,咱们挑几个经典的说。

《聊斋志异》,我说评书说相声都没少提,我挺喜欢。

里面有一篇叫《梅女》,故事里面的女主人公就叫梅女,身世十分凄惨,出场就是以一个吊死鬼的身份出现的。别看都变成鬼了,还得不到解脱,后来在一个书生的帮助下才脱离苦海,有时间您可以看看这篇故事,写得很精彩。里面提到梅女会的才艺很多,其中有两个重点介绍了。一个是“交线之戏”。什么叫交线之戏呢?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翻绳儿。

给这个梅女一根绳,两分钟给你翻出四个火影忍者——就这么厉害。还有一个,就是这姑娘会玩一种桌游叫“打马双陆”。

“打马双陆”就是双陆棋。因为双陆棋的棋子叫“马”,所以下双陆棋又叫“打马”。双陆棋的历史很长了,最早起源于中东,有人说是埃及,有人说是巴勒斯坦,但总之都是中东那一块儿。在中国的起源也有两种说法。宋朝人高承编写的《事物纪原》记载:“陈思王曹子建制双陆。”说这双陆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发明的。但是潘自牧《记纂渊海》记载,“双陆乃出天竺”。他说双陆棋是从古代印度传进来的。不管哪种说法吧,反正中国人玩双陆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双陆棋长什么样啊?先说外国的。国际上流传下来的双陆棋现在有统一的制式,黑白各十五个子儿,俩骰子。棋盘也是黑白两色,分成两个部分,上面画上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每部分各十二个,一共是二十四个三角形。下的时候,先打骰子比点儿,点数大的先走,玩法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胜负规则简单,就是撒骰子看点儿,是几点就走几步,谁先把自己的棋子都挪出棋盘去就算赢。说它复杂,是因为这其中的走法变化多端,像围棋,像跳棋,又像飞行棋。走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对方的棋子设置障碍,不让对方走。总之是千变万化,奥妙无穷。

中国的双陆玩法跟这个差得不太多。唐朝人有一本叫《宣室志》的书,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秀才做梦,梦见十五个老道跟十五个和尚在那儿排兵布阵,这位也是,第二天醒来就顺着梦里的记忆找,结果还真找出一副双陆棋来。故事真假且不论,显然他这副双陆棋也是三十个子儿。而且根据考古挖掘,有实物证明。1974年辽宁就出土过一副辽代的双陆棋,那副就是三十个子儿,印证了史书的记载,也说明双陆棋是一种各民族都喜欢的游戏。

说到这儿,我再补充一个双陆棋的规则。就是双陆棋比赛有时候也是要靠点数算胜负的,跟拳击一样,一上来双方都有固定点数,看情况往下减。不一样的是,拳击点数多的算赢,双陆点数少的算赢。为什么要补充这个?就是接下来咱们要讲的故事跟这个规则有关系。

《资治通鉴》里有一段记载,说唐中宗李显“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意思是说,李显跟自己媳妇韦后,还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仨人关系不错。好到什么程度呢?武三思没事进宫里串门儿,皇上让他跟自己媳妇下双陆棋,然后自己在旁边给这俩人算点数,看着就这么其乐融融。这还没什么,后面还有一段记载“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意思就是因为武三思跟韦后俩人关系不错,所以武家的势力在武则天死后又恢复了。在这儿咱们要说一嘴,这段记载里面那个“三思遂与后通”的“通”字,很多人直接理解为“有染”,所以都说李显引狼入室,下盘棋把自己绿了。咱们说,这倒未必,因为这个“通”有好几种解释。韦后和武三思俩人有利益上的合作是肯定的了,但是其他方面有没有互动就未必了。

说完了双陆,咱们再说另一种桌游,叫升官图。光提这三个字,您可能觉着像相声名儿。这样,咱们换三个字——“大富翁”,这回您明白了吧?没错,升官图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大富翁”。据明朝人朱国祯写的《涌幢小品·选官图》中记载:“今之选官图,唐人谓之骰子选格。”里面说的“选官图”就是升官图。根据这一记载可以判断,这个游戏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玩开了。

那么这款“大富翁”怎么玩儿呢?玩法很简单,没有《大富翁》里面那些什么地产证啊,钱啊,股票啊,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一张图纸和三粒骰子。图纸上画满了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官职,一般是从“白丁”开始。白丁都知道吧?刘禹锡的《陋室铭》里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没官没品,可能连秀才都不是,《三国演义》里管这个叫“白身”。这是最初始的一格。顺着这一格从外面一格一格、一圈一圈往里走,走到最中间的位置,就是图里面最大的官职,一般就是“三公”之位——太师、太保、太傅。谁先走到这儿了,谁就算赢。

众所周知,《大富翁》里面走几格、谁先走,都是靠掷骰子决定,升官图也一样。但是升官图里的骰子是特制的,投出来的数字,分别对应“德”“才”“功”“赃”四档,代表做官时候的四种表现。如果是“德”“才”“功”,您就往前走;如果是“赃”,您就得往后走。所以说这里面还有一点教育意义,告诫人们做官不能贪赃枉法。

升官图历经演变,每朝每代也都不一样。清朝的时候,它的普及度达到了顶峰,家家户户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必玩升官图。据《海云堂随记》记载:“年除日、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口上商民玩叶戏、扑老鸡、掷升官图、打满地锦者,在在皆是。”一直到民国,人们还玩这个游戏,而且那时候图纸上的内容据说是最丰富的,初始状态是小学生,最后一直走到大总统。后来有人还说,九十年代有一款电脑游戏叫《虚拟人生》,就是根据这个做的。

有朋友问了,既然民国人们还在玩儿,现在怎么不玩儿了?很简单,就是这个游戏虽然对人们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但它还是潜移默化的有一些“做人就图个升官发财”的心理暗示。它不像《大富翁》,《大富翁》有一定的经营模式在里面,多好的局面,也许也会因为自己一时大意而变得身无分文;多差的局面,也能因为自己努力而力挽狂澜。而升官图纯是靠运气。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对这种宿命论的东西就开始摒弃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游戏不断地传入、产生,这种老游戏也就被淡忘了。不过据说港澳台一些地方还在玩儿,有机会您可以去看看。

最后咱们再说一种桌游,现在还有人在玩儿。不过年轻人玩儿的少,都是上岁数的老太太玩儿的多,尤其是在我们天津,很有影响力。常听相声您就知道,有一段经典节目叫《打牌论》,我们的前辈名家郭荣启先生说得好,当中提到了一个天津老太太玩儿的游戏叫“卫什胡”。

卫什胡,有的地方也叫“长牌”“逗根儿”,天津管玩这种牌叫“斗牌”。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童年记忆呢?小的时候,父母上班儿,家里老人帮着带孩子。过去老人带孩子不像现在,去什么游乐场,家里也没那么多孩子可以玩儿的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就都放羊了,小点儿的就带在身边。可老太太们自己也得消遣娱乐啊,带着孩子就到牌场上了。很多孩子都是在奶奶、姥姥的牌场上长大的。我有印象,小的时候在我姥姥家,一帮老太太在那儿跟我姥姥玩纸牌,嘴里都不闲着。

咱们再说这卫什胡。现在的卫什胡一共是一百三十二张牌,早年是纸质的,现在好像是塑料的了。长大概有十公分,宽有三公分左右,印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也分万、饼、条子,跟麻将的玩法一样。麻将的前身叶子牌、马吊牌,也是长牌的原型,所以它们的一些元素被继承了下来。比如《绥寇纪略》记载,“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c里面提到的赵宋时期的山东群寇,就是《水浒》的一百单八将,现在的长牌上面也有这类元素。除此之外,上面还有《白蛇传》的元素,比如白蛇、青蛇、和尚这三个形象也各有四张牌。

类似这种制式的长牌游戏,其他的地方也有。比如说四川长牌,这个牌的玩法又不一样了。但是总之,这种纸牌类的桌游,全中国各个地方比比皆是,一方面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咱们中国人懂得享受生活的一种精气神儿。 fx3a8ehAoQoN4E1Y+wYnDV0RV7NCJw9J/cxKmAIkGhMelS9Ncea3zELBqhhKXh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