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报国 知识为民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历史传统。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受益者,胡鞍钢从治学伊始便以“知识报国、知识为民”为终生己任和不渝矢志,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作为一名清华教授,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是知识的生产者、创新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胡鞍钢在研究中以破解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难题为动因,以实现富民强国的伟大复兴梦为宗旨,教学中始终肩负着为国为民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的义务与使命,不断践行“知识报国、知识为民”的理念。

在从事国情研究与国策研究的近30年里,从专业化到知识化,从知识创新到知识集成创新,从专业成果到思想成果,从个人研究到团队研究,从个人智慧到集体智慧,从国内影响力智库到国际影响力智库,胡鞍钢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2年1月12日,胡鞍钢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办成立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当好“大学外脑”“学术智库”。他对其发展提出目标,要成为国家未来目标的“瞭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看得更准。

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国情,就不可能提出成熟的国策建议。

同自然科学的“硬知识”“硬科学”相比,国情研究是“软知识”“软科学”,但在胡鞍钢看来这恰恰是“精神原子弹”,和“物质原子弹”同等重要,而且不能从他国进口,只能由中国学者发明制造。胡鞍钢开创和从事的国情研究(即当代中国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性的领域。他思想敏锐,对中国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没有将研究的方向局限在过去的学科框架内,而是综合各个学科方法,从而引领中国问题研究方向。最为可贵的是,胡鞍钢不仅始终保持着思想上的推陈出新,而且带领团队,激发学界对于中国国情研究的不断创新。

胡鞍钢长期从事中国国情、宏观经济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是我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近年来,胡鞍钢已经成为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著名中国学者,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界与国际科学学术界交流对话的重要代表,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其专著《2020中国》已被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纳入“中国思想者”丛书正式出版。胡鞍钢说,之所以要撰写著作,就是想在欧美学术界的主流阵地上发出“中国声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外大学和智库的参考材料。让学术研究惠及国家与人民的同时,也影响国际与世界。

在清华执教多年,胡鞍钢觉得自身与清华精神的最大契合点就是“自强不息”。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打胰岛素维持,严重时还要住院治疗。但他还要在这个束缚下去做自己想做、愿意做、擅长做的事,也就是他念念不忘的国情研究和教书育人。他说:“这是我人生中做的两件大事,如果把这两件事做好了,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很重要的目标和价值。前者使国家人民受益,后者使青年学生受益。”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庆国说,胡鞍钢不只是学者和研究者,更是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做事的一名好党员。他从不说教,身体力行高标准示范。他身体不好,但每天都要写很多东西,思考很多问题,谈起专业话题总是很兴奋,他对专业的专注和投入甚至超过了十八九岁青年人的状态。他的专业研究走在前面,对国家战略层面具有积极影响,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高校教师。跟他在一起就感觉到他的“车”走得很快,只有把步子迈开,才能跟上他的步伐。他永远都正面看待问题,充满正能量,受他人格魅力感染,会自觉养成一种担当精神。 z2m0BuINBEJIEiegFe6i2sYv30zKUu6A/rO8g7xHV64NZ2xv+Ws61/L/OFi1go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