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者,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教书育人的故事,是大学校园中最动人的故事。

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清华大学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所讲到的:“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清华近110年的历史长河里,名师荟萃、鸿儒云集,他们爱国爱校的赤子情怀、倾心育人的大师风范、严谨治学的扎实作风,积淀为清华教师的宝贵精神传统。尽管岁月流逝,但始终代代相传,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精选了近10年在清华新闻网和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发表的84篇人物报道,以发表时间为序,汇集为这本《清华师者》,讲述84位师者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动人故事。

师之大者,为国为民。89岁的张光斗先生为了严把三峡工程质量关,坚持爬上40多米高的脚手架检查导流底孔施工质量,直爬得两手发凉、两腿发颤,给在场的建设者和学生上了生动难忘的一课。

师风师德,代代传承。化工系金涌、魏飞、张强老师是师门三代。他们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并让这种精神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课题组中走出了9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和8位学术新秀。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计算机系邓俊辉老师说:“每代人都有其伟大之处,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们去实现他们的伟大”,要“尽最大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倾听其心声,助力其成长”。

立足前沿,科教融合。航天航空学院张雄教授坚持在学术上蓄好“一缸水”,把自己在科研中关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和意义。

以课育心,以教载道。中文系孙明君教授从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入手,启发学生,唤醒他们心中的诗意,打开研习文化的一扇窗。

以赛促教,精益求精。每届“青教赛”的备赛过程,都是老、中、青三代教师集中研讨教学理念、淬炼教学艺术的“练功”之旅。130多次试讲,三四百张幻灯片,即使吃饭也塞着耳机倾听自己的讲课录音查找纰漏……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蕉通过精心打磨,用扎实的内容、精彩的思辨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学生。

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感人故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唯佳至今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雨夜,吴良镛先生披着雨衣冲进他在三号楼的宿舍,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的情景。还有一位博士生曾满怀深情地这样写道:“我无法忘记吴先生带着我完成的一次古都之行。他这么大的年纪,领着我从北京古城的景山到什刹海,在葱葱绿荫的胡同里穿行,还买了一块特别好吃的烧饼让我品尝。那一刻,我深知他心中巨大的爱,我对这个城市的爱也被他点燃。”

清华的老师们常常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自己最大的幸运。而清华和学生们的幸运则在于,园子里始终有这么一批既站在学术前沿,又把教书育人看得最重的师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做好教学这个“良心活”,培育出一批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一流大学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清华师者的动人故事还在不断涌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写好这些教书育人的故事。谨以此书献给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 5DeyW6IWqGIKaXH5xJ1kFiFCHaxBZ/I5ZknBNkvXJ95uXDfhEY18+GMtlQlxKi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