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学会学习,才不会事倍功半

一位学生通过班级的“交流箱”给我写了一封信,倾诉他在学习方面的苦恼,信上写道:

老师,我是个非常珍惜时间,也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却始终都不理想。人们常说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可为什么我觉得我的付出却换不来任何回报呢?那些每天有时间打篮球、看动画片的同学,考试分数却总能比我高,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许我天生就不适合学习吧……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类似情况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十分刻苦用功,甚至连课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别人在做游戏,他在学习;别人在打闹玩乐,他在学习;甚至每天晚上别人都已经进入梦乡了,他还在灯下看书做题——可成绩偏偏就是上不去。

按理说,都已经这样勤奋了,学习成绩应该非常优异才对,可为什么付出却没有回报呢?难道真像这位苦恼的学生所说的,他们“不适合学习”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然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不适合”学习的。那么,这些付出与回报永远不成正比的学生们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找对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把学习效率提高。比如学弹钢琴,你得先读懂琴谱,知道每个琴键所对应的音符,搞懂这个规律之后再遵循规律勤加练习,这样才能算是“学会”弹钢琴。如果你不去看琴谱,不去研究每个琴键的音阶,只是一味地埋着头去弹,那可能连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你到底在练习什么。

那些在学习上投注了大量时间却无法获得相应回报的学生正是如此,他们的问题就出在以为只要肯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就叫作“勤奋”,以为只要一味地埋着头看书、做题,就能获得好成绩。但实际上,从学习的效果来说,这样的学生恰恰是最“懒惰”的。他们的懒惰在于不肯动脑子去思考,去探索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在任何一个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学生绝对不会是看上去最刻苦、最忙碌的学生。人的精力和脑力就像是一条橡皮筋,长久处于紧绷状态的话,结果只会有两个:要么断掉,要么失去弹性。想要让这条橡皮筋保持弹力,就必须懂得在拉紧与放松之间交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劳逸结合。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脑也同样如此。据生理学家研究显示:在一天中,早晨通常是大脑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大脑的记忆效率是最高的;而起床之后的3~4个小时,也就是大约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通常是人一天之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在这个时段里,人的思维能力、体力和精力都达到一个最高点;下午1点到2点左右则是脑力与体力都较低的时段,需要放松和休息;到下午3点到6点之间,大脑的活动又会开始趋于兴奋;晚上8点到9点之间,大脑的记忆力再次达到一个高峰。

当然,每个人的生物节律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按照这个规律来进行学习安排,而是要告诉大家,大脑的活动是呈波浪线型发展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要懂得帮助孩子摸清自己的状况,找到高峰期和低谷期。在低谷期就进行适当的放松,养精蓄锐,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和脑力在大脑活动的高峰期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优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对方法,总结规律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学生做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题,而不去进行思考、总结,让知识进入大脑,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做再多的题也是毫无用处的。

所以,家长们请记住一句话:真正优秀的学生不需要每一分钟都去学习,但必须保证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效果。 nOqCdabQTUhh44erYnhWNwDy3qkEdt+l2E3P2IHqUUKjm2g+Uw8010Qux19Hbk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