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汉宫三宝

无论是张让、蹇硕他们,还是王允、何进与袁绍这些人,都在忧心忡忡地忙碌着各自的事情。

而皇帝也在宫里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太尉杨彪今天有急事请示皇上,侍卫领着他四处找寻不着。众人绕到后宫,只见宫门紧闭。有随从从大门的缝隙向里面张望,只见后宫里新造了各式建筑,都是仿造洛阳街市的大小商铺。太监们穿着粗布衣衫,扮成摊贩;嫔妃宫女或者扮成各色商人,齐声叫卖,或者扮成逛街的女客,挑选货品;还有的扮成卖唱耍戏等等。众人到处寻找的这位皇上,正挤在里面跟宫女们嬉笑打闹。

杨彪听到随从的话,大为恼怒,让随从走开,自己凑了上去,向里面仔细观看。他看见了皇上正穿着胡人客商的衣服,在这个集市上到处走来走去,一会又走酒店里饮酒,一会又与店主吵嘴打闹,真是好不开心。有随从议论说,那些店铺里摆的货物都是珍奇玩物,被贪财的太监以及宫女们不知偷去多少,而皇帝知道此事,却只是笑笑,并不理会。

杨彪喝令侍卫将门打开,放他进去。可侍卫们没有人理睬他。

宫中当值的主官诡异地眨着眼睛,冲杨彪拱手说道,“太尉大人,下官劝您这时不要进去。皇上说过的,不管是谁,在这时候进去打扰他的,一律先杖责四十。”

杨彪瞪着他说,“你敢打老夫?”

那官员陪着笑,对杨彪说,“下官不敢,但这是为了大人您好。大人难道就不能等个片刻,再来一趟吗?”

杨彪恼怒至极,气呼呼地甩袖走了。

原来,皇帝平日里深居内宫,对没完没了地处理政事,早已经没有了兴趣。他把一切大小事务全都交给张让、何进与杨彪他们,自己只在他们出现争端的时候,不得不出面调解一下。如果哪一方做的太过出格,皇帝也会大发脾气,严加惩处。

他这是在效防桓帝,把政务都交给了宦官和大臣们,自己在中间牵扯平衡。他觉得这才是充满智慧的为君之道。这位皇帝曾经成功地借用宦官之手,除去了他深为忌惮的大将军窦武,然后又利用李膺这些所谓的名士,用舆论去牵制曹节他们这些宦官。

然而他打心里最喜欢的几件事情之一,就是找寻各种各样的乐趣。他从来没有见过驴这种动物,一个有心的小黄门,从宫外精心挑选了四头毛色油亮的驴,带进宫里后。皇帝见了爱如至宝,每天必定驾着驴车在宫内到处游玩。皇帝喜爱驾驴车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京城许多官员士大夫竞相模仿,引以为时尚。一时间京城驴价飞涨,甚至一驴难求。

开心之余,皇帝偶尔也会想想一些正经的事情。最近他不知为什么,心头总是涌起以前的记忆:永康元年,先帝驾崩,先帝的皇后窦妙临朝问政,因为桓帝无子继位,窦妙与她父亲窦武等人商议之后,选择了自己,解渎亭侯刘宏,来继承大统。

他直到现在,都想不清楚究竟为了什么,窦武他们会选择了自己。他想,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见过窦武他们几次,而且表现地极其恭敬,所以他们对自己有点好感,又或者自己给他们的印象就是温顺怯懦罢?每每想到这里,皇帝就会冷笑一下。

后来窦皇后派遣奉车都尉曹节他们,到封地河间国来迎接自己去京城,就这样认识了曹节。

他经常回忆第一次见到曹节的那一幕,自己对曹节立即充满了好感和信任。曹节是那么得谦恭,那么得体贴,时时安慰惴惴不安的自己。作为极其普通的王族一员,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能坐上帝国至高无上的龙椅。他后来听到了各种非议和诽谤,“一步登天”这个词,从此就是自己最大的忌讳。

只有曹节,通过他雄辩的言辞,和真正的忠诚,让自己明白了,原来自己是天命所归!从此自己有了皇上的尊严、自信和威仪。

那以后大将军窦武因定策有功,窦氏族人因而加官进爵,权倾朝野。窦武任命了亲信陈蕃担任太傅和他共同主持朝政。陈蕃一旦上位,立即启用了大量在先帝时受到禁锢处罚的士人。

而他们做这一切,从来没有跟自己这个皇帝商量过。哪怕自己其实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可他们连表面的敷衍都没有装一下。

皇帝常常回想,幸亏曹节当时及时地提醒了自己,他们这是把自己当作掌中玩物。真是一语中的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以后自己一天天对窦武他们越来越不满。具体为了哪一件事情,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在那一天,自己终于同意了曹节、王甫他们的请求,要一起对付窦武、陈藩这些让他非常厌恶的人。

再以后就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窦武、陈藩他们被一一除去。皇帝对他们那些人和事情,从来不愿意去回忆。窦、陈二人对他来说,不过就是皇宫里刮过去的一阵风,都已经不存在了。

而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即位后的当夜,皇太后颤巍巍地将几件洛宫至宝交给了自己,第一件当然是传国玉玺,然后就是三件装在宝盒里的镇宫之宝。

第一个宝盒,皇太后让自己跪接。打开后,里面是一把镶有七彩宝珠的利剑。皇太后说,这就是‘帝道之剑’。每十二年磨砺一次,剑刃常若霜雪,光彩照人。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斩蛇剑”,是高祖当年开国的利器。高祖离世前,留下遗言给后代君主:看到此剑,犹如见到高祖本人;一定要牢记高祖开国的艰难,是以“武”夺到的天下,千万不能失去对武力和军队的绝对控制。

第二个宝盒,里面居然是一个尺寸巨大的旧草鞋。皇太后看着一脸惊异的自己,郑重地说:这是先圣人孔子周游列国时穿过的草屐。是当年董仲舒,从孔庙那里费尽了口舌,才借来的“孔子屐”。从此就是供奉在宫中的至宝,它是天下读书人的圣物。也是自先祖武帝开始,本朝向天下宣示以“儒”治理天下的象征。

打开第三个宝盒时,自己一下子惊吓地瘫坐在地上,里面竟是一具面目可憎的骷髅头骨,头骨上还有一些血渍毛发。皇太后冷笑着说,这是妄图篡夺大汉江山的国贼头颅。自己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洛宫一直保藏的王莽首级。皇太后接着向他展示了光武皇帝留下的手迹,吩咐后世皇帝必须定期打开此盒。看到了奸雄王莽的首级,就要提醒自己,时时防备再有奸臣把持朝政。王莽头颅是大汉的镇邪之物,震慑天下一切图谋篡逆的不轨之徒。

这些宝物,皇帝只将传国玉玺时刻携在身边,另外三件他吩咐张让在汉宫里找寻秘密之处,妥善保管。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皇帝总是疑神疑鬼,一再地询问张让,让他检看三件宝物。问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张让不禁疑心了,会不会是有什么人在皇帝那里诬陷了他。

张让仔细盘问了那几日侍寝的宫女,才知道皇帝最近接连做了恶梦,梦到了那王莽骷髅在宫里四处行走,随后几日又梦到了从前的大将军窦武,也变成了骷髅跟王莽一起向他索命。他被惊吓地在噩梦中连声大呼“救驾。”

为此,张让和赵忠商量,派人去全国各地,征集得道高人前来作法驱邪,还请了镇妖宝物供奉在洛宫里面,皇帝果然从此不再噩梦连连。

由此他感激地称赞道,“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啊”。

在皇帝的心里,大将军窦武跟王莽都是一样的野心之辈。而张让、赵忠这些人是他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贴心奴仆。

但士人们对曹节、张让他们的看法,总是跟他大相径庭。二十年前,他即位后不久,陈蕃就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在先帝时窃取权柄,朝政乌烟瘴气,天下百姓抱怨,罪魁就是他们。我们应该寻找机会诛杀曹节等人。”

窦武非常同意他的想法,两人达成了一致,密谋铲除宦官。随后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人弹劾并逮捕了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曹节,除尽宦官罗列罪名。一个月之后,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截获,于是事情泄露。

朱瑀立即将奏章通知了曹节和王甫等人,众宦官们为了自保,就歃血为盟,率领手中的虎贲和羽林两军进攻窦武军。曹节又欺骗了刚刚征讨匈奴归来,不明状况的名将张奂带领五营军士,连夜在洛阳都亭包围了窦武军。

到了第二天清晨,宦官们取得了胜利,窦武、陈蕃等人都被灭族。两家只有窦武的孙子窦辅,陈蕃的儿子陈逸等人,有义士相助,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

而张奂在得知了真相后,痛悔不已,对此抱恨终生。他在自己书里写道,“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

事后曹节告诉皇帝,窦武谋反已经被杀,皇帝的心里终于安定了一些。但从此他心里对窦武、陈蕃这些所谓名门士族的憎恶,却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八年前曹节去世。他死之前,皇帝亲自到他的榻前探视。这时曹节病重,已经不能起来了,躺在榻上拉着皇帝的手,极其费力地向皇帝交代他的临终遗言,“陛下,对待党人,不用太在意。是的,他们就像一群苍蝇,经常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叫人心烦意乱。您可以赶走他们,杀了他们都可以。因为他们没有实力,不会起来造反。”

皇帝用力地握着曹节的手,点了点头。

曹节又说,“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有实力,又想要取代大汉的人。陛下您记住,如果有这样的人,他们一定是外戚勋贵,或者是盘布在各地的世家大族。陛下,大权千万不能交给外戚,更不能交给,出身世家大族的那些人。切记啊皇上!”

皇帝明白了,这就是桓帝一直在做的事情。从此,皇帝就一直在宦官,外戚和士人之间奉行牵扯平衡之术。可是一直最让他烦心的,居然还是各地的党人。于是党锢就一直持续了下去。

山阳郡名士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回乡为母亲扫墓时铺张扰民,他命令手下拆毁了侯览的房屋甚至祖坟。侯览大怒,就让人搜集罪名,弹劾张俭等二十四位山阳名士结党,图谋不轨。皇帝见到了奏章,皱着眉头,询问宦官们怎么办?宦官们异口同声对他说,党人危害社稷,请求举国清剿党人。皇帝欣然准奏,于是那几年无数士人被害致死。

曹节死后不久,各地黄巾军爆起,张让向皇帝进言,如果不解除对党人的禁锢,可能会逼迫他们与黄巾勾连造反,皇帝这才宣布开始在全国部分解除党锢。但皇帝终究对牵涉到党案的士人,抱有根深蒂固的厌烦。

皇帝也明白,治理他的国家,最终还得依靠士人,而不能只靠宦官和世家。可一直以来,那些名门经学世家占据了主流的太学,天下文官大半出自他们的弟子。皇帝很不喜欢他们的所谓主流经学,却酷爱辞、赋、书、画,而这些恰恰被太学所排斥。

于是独出心裁的皇帝在京城鸿都门,创建了自己喜欢的鸿都门学。皇帝下旨,学员必须由州、郡和三公荐举,经过检试合格后才能入学。这些年来,尤其收取了大批能做辞赋,以及擅长书法、简牍和绘画等奇能之士。很多寒门子弟,本来入仕无门,因为有这些一技之长,也被收到学里。皇帝私下里对宦官们高兴地说,这下可以打破那些名门世家对士人做官的垄断了。

精明的曹节、张让他们知道,皇帝的真正心思是要用自己的人。而他们为了对抗党人和外戚世家,更是为了奉承皇帝,就对鸿都门学的学员就特别优待。能从这里出去的学员,往往很快就给予了高官厚禄,他们只要去州郡就可以作刺史、太守,在朝为官就担任尚书、侍中。皇帝与曹节他们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要培植、重用属于自己的士人,而不能任由世家大族们你我推荐彼此的子弟。

为了制约盘根错节的外戚勋贵,皇帝还特意册封了屠户出身的何贵人作为皇后,有意提拔任用了国舅何进,掌握京城部分军权;作为平衡,他又组建了西园各军,重用自己信任的中常侍蹇硕统管西园八校尉。经过这样精心的安排后,皇帝觉得总算满意了,终于可以安心地享受自己逍遥的日子。

平日里,除了找寻各种刺激以外,他另外一件最喜爱的事情,就是聚财。在宫里欣赏堆积如山的财物,可以让他感到一种富有四海的感觉,那是一种幸福的沉醉。

于是他在母亲董太后和十常侍的帮助下,开始售卖各种官衔爵位来聚敛财物。皇帝公开向天下宣布,一切臣民都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虎贲、羽林等职位。皇帝本人又开造性地设计了定价规则,官位标价按照年俸计算,价格必须是官吏年入的一百倍。即使像张奂和段颎这样的,虽然功劳很大,声望很高,却也必须先交足了钱,才能登上公位。

近来皇帝因为修建西园,耗费实在太大,他就要求各地官员如果要升迁,也必须按价交钱,但凡调任、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成左右的官位标价。这就是说,官员上任前,必须先行缴纳相当于他以后二十多年以上的官方收入。因此许多家贫士人,因为无法交纳这笔高额的费用,而弃官出走。这一切自然都由十常侍他们,为皇帝尽心操办。

因此天下士人都怨声载道,士人的心跟朝廷渐行渐远。但王允、杨彪他们看到窦武、陈蕃的前车之鉴,再也不敢造次进谏皇帝。

然而,总会有一些耿直的官员,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苦劝。刘陶就是这样的士人,当韩馥跟他说了他们的计划后,刘陶立即慨然允诺,要在随后几天择机向皇帝当面劝谏。 DQFYC5ZCepM3Kh3XGstxFNLg0oj97MnEX3kBCUT4ZDCRNTs2etYhkkVN4AO+E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