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哲学语录:
我们在困难时,如果得到过别人的帮助,那么在日后事业重振时,我们一定要给予对方回报才行。因为,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当一个人回望走过的人生路时,无论他是20岁、30岁还是50岁,也无论路上是否布满了荆棘,他都会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自己越过困苦的点滴恩情。卢梭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往往也对他人的痛苦没有感知。
针对自己的大总管之位,彭蕾这样评价道:“是马总给了我这个机会。”
但是,马云却说:“这是她应得的。当初,彭蕾放弃在中国黄页的安逸生活,陪我到北京创业;之后又毫无怨言地跟着我,到杭州进行二次创业。当时,我只给她发500元的工资,让她做着各种打杂的活,还不时让她冲到前方去。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她这样默默地支持了我好多年,我感谢她,阿里巴巴也感谢她。今天,阿里巴巴有了一定的成绩,我必须报答她,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鼓励。所以,大总管的位置,必须给她来做。”
做人、做事都应怀揣感恩之心,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我们要及时给予回报。
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网络营销平台,马云曾公开表示过,创建阿里妈妈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自己盈利,相反,他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当初支持阿里巴巴和淘宝的中小网站感激的一种方式。
在众人的眼中,马云的阿里巴巴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大家没有看到阿里巴巴在艰难时期,那些给予过马云支持的人。阿里巴巴创建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对一个己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成熟企业来说,它还是一个稚嫩的孩童。假如没有投资者的信任和帮助,仅凭自身的力量,那这个孩童又如何一路成长起来呢?
淘宝网现在已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大型交易平台,也是阿里巴巴的支柱产业。然而,在今日辉煌的背后,却是曾经的那些困难和风浪。那时候,国际巨头几乎将所有大型网站的广告都买断,这也就意味着淘宝网处于一个被软禁的境地,举步维艰。万般无奈之下,马云不得不找到众多中小型网站,并向这些网站请求帮助。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那些中小网站没有及时地伸出援手,那么今天的阿里巴巴还会存在吗?当然不会。所以,马云今日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那些中小网站所给予的。若不是它们,阿里巴巴也不会突破重围,在险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这样的恩情,马云不会忘记。一直到成功之后,他依旧记得自己在困境中接受过的种种帮助,甚至于回报这些中小网站成为了马云的一个心结。在马云看来,中国的互联网想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就不能完全由几个大型网站垄断和控制,而是要由各种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为了这个目的,也为了回报让他“起死回生”的众多中小网站,马云无论如何也要支持它们的发展。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阿里妈妈。
马云明确地表示过,阿里妈妈能否为他带来盈利他无所谓,他所看重的是,阿里妈妈能否创建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能否让中小网站获利。而阿里妈妈创建后收获的一系列“数字”表明,马云再一次成功了。他那颗感恩的心也得到了释放。
“记得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坏。”这是马云一生都在坚守的座右铭,也是铸成他今日成就的品格之一。这样的人,又如何不被人们所追捧和钟爱呢?
美国作家斯蒂芬斯说:“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生命的光芒会在苦难的磨砺中更加闪亮。马云在创业的路程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让他更懂得体会世间惺惺相惜的情感,更懂得珍惜人间真情。
马云因为受人恩惠,所以在自己有能力后,便要竭力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同马云一样,还有人在历经苦难之后,依然心怀感恩之情,报答帮助过他的人。
世上有什么苦难比没有亲人更加令人痛苦呢?可这样的悲剧偏偏落到了他的头上。
5岁的时候,他被一户人家所收养,原本以为,虽然只是养父母,可这一生也总归有了亲人。可是偏偏到了8岁的时候,养父母生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于是他受到了冷落。其实不只是冷落,因为养父母最终把他送给了别人。让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离开他心中的“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回来,这样的心灵创伤怎样能承受?他哭喊着不愿走,却遭到了养父母的毒打,最终还是被逐出了家门。
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可时间流逝得倒也不慢。一晃5年又过去了,他长成了一个13岁的小少年。然而这时候,这对养父母又收养了一个亲戚的孩子。古话说:“血浓于水。”对养父母来说,亲戚的孩子自然要比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更加亲近。于是,他第二次被送走了。到了第三户人家中之后,他悲惨的命运并没有任何转变,养父母对他没有感情,仅仅住了一年,他又被赶了出去。
14岁的他尝尽了人间的冷暖,彻底变成了一个流浪的孤儿。他不再祈求能够走入一个新的家庭,他只想独自一人舔舐内心深深的伤痛。为了填饱肚子,他在垃圾桶里找寻食物;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孤单,他加入了一个流浪孩童的队伍。睡大街,吃剩饭,他和这些孩子一起过了6年的讨饭生活。后来,他成了一个水泥工,工作非常卖力,因为相比要饭的日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是对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
在当水泥工的业余时间里,他上了夜校,无论白天工作再苦再累,晚上依旧不放弃学习。这样坚持了两年之后,他拿到了文凭。对他来说,那张文凭是22年的生涯中最具荣耀的一张纸。此后,他被一家公司录用,做起了推销员。
对于一个从小寄人篱下,三次被无情地赶出家门,并且要饭6年的年轻人来说,再艰苦的工作或许都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恩赐。很快,他的业务成绩便在公司名列前茅,还升为了部门经理。又过了几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且拥有了令人称羡的物质生活。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内心里最缺乏的是什么。亲情!
为了填补这一空缺,他把之前养育过他的三对养父母都接到了自己的家里来住,还像小时候那样亲切地称他们为爸爸妈妈。把儿时对他如此残忍的6个人接到自己身边来享受荣华富贵,身边的人都认为他疯了,可是他却坚持认为,假如当初不是养父母给他一口饭吃,可能自己早就不在人世了。
这个人就是王永忠,从一个流浪儿到一家资产达千万元公司的老总,有了养父母们的陪伴,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综观各个成功人士,懂得感恩似乎是他们共同的美德。无论是马云还是王永忠,无论当初别人对他们多么好或者多么差,他们都好像从放大镜中看到了对方的恩情一样,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一路走来让他们得以成功的人。正所谓滴水恩情,当涌泉相报。
在生活中,对于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不必睚眦必报。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反倒不如一笑泯恩仇,原谅了别人,也让自己释怀了。忘记别人的过错是做大事者的必要素质,因为不计较一些负面的情绪,才能够在成功进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