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哲学语录:
离客户近,并不单单是物理距离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上的贴近。企业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客户所需,走到客户心里,才算是跟客户真正走近了。
在销售行业中,如果企业不找机会主动接近客户,那么,客户就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的支持者。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很多人认为,在客户发出需求邀请后,要立即到客户身边去,全力为客户提供服务。但是,马云却认为:“真正的接近客户,是在客户发出邀请前,就能够主动地走到客户的身边去。”
有人感到疑惑:为什么阿里巴巴不将创业基地设立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却设在杭州呢?
对此,马云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采访中,马云说道:“选择杭州作为创业基地,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离客户近一点,让客户在有需要的时候,首先想到我们。”
阿里巴巴集团刚开始拓展B2B市场时,面对的都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主,而江浙一带正是中小型企业主的主要根据地。所以,阿里巴巴选择在杭州创业,不仅更容易引起客户的关注,而且方便与客户进行合作洽谈。
后来,阿里巴巴集团每次拓展区域业务时,马云都会先把设立分机构或办事处这项工作提前落实。让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变得更近些,这样以便客户进行咨询和洽谈。
当然,企业除了要主动到客户身边去,还要深入地了解客户。
在2009年的一次峰会演讲中,马云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20年前,一位姑娘到商场买衣服,导购员告诉她说:“我们这件衣服卖得非常好,已经卖出去上百件了。”听了导购员的话后,这位姑娘十之八九会选择购买。可是今天,如果导购员这样说,那么姑娘会回答:“我不希望自己跟别人撞衫。”
通过这个故事,马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创业者和领导者一定要先学会倾听客户的内心需求。如果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识宣传、推销,那么只会“逼”走客户。
马云在一次与几位老客户沟通时,了解到这几位老客户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公司能够提供一次与众不同的网络大促销活动。马云认为,只有满足客户的心愿,才能使客户更忠实于企业。于是,他当即决定为客户创造这样的机会。
马云决定在2009年11月11日“光棍节”那一天,开展购物狂欢活动。历年,阿里巴巴集团的促销活动都是选择在“五一”、“十一”等传统节日里举办。但是,在这些节日里,阿里巴巴集团的对手也都在大搞促销,实体店中的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茶。因此,阿里巴巴的促销活动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这一次,马云选择在光棍节进行促销,在当时是首例。对于光棍节,年轻人有着特殊的情愫,尤其是那些单身男士们。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网络购物的主体消费者。所以,此次促销必然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活动当天,网商的日平均销售量都达到了万元以上。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光棍节一天,天猫支付宝就获得了33.6亿元的交易额。
这次促销活动,不仅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云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做促销?”马云淡定地回答道:“我的网商客户想通过促销提升业绩,我只有选择一个最能吸引网购主体的节日来做了。因为为客户提供服务是阿里巴巴不变的宗旨。”
企业为客户着想,客户也为企业着想,这也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正如西塞罗所说:“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让人兴奋的了。”在利益共同体之间,唯有互相关照,才能谋求共同发展。这个道理对于企业同样适用。企业只有尽全力为客户提供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支持,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想要深入了解客户,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客户的声音。倾听客户的声音,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很多管理学专家针对企业产品开发流程提出的所有建议的重中之重。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水涨船高,而且客户的主观性和消费性选择也呈现递增的趋势。因此,企业不能只固守产品质量第一的模式,只有与客户零距离沟通,了解市场的需求,倾听客户的声音,研发出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的商品与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天,IT行业中有太多的企业在迅速崛起,太多的中小企业忙碌不堪,忙着抄袭,忙着模仿,抄袭竞争对手的产品,琢磨对方的技术,模仿龙头企业的用人之道,模仿明星企业的企业文化,却不知如此浮躁的行动很有可能会让这个企业走向错误的发展之路,甚至走进一条死胡同。
戴尔公司的总裁迈克尔·戴尔与马云所见略同。与其他公司相比较,戴尔公司的优势是微处理器技术,客户非常欢迎新技术,因此戴尔公司果断做出决策,通过采用新的微处理器技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就CES(全称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科技产品交易会之一)上英特尔与摩托罗拉、联想合作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一事,迈克尔·戴尔如此评价:“对于客户来说,他们不会考虑是选择英特尔芯片的手机还是ARM处理器的手机,他们要的是性能和体验。”就合作与否,他表示戴尔公司只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未来是否会与英特尔合作开发智能手机。从迈克尔·戴尔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戴尔公司对客户声音的重视。
如今,客户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和理性,企业只有“想上帝之所想”,才不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迈克尔·戴尔曾不止一次在各种采访中强调:“客户的利益超越一切,戴尔的动力就是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是戴尔的DNA。”
的确,与其每天盯着竞争对手不放,还不如好好倾听客户的声音。竞争对手未必都是陷阱,客户需求却是永远的指明灯。在行为科学中,人们经常采用同理心设计观,这种观点强调的就是站到客户的立场,挖掘对客户真正有利的需求。企业必须顺应并细化市场,根据客户的需求做进一步深度分析,掌握客户需求的本质,运用专业的技术直接研发更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企业只有把握了市场命脉,掌握了客户对产品需求的本质,才能更容易深度挖掘出尚未消费的客户群,引领自己行业中产品消费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