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哲学语录:
在阿里巴巴这个手术台上,我就是主刀医生,我自己开刀,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护士,我要刀他给我刀,我要钳子他给我钳子,都是我的决定,任何人都是我的助手。
有一份针对企业界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浙商是当今中国最会赚钱的商人。浙商嗅觉敏锐,能捕捉到各种商机;他们聪明机灵,能够在商海沉浮中应对自如。在互联网行业中,丁磊、钱中华、陈天桥都是浙江人。马云也是浙江人,他也有着浙商务实、敏锐的特性,这对他的创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和创业团队凑的那50万元根本不经花,现负责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政府事务、市场活动,任集团资深副总裁的金建杭说那50万元本打算是坚持10个月的,可离10个月还早呢,钱就花没了。
在马云筹钱、公司缺钱的那段日子,为了压缩公司的运营成本,本来就要求节俭的马云对公司的成员开支更是抠门。那时候彭蕾是公司的出纳、采购员,负责公司的一切花销。被马云称为“组织部长”的她,当时更像个打杂的。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分工,哪个工作缺人,你又能做一点,就去做。其实我就是管钱的,买盒饭,打印纸没了买纸,就管这个。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公司。公司是1999年9月10日正式成立的,之前我是做客户服务、出纳。”这是彭蕾当了阿里巴巴的副总裁后,回忆当年创业艰辛时说的话。
买办公用品时,彭蕾总要货比三家,尽量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争取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办公用品都如此节省,出行工具就更别提了,公司没钱购车,员工出门能走路就走路,能坐公交就不打车。如果必须打车,那也尽量打最便宜的出租车,尽量不坐桑塔纳,而坐夏利,因为桑塔纳比夏利贵1块钱。金建杭说:“我们打车,一看是桑塔纳,本来手都举起来了,就跟人家出租车司机聊上几句打发过去,直到看见夏利才坐上去。”
后来,这种节俭的传统就一直在阿里巴巴公司延续了下来,曾经共同创业的同事,现如今都成了公司高管,他们出差坐飞机很少坐头等舱,打车也尽量选便宜的。在阿里巴巴办公室门口的复印机上放着一个储蓄罐,旁边墙上白纸黑字写了很长的复印机使用规定,在这份规定中明确写到个人因私事复印每张5分,自觉投币。
在阿里巴巴找到投资后,公司也保持了这种良好的风气。金建杭说:“因为公司成本控制得越好,给客户提供的价值就越大,这个习惯大家还是保持得不错,无论有钱没钱;没钱这么过,有钱也这么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人在创业初期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事业成功后,便开始了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也有很多人虽然拥有很多财富,但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们的金钱观是朴素无华的。
就拿李嘉诚来说。他坦言自己是喜欢节俭生活的人,“我的生活标准甚至还不如1962年的生活标准,我觉得简朴的生活更有趣”。这并非李嘉诚在故作姿态,而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写照。
李嘉诚的西装多是穿了很多年,鞋子也是如此。他不讲究衣服和鞋子的牌子,只要得体、整洁、干净就可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李嘉诚从不披金戴钻,他拥有别墅和游艇,但他一般都是自己开车上下班,偶尔还会坐的士。
在吃饭这方面,李嘉诚的标准是一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请客的时候,他一般不会饕餮浪费,而是根据客人的人数和爱好来选择菜肴。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的消费水平甚至还不如打工的白领。
节俭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很多人常常怕自己没钱而被人看不起,从而打肿脸充胖子,花钱装点门面,这是很没有必要的。人们从心里尊重的是那些物尽其用且有着正确价值观和金钱观的人,而不是虚荣好面子的人。
同李嘉诚一样,比尔·盖茨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名下的净资产高达数百亿美元。就是这样一位大富翁,在一次与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时,因为没有停车位了,那位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盖茨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支付12美元,他认为那是超值收费。
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抠门的人,虽然他不愿多支付几美元的停车费,但他却肯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又一次捐出大笔的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自己95%的财产都捐出去。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对于金钱,比尔·盖茨的态度很淡然,他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钱,他从不想如何享用这些钱,他不希望因为钱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本色。
一次,比尔·盖茨和妻子来到一家食品店,他看到店内挂着打折优惠的招牌,就被吸引了过去,在仔细检查了商品的真伪和保质期后,他高兴地买下了那些打折商品,并对妻子说:“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多掏腰包。”
比尔·盖茨的生活信条就是:“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正如比尔·盖茨说的这样,能够正确对待金钱的人,才能够做到事业有成。因为他们明白钱真正的用途是什么,他们能够将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懂得节俭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的金钱欲望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马云将阿里巴巴办得有声有色后,许多投资人被吸引过来,面对在门口排队等着给阿里巴巴投资的人,马云却说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话:“我们不需要钱,如果真的需要钱做资金储备,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上市融资,要么私募。”
面对找上门来送钱的投资者,马云看到的不是一捆一捆的钞票,而是这些投资背后,能带给阿里巴巴什么样的前景。“私募资金可以让我们做战略的部署、人才的储备,不会因为上市的压力做长远布局。你可以看到现在三大门户网站只能考虑下一个季度怎么办,我们今天的资金可以让我们考虑3年以后怎么布局。你不上市,你面对的是5个投资人;你上市,就是要面对5000个投资人。不是怕,是时机没到。”
人们往往只看到马云以及那些有钱人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却忽略了他们对待金钱的方式和态度,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马云如果不是有着极大的理性和对金钱的正确态度,那阿里巴巴也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