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看到灾难,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马云哲学语录: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的时候。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经典再现

作为B2B电子商务第四种模式的领跑者,阿里巴巴的每一次创新和困局都会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2011年2月,阿里巴巴的CEO卫哲和COO李旭晖因为阿里巴巴“千名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一事引咎辞职,在业界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此次诚信危机,阿里巴巴集团迅速组织了专门调查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取证,阿里巴巴证实2009-2010年这两年时间里,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阿里巴巴对全部2326家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做出关闭处理,并提交司法机关,同时对追求短期高业绩的近百名销售人员予以处理。

对于如此损害商业诚信和触犯阿里巴巴公司价值底线事件,马云很愤怒,也很痛苦,他对此表态:“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没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标,我们绝不想把公司变成一台仅仅是赚钱的机器。我们一直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利润增长,也绝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说公然的欺骗。”

面对阿里巴巴遭遇的“欺诈门”事件,马云在企业的内部邮件里要求阿里巴巴的每一位员工都检讨自己,要坦然面对现实,要敢于承担,有接受刮骨疗伤的勇气。这是企业成长的痛苦,也是企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很痛,却别无选择。

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宠儿,阿里巴巴无疑大大领先于其他竞争者。然而,时过境迁,经过几年的时间,其他行业的B2B网站发展了新的模式,缩小了彼此间的距离。尽管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链已然非常庞大,但是,从庞大走向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延伸阅读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自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一片萧条,中国也没能幸免。尤其是2008年初,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更是压力倍增,诚信经营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可贵;倘若企业陷自己于诚信危机之中又不及时处理,它就很可能带给企业一场巨大的灾难,甚至会让企业付出破产的巨大代价。

阿里巴巴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让客户先赚到钱”,然而,当大家都逐渐习惯这只互联网领头羊奔跑的顺畅与速度时,因遭遇“欺诈门”而引发的诚信危机给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当头一棒。面对危机,马云选择了用一封色彩浓重的内部邮件自揭伤疤来维护公司的价值观。面对电子商务诚信问题这个顽疾,马云用阿里巴巴的企业规范引领了整个行业的风范,这反而成了阿里巴巴赢得信誉的机会。

很多人面对危机的态度往往是满足于尽快将事情平息,而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任正非预防和反思危机的态度与马云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华为公司的CEO,任正非在2002年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一文,居安思危的言论一时间在整个IT行业流传甚广。任正非在文章里说:“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10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华为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俗话说,火车跑得好全靠车头带,任正非当年的危机之说,无疑激励了华为的员工们更加积极努力。面对IT界可能会遇到的“冬天”,华为公司在已然成为行业巨人的时候,仍然不忘关注自身的风险问题。华为在对待企业危机的问题上并没有灵丹妙药,它的方法很专一: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奋斗目标。

价值追求以及风险管理,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两点。在管理中看到灾难,这不仅是针对中小企业,恰冶相反,越是规模庞大的企业,风险管理对其越重要。中小企业面对一时的危机或许可以将之当作骑自行车遇到逆风状态,可以不重视;而规模大的企业则相当于在驾驶越野车,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风险管理措施,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机过后,日益困顿的生存环境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面对企业成长的烦恼,如果没有正确的风险管理态度,不对整个企业进行风险诊断和评估,那么在下一次危机来临之际,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意识和风险应对方案,最终将难逃一夜猝死的悲惨结局。 miLIP2qOBmCh2BlLCRbqAKsmtLIVdS+KjJB8GHzkfpTiaC1Y8tLwDii9xKjHUX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