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哲学语录:
腾讯的决策,基本上都是集体决策,不是靠一个人,我想做,不管下面理解不理解,同意不同意就这么硬推,从来不是这个风格。都是比较温和一点,大家都明白要做什么,最后一起来决定做这个事情。这样大家才有投入感、参与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拥有权力并不意味着样样都在行,以至于不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就能做决策。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限的,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做决策的时候要依靠团队。
腾讯做决策的方式是非常理性的,不存在所谓的一人独大,而决策的流程也非常理性。通常,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马化腾会第一个提出想法,然后让员工们提出建议,大家会把这些建议收集起来,互相沟通,制定最切实可行的决策。依靠这种方式做出的决策,往往是理性的,也是非常成功的。腾讯这种民主决策氛围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了。
1998年,腾讯初创时期,马化腾除了让自己对公司有控股权外,这一时期还有另外四个创始人,张志东管研发,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曾李青管市场和运营,主要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也外出找一些单子;陈一丹管行政,负责招人和内部审计;许晨晔管对外的一些职能部门,如信息部、对外公关部都属于他的管理范畴,最开始的网站部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这五人就是腾讯的“五虎将”,也是腾讯的五人决策团队。此时的腾讯,马化腾虽然一股独大,但他并不会绝对控股,这从一开始就使腾讯的创始人团队形成了民主决策的氛围。随着腾讯的不断壮大,即使发展到万人规模,仍旧保留着这种民主决策的风格。
腾讯五人决策团队的建立,就是为了保持民主决策的氛围,让任何人都不能独断,让任何决策都可以在讨论中进行,最终让集体来决定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马化腾的集体决策理论是一种明智的企业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决策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而要迈好这一步,就要做到合理决策、科学决策、有效决策,而合理、科学、有效的决策不是一个人能制定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仔细分析一下,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与决策的头脑太少。在实际工作中,时常看到的情况是:一个重大的决策通常只由几个甚至一个大脑决定。这种决策方式带来的风险是:由于决策者个人掌握的信息有限,造成决策的严谨性与周密性不强;由于决策者对未来形势的变化估计不足,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假设;由于决策者多数不是一线执行人员,导致决策指导不了操作,缺乏可执行性。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将会使决策驶向错误的航道,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要想决策正确、合理,就需要了解不同的信息,需要对企业经营中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但是任何决策者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决策者必须重视别人的意见。尽管某些意见不能被采纳,但至少可以作为决策的参考,即使是那些反对的意见,也可以提醒决策者需要规避决策中的风险。
本田宗一郎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管理者”。回忆往事,他常常对周围的人说起一则令他终生难忘的故事。一次,一位来自美国的技术骨干罗伯特来找本田,当时本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休息。罗伯特高高兴兴地把花费了一年心血设计出来的新车型设计图纸拿给本田看,兴奋地说道:“总经理,您看,这个车型太棒了,上市后绝对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时本田正在闭目养神,罗伯特看了看本田,话还没说完就收起了图纸。第二天,罗伯特见到本田后,第一句话就是:“尊敬的总经理阁下,我已经买了返回美国的机票,谢谢这两年您对我的关照。”面对本田的惊诧,罗伯特坦言相告:“我离开您的原因是由于您自始至终没有听我讲话。就在我拿出我的设计前,我提到这个车型的设计很棒,还提到车型上市后的前景。我是以它为荣的,您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而且还低着头闭着眼睛在休息,我一恼就改变主意了!”
后来,罗伯特拿着自己的设计来到了福特汽车公司,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注,新车的上市给本田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通过这件事,本田宗一郎领悟到了“听”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终倾听员工讲话,就有可能失去一位技术骨干,甚至是一个企业。
史玉柱曾给巨人集团立下这样的规矩:下级说上级好话,当场罚500元,但上级不在场时不罚。他的逻辑是,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但需要克制,爱听下级奉承的管理者,情商一定低;听下级批评如同吃补药,听下级奉承如同吃砒霜。人人网CEO陈一舟从骨子里也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人人网长期以来就一直推行“极端真实主义”。他这样说:“如果我们能够给企业构建真实主义的文化基因,那企业因此而焕发的活力和进发的生产力将不可估量。”
有一次,人人网华北销售总经理曹淼和几个同事打算一起向陈一舟提一个很尖锐的意见,提之前大家都有些忐忑,但问题提出后,陈一舟不仅没有发怒,还感慨道:“有这样敢说真话的团队是我们公司不断快速发展的基石。”相较以往的履职,曹淼感觉,人人网是非常鼓励大家提出批评意见的。
陈一舟之所以拿自己和高管“开刀”,自然有他的一番道理。他认为,管理者个人的认知总有偏差,一旦有偏差,就不能完全按正确的方向行动,所以要想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修正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他来说,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和取得更快的进步。
文化和谐、员工活跃、绩效显著的创新型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管理者善于主动深入群众,并积极地听取意见。陈一舟一面自己这样坚持,一面告诫那些担心没面子、日后不好管理员工的其他管理者:如果连这都怕,那最可怕的事就会发生——你不会进步了。
决策者必须重视员工的意见,必须善于把自己的决策通过员工参与的方式体现出来,因为所有人都愿意当主人,而不想做奴仆。通过这样的方式,决策者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并能积极地引导员工参与决策,以提高绩效。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员工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企业决策在名义上是行使领导的权力,实质上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在现代企业里,可以说每一项企业决策都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和数据,都是许多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企业需要实行以上级与下级、专家与公众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此外,行政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层级和各项业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组织关系,也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实行民主参与。
团队精神被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所倡导。因为团队精神能够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可以促进团队有效地运作和发展,并且能够强化团队成员的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华为是一家将“团队精神”贯彻到底的企业。在任正非看来,一家企业必然有冲在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也有在后方从事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和从事制造的一线工人。产品是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却是市场部门销售出去的;生产部门是需要“花钱”的部门,市场部门是“挣钱”的部门;生产的资金需要市场部门赚回,但市场部门销售的商品需要生产部门提供……生产与销售,就如同作战时的后方保障与前方作战。正是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构成了企业参与竞争的整条战线。无论哪个部分发生了矛盾,都会导致整条战线无法协同共进,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成为了空谈。所以,任正非曾经用一句很经典的话来赞扬华为的市场团队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种团队奋斗精神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之一。
团队的良性运转需要每一位成员的主动投入和出色配合,每一个人都在分工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俗话说:“鸟枪打不过排射炮,沙粒挡不住洪水冲。”团队精神可以帮助一个团队形成合力,可以让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是成长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使事业获得长久的成功,就需要一个团结的团队,而不是一个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