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河北铺村的平原地形为村民们大面积地种植小麦、谷子等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摇头地”被村民们认为是上等好地,因此,村中有“有钱难买摇头地”的说法。土质、平整度、灌溉条件是村民们评价土地好坏的标准。传统时期,村民们在耕种的过程中会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收割。

一、 田块

(一) 形状

旧时,河北铺村的土地都是一方一方的。一方的最大面积有二三顷 ,但一般都是二三十亩地一方。不同的方有不同的朝向,即有南北针,也有东西针。但是,同一方的地则都是南北针或东西针。这一是因地形而造,二是为了方便灌溉。如果一片地是东边高、西边低,那么就造成东西针,让水往西流。不同的方有不同的朝向,这就使得河北铺村的土地呈不规则状,方与方之间是“横七竖八的”。“如村南的地有一片是南北针,另一片则是东西针,都不规则。这跟后来大集体不一样,大集体的时候都归为大方。”村中老人说道。同在一方的土地不一定都是一个人的,通常是好多人的。对此,村中有一老人回忆道:“村南的那方地有100多亩。但是,我家的就是其中的10来亩,其他的都是别人的。”

传统时期,河北铺村财主家的土地面积大,30—50亩不等,有的还是大方地。一般村民家的土地就十二三亩,最多的二十来亩。有些中农户家的土地最多可达30亩。村民们认为面积十多亩、有自打水井的土地是较为适宜的,农闲的时候自己耕种,农忙的时候就雇用短工。

(二) 质量

河北铺村中的土地有好地、赖地之分。好地、赖地的区分标准:一看土质,二看土地的平整度,三看是否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好地,土质好、肥沃、产量高。河北铺村西边的“摇头地”被认为是上等好地。对于“摇头地”过去村中有“有钱难买摇头地”的说法,便别人出高价钱都不卖。赖地则是那些土质差、地面不平整、坑坑洼洼的土地(如沙土地),上面土、下面沙的土地,地势不平坦(如这头高、那头低、中间洼)的土地。好地的产量可达四五百斤,赖地则只有两三百斤。

土地出租的时候,好地、赖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好地的租金多,要求给较多的粮食;赖地租金少,要求给的粮食少一些。无论好地、赖地都有人租,到底租好地还是赖地不由村民们的心意决定,而是看有什么样的地出租。有好地就租好地,有赖地就租赖地,这由不得自己挑。

(三) 名字

河北铺村的土地都有名字,其名字有的按地形取,有的按人名取,有的按种植物取,具体如表2-3所示。

表2-3 河北铺村土地地名

续表

平时,这些地名既方便村民们外出耕种(如村民们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可以直接说去哪块地里),也方便村民们进行土地买卖时契约的誊写(村民们在契约上可以直接明了地记录买卖的是哪块田地)。“地名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我记事起就有了。一个名字不是一家人的地,是好多家人的地。”村中老人说道。

(四) 距离

河北铺村的土地围绕着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分布,并以房屋为中心点向外扩散,整体上大致呈东北方向土地多、西南方向土地少的状态。一出村口就是村民们的土地,离村最远的土地在村庄北边,距村庄五里远。那儿有一个古时的墩台,叫“长安铺墩台”。

过去,对于那些距离村庄较远的土地,村民们耕种的时候会用大车将所需农具等拉去地里。中午,种地的人不回家吃饭,由家人将饭送至地里。吃完饭后,村民们就在地里休息,下午干完活后再回家。那些家里没有大车,但是地又比较远的村民则将农具等放在拖车 上,让牲口拉着去地里。

二、 边界

(一) 边界与村庄

据村志记载,1947年河北铺村北接段庄、曲屯,东临朱庄、睢宁、瓜井,西接柴凹村、洛阳村,南临洺河。河北铺村与邻村以河流和土地为村与村之间的边界,村民的地在哪儿,村庄的边界就在哪儿。“我的地在哪儿(哪儿)就是边界。边界都是地,没有山,南边是洺河。”村中老人回忆道。

村庄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村民将作为村庄边界的地卖给邻村,那么这块地从此就归属邻村,村庄的边界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果村民将作为村庄边界的地卖给其他村而非邻村的人,那么村庄的边界不变,这地就叫“外庄地”。村庄的边界就以村民们的“文约”即地契为标准,村里并不进行公示。“就是(通过)各家各户的地契来证明。村里没有什么证明。(只需)是这个村的人,是这个村的地,这个就是边界。”

为了标明边界线,村民们会在地的边界上挖个1米多深的洞,在洞里撒下白色的石灰。为了方便寻找,村民们会在石灰上面插个桑树桩。“有纠纷的时候就挖出来,看是你吃我的地了,还是我吃你的地了。”村中老人回忆道。如果发生边界纠纷,既可由发生纠纷的双方通过打官司的方式处理,也可以请双方的村干部进行协商处理。村庄边界上的树是谁种的就归谁,水井是谁打的也归谁。

(二) 边界与分家

分家分田时按儿子个数平均分配。当家人会请家族中的“家长”, 管事的和叔伯辈的人担任公证人并一起商量讨论。分田以田埂为界,并打洞下灰橛,上面插个桑树桩标注。边界定好后即到县里更改田契,将老契换成新契。边界不能随意侵占,若侵占过分,就请管事人来定夺并查看灰橛。若纠纷严重还能见官打官司。

(三) 边界与买卖

村民家里遇见困难、疾病急需用钱,或是败家子们需要钱赌博、抽大烟的时候,会将田地拿去卖。买卖田地需要经纪人做介绍。卖之前先告知经纪人,经纪人找好买家后就将田地卖出。田地买卖的时候要请土地的四邻、村长、地方和管事人做见证。买卖双方立契约,写明卖地原因、亩数和土地位置,之后所有参与管事的人都要在契约上签字画押。卖家将地契交给买家,买家拿着老地契去县里换新地契,至此整个土地买卖过程完成。事后,买方要摆“合食”宴请土地的四邻和参与了土地买卖的管事人。

三、 田地耕种

(一) 种子

旧时,村民们的种子都是自家留,自己挑选、备用。具体留多少、留什么则根据自家的耕种面积和耕种意愿而定。村民们种一亩麦子需要15斤种子,但是村民们一般会多留一些。播种后,如果麦子有多,那么村民们就将多余的种子当粮食使用。“过去的种子简单,今年种这个,明年还种这个,导致产量低。”村中老人说道。

村民们预留的种子一般都够用。但是,如果万一不够,那么村民们一是可以去市场上买,二是可以向与自家关系好的亲朋、邻居借。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所以,借种子后也得还。还的时候一般是借多少还多少。但是,有些村民认为借东西也是个人情,所以在还的时候会多还一些。村中老人回忆道:“村中也有些人在借了别人的种子后不还,或者是还得不够数,如十斤还九斤半,或是还更差的给别人。这人不行,以后就没人借给他了。”

(二) 请工与帮忙

河北铺村的粮食一年两收:夏收和秋收。夏收收麦子,秋收收谷子。村民们耕种一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家里有二三十亩地的村民平时一般都自家人耕种,农忙顾不过来的时候就请短工。“我家是中农户,二十多亩地,平时自己和父亲就种完了。上午种一亩,下午种一亩,两天两个人就是四亩地。一般情况下,不用别人,就是自己。”村中老人说道。村民们请工、需要人帮忙一般是在锄小苗、浇水、收秋、收夏、种秋的时候。请工或是找人帮忙,村民们一般找家中地少、劳动力多的。富农、财主家则常年雇有长工。

(三) 灌溉

村中的中农户一般都有水车、有牲口,能自家去浇地。如果劳动力不足,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一是可以花钱雇人浇地。雇人一般雇5个,4个人负责提水,1个人负责塞垄口。塞垄口被视作休息,由5个人轮流干。二是请亲戚朋友帮忙。“以前,我姑姑家的儿子就会过来帮我家浇水,他家地少。”村中老人回忆。三是可与地邻家合作。但是,如果一方有三亩地,另一方有五亩地,那么,这多出来的土地亩数就可以折算成工钱,以工换工。

(四) 损苗赔偿

如果村民们地里的庄稼苗被牲畜损坏了,是否赔偿一般要视情况而定:一是看其损坏的程度。如果损坏不多,肇事方去给受损方道歉的时候,受损方可以不让其赔偿。如果损坏比较多,则按照受损土地面积的大小,能得多少收益进行赔偿。二是看肇事方和受损方双方的关系。如果双方关系好,受损方可以不让其赔偿。如果双方关系不好,有矛盾,甚至是比较大的矛盾,那么不仅要赔偿,还可能导致更大的冲突。三是看是否故意。如果是故意的,那么不仅会让其赔,而且还可能让其见官。

(五) 扬场上供

旧时,村民们扬场完后有上供的习俗。扬场是个力气活,自家的劳力往往不足,所以,每到扬场的时候村民们就会花钱雇劳力。因扬场的人劳动量较大,所以主家得时不时地送东西给他们吃,叫作“吃点饭”。夏天的时候,“点饭”一般是馒头、鸡蛋加几个炒菜。秋天的时候则一般是高粱面糊。扬场做完后,村民们就用准备好的菜、馒头去自家的地里上供,祈求保佑多收点粮食。上完供,供品会让扬场的人一起分享,如果有多也会让其带些回家。

(六) 晒麦子

过去,村民们将麦子收回来后,就在自己家的院子或屋顶上晒。不会在街上晒。晒干后就直接入仓。如果自家的院子或屋顶不够用,可以借用邻家的院子或屋顶,不用给报酬。

(七) 拾麦穗

村民们在收割完麦子等农作物后,会去地里拾一些剩下的、没收到的麦穗等。自家拾完后,会让别人去自家地里拾,拾的人不用征得土地主人的同意。拾的人都是些家里没地,或是种了地但是收的粮食不够吃的穷人们。他们一天可以拾得三五斤粮食,除了麦子、谷子等粮食,他们还拾棉花。 bY/BaOitJzNJgkb6bgcTbsGCOMGJY34jEsk5lui/Nk3eG7K+6PeyzSCX5E5vZ4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