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河北铺村除了7、8月份属于湿润期,其他时间大多处于干旱状态,且春旱多、秋旱较少。虽然,村南有条洺河,但是由于地势的原因,村民们很少取用河水。河北铺村有8口官井,有些人家还自己挖有水井,解决了村民们的生活用水问题。旧时,河北铺村地里也有100多口水井。因为水井多,所以村中很少出现生产、生活用水不够的现象。

一、 干旱概况

河北铺村1、2、5、6、11、12月为干旱期,3、4、9、10月份为半干旱期,7、8月为湿润期,一年12个月大多数时间处于干旱状态。其旱灾的特点是春旱多,秋旱较少。春旱影响春播,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北铺村属于山前平原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03.6毫米,降雨量较小。民国年间,河北铺村发生过4次旱灾,分别是1920年、1930年的春旱,1942年的春夏大旱和1943年2—7月的干旱。1943年的干旱使得粮食价格乱涨,每斗小麦由4元涨至120元。但是,其地下水资源丰富,村中老人回忆说,民国年间河北铺村的地下水位为6米左右。所以,提取地下水成了村民们解决旱灾的主要方式。

二、 水与生活

河北铺村村南有条洺河,洺河上冬春季节会搭建木桥,村内有官井,有些村民家中也打有自家的水井。无论是洺河、木桥,还是官井、村民自家的水井,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村民们的生活。

(一) 洺河与生活

以前河北铺村村南没有河,为一片地。据说,地中间有一条界线,界线南边属于临洺关镇,界线北边属于河北铺村。至于洺河的形成,村中有这样的说法:

有条河从西边过来,在河北铺村村北流过。后来那河水流到羊城后被挡住了去向,水流便往南走。到了裴坡庄后,水流又被挡住了,就拐弯往东北方向走,流到了现在的河北铺南边。从此以后,河北铺南边也就有了一条河流,是为洺河。洺河的形成如图2-2所示。

图2-2 洺河的形成

洺河形成后,洺河两岸的人都可以使用,可以随意在河里面打渔、玩乐,没有明确的产权。“洺河里有好多鱼。以前,夏天的时候大家会脱了衣服坐在里面,好多鱼就围着你,我们就在里面做‘鱼疗’。”村中老人说道。但是河道的南北岸则成为村庄的边界,北岸属于河北铺村,南岸属于临洺关镇。

洺河有个别名叫“泻度河”。它每年一下雨就会涨水,而且还涨得很猛,不下雨的时候河水则又会立马降下去。种的作物都会被水冲走。河滩地一般都没人耕种。对于河滩地的收益,村中有这样一句话:“卖豆腐制下河滩地,浆里来,水里去。”这很好地描述了河滩地的低收益。因此,河滩地没有产权,不属于谁,谁愿意种就种。

(二) 桥与生活

清末民初,河北铺村联合滩头、柴凹等村成立了桥会。为了方便行人,桥会会在洺河上搭建木桥。桥会集资购买了河滩地40亩,叫作“桥会地”。这地用来出租,出租的收入作为修桥的资金。桥会一直维持到1937年。洺河上的木桥冬春季节搭建,夏秋季节拆掉。“冬天的水位也不高,但是冷,大家都穿着棉裤、棉袜。夏天的水也不高,到膝盖处,大家直接脱了鞋蹚水就过去了,不用桥。”村中老人回忆道。

桥搭好后,桥会会在桥头盖个房子,让一个人在那儿收过桥费。过桥费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商量着给,乞丐则直接让过去。对于那种穿得还不错,看起来像个白面书生的人就让其交钱。此外,挑货郎、推车的要多给一点钱。有时候推车的推不动了,收钱的人还要去帮忙推一下。

修桥属于公益,村中的有钱人对于这种“赔本”的事情一般都不参与,而且他们忙着做生意挣钱也没时间参加。村中游手好闲的人也不会参加。参加桥会的人家庭条件一般都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行好”的心,为人忠厚老实、勤奋肯干。他们修桥的目的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想为群众办好事。

村中老人回忆说,大集体的时候村中也组织过修木桥。木桥的木料和搭桥的工钱都由村集体提供。村集体搭建的桥梁比私人搭建的会大一些,而且私人搭建的木桥只能过小车,集体搭建的则能过马车。因为那时的木料值钱,所以即便是村集体搭建的桥也得找人看着,不然有人会去偷桥上的木头。

(三) 官井与生活

河北铺村总共有8口官井,北街4口、西街1口、东街2口、南街1口,东西南北街每条街都有。官井属于公用的水井,人人都有份,谁都可以去那儿挑水喝,别的街的人也可以去。外村的只有在碰见干旱,自己村没水的时候才来。不然,一般都不来。来了就跟村里人一起排队打水,一个跟着一个。“官井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了。大集体的时候就是生产队打的,为了方便群众。如土地庙前有空地,在那儿打了一个。”村中老人回忆道。官井没有专门的人管理,打水需要的大绳、水钩、铁链子之类的东西在装上后就不卸下来了,也没人拿。

(四) 自家的水井与生活

有些村民为了方便,会在自己家里打个水井。自家打井的都是土财主以上的农户,家庭条件一般的村民家打不起,有些贫困的村民连生活都顾不上。村民们自己家打的水井一般都比较小,官井则大一些。水井打好后,邻居们也可以来打水。水井里打水用的工具都是主人家自己制,如果用坏了,也主人家自己修,不用别人修。

三、 水与生产

虽然洺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但是因为河与地面的落差太大,不方便取水,所以村民们并不会用洺河里的水灌溉。但总的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村民在地里打有灌溉的水井,且水井里的水够用。

(一) 地里的灌溉水井与生产

据村中老人回忆,旧时全村地里有100多口水井。因为水井多,所以村里很少出现干旱的现象。地里灌溉用的井有的是村民自己出钱打的。家里有10亩以上土地的一般都会自己打井,地少的则不会,如二三亩的。有的则是合伙打的,但是不多。“合打时间长了矛盾大。不浇水的时候都不浇水,要浇水的时候都要浇水。”村中老人回忆道。

井打好后,相互间关系好的地邻们可以借用,不用给报酬。但是,用的时候得跟主人说一声。如果主人白天要用,那么他就只能晚上用。即便主人家不在,也可以用。所以,村中以前没有偷水的现象。旧时,灌溉一天只能浇两亩地,财主们因为地多,自己都不够用。所以,财主家的井一般不借给别人用。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隔一周,最多10天,就得灌溉。有些水不够用的村民会在井中挖“井中井”,往井里下套盘或是打竹竿(如图2-3所示),用更深的地下水。“一层不够用两层,两层不够用三层。井里的水用不完,用了又会渗出来。再下一个泥层,往下打就可以用到更多的水。”村中老人说道。

图2-3 井中井

图2-4 垄沟

1. 垄沟与生产

村民们在地里灌溉的时候都是使用垄沟,垄沟有公有的也有私有的。私有的垄沟由各家各户自己修建。地宽的就自己打;地都不宽的地邻家则可以合着打一条垄沟,浇水的时候两家一起浇。高低不平的地方还一般都设有公用的垄沟,这垄沟大家都可以用。所以,当大家都想用这垄沟的时候,就难免会产生矛盾。当自己的地离水源比较远必须穿过别人的地才能将水引至自己地里时,村民们也能把别人的地当作垄沟将水引至自己地里。垄沟里的水通过水口往地里流,水口都在地中间打。一块地灌溉好后就将其水口堵住,然后再灌溉下一块地(如图2-4所示)。

2. 水井与灌溉

旧时,由于地势的原因村民们的地都是高高低低的。村民们一般将水井打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灌溉的时候从水井边开始灌溉,让水从高往低流。灌溉的时候一般按“U”形路线进行,从近到远,再从远往回灌溉(如图2-5所示)。第一次灌溉定好路线后,以后也都按照这个路线。村民们灌溉用的工具叫“姑娘的”,与其配套的装水的那个工具叫水簸箕。

水井和地的位子对灌溉有着极大的影响。位子不同,其灌溉方法也不同。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图2-5 水井

(1) 井在高处,地在低处。这种情况就直接用水井里的水灌溉两边的地(如图2-5所示)。

(2) 井和地同在一个平地上。这种情况就在井和地之间直接垫个垄口让水流过去(如图2-6所示)。

(3) 地高,井低。在挨着地的较低的地方掏个小井,让水井里的水流到小井里,然后再在地势较高的地边按个“姑娘的”,把水提上地里(如图2-7所示)。

(4) 井、地都在高处。在井和地之间用土垫一个垄沟,通过垄沟往地里引水。如果在水井和地之间有可以用的别人的垄沟,则可以借用别人的垄沟直接将水引至地里(如图2-8所示)。

图2-6 水井

图2-7 水井

图2-8 水井

(5) 井和地都在坡上。在坡上的地属于旱地,给其灌溉只能借用别人的水井。如图2-9所示,井1是自家的,井2是别人的,那么灌溉的时候就只能借用井2的水。

(6) 自家的井离地远。就近借用别人的井,垄口也可借用别人的。如图2-10所示,井1是自己的,井2是别人的,那就借用井2的水灌溉。

图2-9 水井

图2-10 水井 EpzOGea2KqRYcNTUI6HYXz3JCe2q/U1P/HZk1US0yih61++yQl0Ew7HCl7l1yV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