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自然地理

河北铺村位于永年县西北部,属扇形倾斜式平原。为了躲避北风,河北铺村选择坐落在低地。河北铺村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这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气候条件。自古以来,河北铺村交通便利,有驿路、木桥、铁路、公路桥、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周边村庄的距离也较近。这既促进了村庄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与周边村庄的交流与合作。

一、 地形地貌

永年县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别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河北铺村位于永年县西北部,海拔61—66.4米,为受洪积和沙河、洺河冲积而形成的扇形倾斜式平原。河北铺村位于缓坡地带,村庄北面、西面和东面地势偏高,南面和西南方向地势偏低,整个村庄的地形近似簸箕。为了躲避北风,河北铺村并没有坐落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是选择在低地建村。“西边高,东边低,大体上是这样的。我们村所在的地方背风。”村中老人说道。

受地形的影响,村中地上水、地下水大都由西往东流。由于山洪雨水的冲积,河北铺村形成了11条老路沟:1条睢宁路沟、1条马家路沟、1条小南街路沟、1条老龙沟、1条驿路沟、2条柴凹路沟、2条段庄路沟和2条洺阳村路沟。雨水都经由路沟排往村外。由此,村外也形成了7大水坑:东坑、老仙庙西麻秆坑、赵氏祠堂南边坑、关帝庙北边坑、榆树坑、杨树坑和北阁门坑。“村头儿都有水坑,下雨的时候水都往那个地方流。东边的段庄路沟有一丈多深,南边的水经路沟流去洺河。西边有个杨树坑,很大,有三四亩地大,下雨的时候水都往那儿流。西边玉皇庙那儿也有路沟。”村中老人说道。农作物麻在夏秋收割后要将其束成一捆扔在有水的地方浸泡,等其外皮腐脱后捞出,趁湿剥取后便为麻。麻可制成线绳,用来捆箔、麦秆、草苫等。所以,村民们多在村边地头有坑有水的地方种植。

二、 气候特征

河北铺村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旱同期。春季增温快,风大,雨少,蒸发多。夏季天气炎热,雨量多而集中,大雨和暴雨天气较多,有时还有持续的阴雨天。秋季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或阴或晴,旱涝不定。冬季天寒风多,雨雪稀少,天晴而寒冷。河北铺村气候特征的相关指数见表2-1。

表2-1 河北铺村气候特征相关指数情况

资料来源:赵海京主编:《河北铺村志》,北京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

河北铺村1、2、5、6、11、12月为干旱期,7、8月为湿润期,3、4、9、10月为半干旱期,一年12个月大多数时间处于干旱状态。因此,其气候特征决定了在本地种植下列农作物是较为适宜的:一是耐旱性强、生长期短的谷子。虽然谷子的产量不是很高,但是村中老人回忆说:“谷子在河北铺村的种植面积很大,占粮田的三分之一。”旧时,村民们办红白喜事、招待亲友谷子都是必备主食。此外,村民们还用谷子酿酒、制醋、喂牲口。二是耐旱的高秆作物高粱。虽然过去的生产条件很差,但是,河北铺村曾大面积地种植高粱。村民们除了用高粱做口粮外,还用来喂大牲畜、酿酒。三是抗干热性强、生长周期短的大麦。春天常常是村中穷人家庭青黄不接的季节,大麦因其成熟期早,三月黄四月就可收割,被村民们称为“救命粮”。虽然大麦的种植面积不大,但是,每到春天村民们就盼着地里的大麦早日成熟。

河北铺村由于春季雨水少,俗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旧时,村民们种小麦靠天收。春天播种的时候有雨,墒情好,就能及时播种。如少雨或是无雨,便不能播种。来年春天,小麦也需要遇上几场雨才能有好收成。受生产条件的制约,1945年以前河北铺村的小麦种植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而且品种也不好,收成低。

三、 土壤特征

1945年以前,河北铺村有7400多亩耕地,其中300亩为外庄地。据《永年县农业自然资源数据》载:河北铺村地貌属于冲积扇平原类型,土质以轻壤为主,沙壤、黏壤次之。其相关指数如表2-2所示。

表2-2 河北铺的土壤耕层相关指数

资料来源:赵海京主编:《河北铺村志》,北京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

河北铺村土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沙圪垯。河北铺村村北、村南、西大河耕地上有5个大沙圪垯。沙圪垯不仅因浇水问题而耕作困难,而且土壤贫瘠,难有收获。二是茅草岗。河北铺村有里层地茅草岗、西大河茅草滩、铁路中间茅草三大茅草地。在茅草地种植的作物也难有收获。三是大小沟。旧时,河北铺村村里有3条大沟,8条小沟。这些大小沟长短不一、宽窄不等、深浅不同,其不规则的分布和走向使得村庄耕地大小不等、高低不一。

旧时,村民们农业生产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稷、黍、荞麦等杂粮因其耐旱、耐瘠、生长期短的优势而大面积种植。还有长得像高粱的粮食作物合的,村民们会在贫瘠的旱地里小面积种植。次地上,村民们会成片地种植芝麻;少数村民会在村南的沙土地上零星地种植花生。此外,村民们会在闲散之地种植蓖麻,收获后用其籽换取食油。河北铺村的富裕人家一般会有自己的菜园,专门用来种植蔬菜。一般的村民家庭则是在浇水方便的井台周边、垄沟两边零星分散、少而全地种植。

四、 水源特征

河北铺村的水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外来河水。河北铺村村南的洺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其来水和汛期同期,年平均来水量为1.15亿立方米。二是径流水。径流水主要来自降水。河北铺村年平均降水量为521.9毫米。各月降水极不平均,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量很少,甚至无雨。年际降水量变化更大,丰水年降水量为650毫米,平水年为481毫米,枯水年为381毫米。三是地下水。河北铺村的人畜、灌溉用水大多数是地下水。

关于村中的地下水,村中老人这样说道:“一般情况下不缺水,不干旱。都是水浇地,地都能浇。水位都很高,井一般就是五六米,河地的话三四米,就是那么浅。东边的地最深的有20米,北边的洼地10来米深,北边的岗地是15米,村南的地是三四米,村西边的地是10来米深。”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河北铺村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其消除了后顾之忧。据村中老人回忆,旧时,河北铺村种植棉花的多,种植粮食的少,最多时棉花的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棉花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棉絮可做纺织原料,棉籽可榨油,棉籽皮、饼可做饲料。在煤炭短缺的时候,棉柴还是烧火做饭的上等燃料。

五、 交通状况

自古以来,河北铺村便交通便利,来往人员较多。其交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驿路。河北铺村有一条贯穿村中、南北走向的驿路,且设有递铺和墩台,主要负责朝廷与地方之间诏书和公文的传递。旧时,驿马和铺卒经常从村中经过。据相关资料记载,大金朝的宣宗皇帝,明朝的嘉靖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光绪皇帝,其銮驾都曾从河北铺村经过。

2. 木桥。清末民初的时候,为了方便行人过往,桥会集资购买了40亩河滩地作为桥会地,桥会地的出租收入用作在洺河上搭建木桥的修桥资金。为了避免洪水将木桥的木料冲走,这座木桥冬春季节架起,夏秋季节拆掉。木桥架起后,村民们就可经木桥去往临洺关镇。

3. 铁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村西的京汉铁路开始兴建,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通车。由此,河北铺村人也成为第一批看到火车运行的永年县人。

4. 公路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人出于军事需要,在河北铺村村南的洺河上修建了一条公路桥,取名为“新民桥”。

5. 公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人在河北铺村修了两条公路:一条在玉皇庙东、西坟东、北坟西一线,这条公路南至临洺关镇,北至沙河县边界。另一条是在驿路西边、铁路东边,这条公路不穿过河北铺村,但与驿路平行。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本人沿洺河北岸在河北铺村修筑了洺曲汽车路。这条公路呈西南—东北走向,可由临洺关镇至曲陌。

图2-1 河北铺村周边村庄的方位、距离

河北铺村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其与周边村庄的距离也较近。村南与临洺关镇隔河相望,相距1.5公里。村西与洺阳村相距2.5公里。村西北与柴凹村相距1.5公里,与曲屯村相距2.5公里。正北与沙河市相距5公里。村东北与段庄村相距2.5公里。正东与朱庄村相距2.5公里,与睢宁村相距4公里。东南方向与西滩头村相距1公里,与东滩头村相距2.5公里。 河北铺村与周边村庄的方位、距离关系如图2-1所示。

便利的交通和较多的来往行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庄经济的发展及其与周边的交流与合作。如民国期间,南街的赵金钰和东街的赵雨奎分别在南街和东街开了车马店。又如河北铺村一些“行好” 的村民联合滩头、柴凹等村村民成立了桥会,为村民们搭建过洺河的桥梁。 vIKBtrDG/GHEmnPF90UB2/Hl51zJTpSVCW7jDWNBnwQoviUSYSGapHmLMJOzxX4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